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觉醒父母:教育子女的8大智慧 §爱是需要表达的

养成表达爱的习惯

家长都爱孩子,但往往是爱他在心口难开。其实“爱”是个动词,不仅要做出来,还要带有温度。

很多家长说:“我的爸爸妈妈也没有经常说‘我爱你’。那时候各家都是兄弟姐妹好几个,家长甚至有时候还会打孩子。孩子的作业不多,作业写完了,会和小伙伴玩得昏天黑地。”其实,那也是交流和互动。以前是很多家人住在一个大院里,言传身教,各家之间也会互相影响。

现在物质资源丰富,但人们越来越被区隔化了。孩子的人际关系非常封闭,他们能跟谁玩?能到哪里玩?能玩什么?楼上楼下半年都不一定互相敲一下门。夫妻住在楼上楼下都要发信息交流,人们被小小的屏幕占据了视线,缺少了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

有些家长问我,孩子玩游戏、玩手机上瘾了该怎么办?其实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家长想想,自己是不是早上一睁开眼就开始摸手机?这已经变成了很多家长的习性反应了。家长这样,孩子能不照着学吗?

大多数家长没有表达过对孩子的爱,这样的亲子关系是有问题的。既然爱孩子,为什么不表达呢?一个原因是没有养成表达爱的习惯。在很多国外的电影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他们的家庭氛围很好。每个人回到家里,都会说一声“我回来了”。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要拥抱一下,贴一下脸颊。出门了也要说一声“我走了”。家人之间有一个仪式。

对孩子说不说“我爱你”是有本质区别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要多跟孩子表达,这时候家长说什么孩子都会听。孩子逐渐长大,跟家长的交流会变少。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跟家长的关系就出现了严重问题,变成家长说什么,孩子都不听,或者孩子选择性地听。孩子不愿意跟家长交流,学习也没有了动力,这时候家长再管他也没有用了。这就是因为亲子之间没有真正的表达,没有真正的沟通。

表达是一种习惯,家长要能够表达出对孩子的爱,不仅仅要说“我爱你”,更要表达出对孩子的关心、对孩子的认同、对孩子的希望,而不是一味地说教。不管孩子是什么样的态度,家长去表达就好了,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好表达的尺度,不要太突兀。

一位妈妈听完我的课,回到家里已经晚上11点多了。孩子刚写完作业在刷牙,她蹑手蹑脚地走到孩子身后。孩子一回头问:“你要干啥?”妈妈颤颤巍巍地说:“孩子,你听好了,妈妈爱你。”说完转身就跑。孩子赶快漱了口,推开妈妈的房门,摸着妈妈的头说:“妈,你没发烧吧?”

突然表达过于激烈会吓着孩子,你从来都不表达,突然开始表达,孩子也不适应,要循序渐进。

太多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就是“单相思”!以为自己是爱孩子的,可是孩子并没有感受到他们的爱。

每当我问到孩子们对家长是什么印象的时候,总有孩子说:“烦、唠叨”,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个误解?因为家长几乎只是关心了孩子的感受,却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感受,孩子更不会主动理解家长。家长总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强大的一面,不把脆弱的一面呈现出来,孩子看到的家长总是那么强大,无论提出什么要求,家长都会满足,因此他们很难想到要在意家长的感受。

用爱给孩子正面的情绪引导

影响孩子学业的第一因素是情绪的干扰,第二因素是基础知识不牢。孩子在初中阶段,如果情绪被干扰了一天,三天都缓不过来,无法进入学习状态;如果情绪被干扰了三天,一周都没办法好好学习了;如果情绪被干扰一周,那可能一个月就荒废了;如果情绪被干扰一个月,那一个学期就白白浪费了。所以对于情绪干扰,家长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初中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家里,母亲不能经常给男孩正面的情绪引导,不能给他拥抱,不跟他表达爱,男孩会缺失“存在感”。母亲如果还经常批评指责孩子,孩子就会出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情况,会用上网、辍学、离家出走等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很多男孩在这个阶突然变成了学校的“霸王”,开始顶撞老师、打架。这其实跟学校没有关系,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自我有关系。他要用打架、逃学、抽烟等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他并不是真的变坏了,而是他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女孩进入初中以后,父亲往往觉得自己不好教育,就把对女孩的教育责任交给了母亲,这可能并不是个好的选择。女孩13岁到16岁这个阶段,如果父亲的陪伴太少,跟孩子身体接触太少,孩子也会呈现出缺爱的状态。女孩缺爱,可能就会去向别人寻求关爱,比如会选择早恋。

对处在性格形成关键期的孩子,要多注意他的情绪,少对其造成情绪干扰。正确引导,多加关爱,让他体会到家长的爱,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