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相约健康社区行巡讲精粹:首席专家洪昭光谈健康快乐100岁 第三部分 不要死于无知

不要透支健豪不要死于无知,死于无知比死于健康更可怕,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事情是永远没有完美的,目标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因此凡事一定要有度,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出力出汗不出血,拼脑拼劲不拼命。一走极端,物极必反。

1顺应自然生命如歌心如禅

大自然是人类慈爱的母亲,人类是自然的儿女,儿女顺应母亲,天人合一,生命才能生生不息。

人生什么最珍贵呢?1400年前101岁的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说:“五福寿为最。”怎样得寿呢?公认的最佳方法就是心灵养生——一颗禅心。平和心态,爱心常在。孔子说:仁者寿。就是气以宽厚者寿,言以简默者寿,质以慈良者寿。一个人淡泊明志,就能宁静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林则徐喜欢的对联是:读书静坐,各得半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在达观宁静的心境下,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代偿力、康复力得到最佳组合,各项功能阴阳平衡,和谐运行,精、气、神、形达到最佳境界,心境如“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样的明澈。心灵平静了,心理就平衡,生理就稳定,病理就不发生,即使发生了,也能很快恢复平衡。研究表明: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全身抵抗力的调动、整合和增强有着超乎人们想象的巨大力量,它能使体力体能增强,能力大幅度提高,疲劳焦虑消失,炎症减轻,癌症痊愈。美国运动员阿姆斯特朗身患癌症,手术化疗后还获得6次环法自行车赛世界冠军;还有许多抗癌明星近乎不可思议的故事都说明了这一点。

2出力出汗不出血,拼脑拼劲不拼命

漫漫人生路,处处危险多,在人生的棋盘上,只要有一点失误,哪怕是小小的失误,就可能使你满盘皆输,好像“泰坦尼克号”,一瞬间,庞然大物葬身海底,一生心血化为乌有。

世界上第一例有病历确诊,有尸解证实的冠心病猝死病人是英国著名外科医生亨特,只因一次学术争论,一代名医,一怒之下,一命呜呼。我们收治过一位23岁的青年,好胜心切,在一次吸烟竞赛中勇夺冠军,30分钟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几乎丧命。一位42岁的副教授为赶论文发表,3天3夜未出实验室,发现时已死在实验桌上。有位加籍华裔教育专家,先后回国100余次,工作全力以赴,废寝忘食,结果不幸猝死在连续奔波的旅途中。一走极端,物极必反。

中年男人最大的渴望是爱名、爱利、爱攀比,最大的不懂是不懂爱健康,不懂爱家人,不懂爱自己,结果一不慎成千古恨,再悔恨已百年身。自己死了,倒是简单,但是家庭破灭,配偶首当其冲;儿女丧父,心灵遭受重创;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彻肺腑。人生三大悲苦:幼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竟集中一身,呜呼!小失误竟铸成终身痛苦,何苦!何苦!

过去说:健康是你自己的,只说对了一半,准确地说应当是:健康是属于你和爱你的人的。你的去世,个人损失只是“冰山的一角”,冰山的90%都在水下看不见,你的去世至少造成对10个最亲近的人的直接伤害,对几十个亲友的间接伤害,还有无法估计的事业损失。越爱你的人受害越大,真正的“亲者痛啊”。面对这种“痛中之痛”,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3 社会“虚火”都是“躁”字惹的祸

英年早逝谁之过?个人对健康生命的漠视和糊涂是主要原因,但社会因素也不可忽视。男人四十,十面埋伏。在一个转型期的社会,物欲日盛,急功近利,人们思想浮躁,心情烦躁,工作急躁,整个社会处于阴虚阳亢的状态,反映到人的生物体内,必然导致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失调,造成一系列亚健康和生活方式疾病。

中年压力,原因不同。有因重任在肩,出于高度责任心,出于执著事业心的:有因利益驱动,出于利欲熏心的;还有纯因病于无知死于无心的,但不管原因为何,结局都一样:失去了健康,错错错:失去了生命,痛痛痛。

其实20世纪50年代一句最普通的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已包含着最朴素深刻的真理,正如一位伟人所说的:“战争中,首先要学会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列宁曾说过:“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圣经里有句精辟的话“赢得了世界,却失去了自己。”按理说,这妇孺皆知的简单道理,白领精英们能不知道吗?但人性的弱点“知道,做不到”,“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就恰恰突出表现在对待健康上,在物欲的诱惑下或“虚火”的驱使下,尤其如此。

面对社会的“虚火”怎么办呢?想想白居易的故事也许是一剂清凉药。当年白居易任杭州太守时曾请教一位高僧关于“佛的真谛”是什么?高僧说:就8个字“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不太简单了吗?连3岁孩子都知道。”高僧说:“是的,3岁孩子知道,但80岁老人做不到。”一语道破了古今中外人性的根本弱点:知,行脱节。闻道者百人之众,悟道者仅约50;行道者只寥寥数人而已。知,信,行,落差之大道出了英年早逝的本质原因:“知道,做不到。”11次乒乓球世界冠军获得者张眙宁说:“最大的对手是自己,只要能战胜自己,真正的对手就不多了。”同样道理,中年人健康的最大对手也是自己,只要能战胜自己的弱点,真正做到科学工作,科学生活,那么,疾病就很难侵犯你了。

4 不要引爆“定时炸弹”——心性猝死的实例

1985年,华罗庚教授在日本讲学时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在讲台上。

国际知名健康教育专家加拿大籍医学家谢华真教授因急性心梗猝死在旅途中。

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时猝死,享年54岁。

2004年4月19日,美国麦当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坎塔卢波在上午参加会议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60岁。

一位国外著名政治家,在听取汇报时,因心情激动,15分钟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几小时后去世。

5 什么是猝死

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学者所定范围从瞬间即刻死亡直至24小时都有。著名国际大型心血管病研究“莫尼卡”方案为了国际统一则定义为:1小时内死亡,6小时内死亡和24小时内死亡等3种,而不统称为猝死,以免标准混乱。由于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胰腺炎,还有剧烈运动等都可以造成猝死,本文主要谈谈非外伤性,意外发生的心性死亡,重点为1小时和6小时内的死亡。

生老病死本如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但这是指无病无痛,无疾而终的自然凋亡。而中年得病,身心煎熬,人财两空的病理死亡常令人惋惜。如果是中年猝死则犹如晴天霹雳,无论对亲人或对社会都是人生最大的打击。调查表明:在人生43种“生活事件”中,中年丧偶位居榜首,得100分(表示最严重),远超过坐牢(73分),而如果是猝死,得分还要再增加,真可谓肝肠寸断,确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6 为什么会猝死

心性猝死虽然是飞来横祸,但却不是无缘无故;虽然是突然发生,但并不是无原因的。心性猝死是在有一定内外病理因素上的“爆发”过程,因此它不发生在健康心脏上,不眷顾正常人。应当说,这是一个人人不同的极为复杂、极为精细的,有些迄今尚未清楚的过程。但形象地比喻,心性猝死可以理解为由“定时炸弹”即基本病理因素加“引爆操作”即诱发因素共同造成的。两者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定时炸弹”是什么呢?它就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所造成的心肌不同程度的缺血状态。由于斑块大小、位置、形态、数量不同,而最主要的是稳定性不同,有的表面包膜极薄,斑块内脂质又多,在血流冲击或血管痉挛时很容易破裂,有的很厚,从不破裂。大斑块使血管狭窄超过70%以上即可引起心肌缺血,但这需要数以年计,或几十年计的缓慢过程,而再小的斑块一旦破裂,只要数分钟数小时,即可由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严重的或全部堵塞,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这可解释为什么有些几十年的老冠心病人还健在,生活自如,不发生急性心梗,而一些年轻病人反倒很快发生急性心梗或猝死,有的甚至生前毫无症状,而一旦突然发病,就是猝死。斑块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但临床上常见的30秒内的瞬间立即死亡则是由于心电紊乱造成的心室纤颤(占90%)或心脏停搏(占10%)所造成,其原因是突然的精神心理或体力运动负担造成心肌的严重缺血诱发心电紊乱,心律失常所致。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冠心病和冠心病猝死虽是同一性质的病变,但却是程度差异很大的三个阶段。据大宗病理解剖报告,几乎从儿童就可见到主动脉内膜有脂肪沉积,男性30岁以上斑块发展明显加快增多,40岁左右已接近60%,60岁以上约80%左右都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人体有强大的代偿稳定功能,这些并不等于冠心病。临床上,冠心病要根据多项参数综合诊断或冠状动脉造影至少有一枝主干狭窄超过5o%以上方可诊断。而真正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的在人群中每年仅有50~200/10万人也就是每500~2000人中,每年才有1人发生,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不同。而以猝死出现的就只占其中的13%~30%左右,就更少了,而猝死病人的大多数都有明确的“引爆”因素,其中以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精神压力、酗酒、饱餐、剧烈运动、寒冷、豪饮冰凉饮料等为主。

7从小抓起少造“定时炸弹”

如果没有炸弹,当然安全。但在军火库,有很多炸弹,而管理严格,却不会爆炸,也同样安全。然而如果只有一枚炸弹,但不小心着火,立即会引发大爆炸。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冠心病低发人群或青少年中猝死少,因为他们的动脉硬化斑块少,也即炸弹少;而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他们动脉硬化斑块很多,也即炸弹多,但猝死也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会保养自己,即军火库管理严格,爆炸也少;而中年人,动脉已有一定数量的斑块,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烟酒过度,不重保养,结果一个个爆炸,成为猝死高发人群。

因此,猝死的预防一是要从小预防,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少造炸弹;二是要善于养生,严防炸弹引爆,最好是双管齐下。从小预防能有多大效果呢?北欧的“千湖之国”芬兰的北加里略地区,由于居民传统膳食中有大量的胆固醇和动物脂肪,冠心病病死率在全球独占鳌头,小学生中竟有l/3因此而失去父母,后经政府带头重视,大力开展预防;20年后,冠心病病死率直线下降达一半多,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北加里略的曙光”。而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由于预防不到位,冠心病发病率节节上升,而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形成鲜明对照,充分说明了健康的“第一杀手”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冠心病的形成有4大凶手和4大朋友。冠心病的四大凶手是:悄悄的凶手——高血压;无声的凶手——高血脂:微笑的凶手——吸烟;甜蜜的凶手——糖尿病。这4个凶手心狠手毒,个个能独立致病,但外表却很低调,不引起痛苦的症状,病人常不自觉,直至猝死。4个凶手每个都能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1倍,如果联手,则相乘。比如高血压使冠心病发病率达原来的2倍,加上高血脂即达原来的2×2即4倍,加上吸烟为8倍,如果还有糖尿病,则达16倍之多。因此对病人务必全面综合防治,才能收效。

冠心病还有4个朋友,就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4个朋友一联手,能使发病率减少50%~75%之多。由于冠心病是一种起源于少年,植根在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在老年的慢性疾病,因此,每个人都要多交朋友,远离凶手,而且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地方做起。

8 善待自己牢记健康第一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同样,世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猝死。猝死通常都是在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由一些诱因促发而成,是瓜熟蒂落的结果。

猝死形式分两大类,一是突然心肌缺血造成心律失常,多数为心室纤颤,少数为心脏停搏,其结局都一样一一瞬间死亡;二是由斑块破裂造成急性心肌梗死,1小时内或6小时内死亡。

临床上,约75%的猝死都有一定诱因,约1/3的猝死在发病前2天内有胸痛、胸闷、憋气、心慌、极度疲劳等症状,及早发现、及早就诊或休息可以部分预防其发生。

9 猝死的诱因很多,常见下面6种:

(1)持续过度紧张疲劳动物实验已证明,在幼猴身上。精神压力、睡眠不足可导致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最近某医科大学一位副教授在连续3天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工作后,疲惫至极,站起来时,一阵头晕,倒地死亡。近一段时间,连续高温,酷暑难耐,已发生多起司机因过度疲劳,猝死在方向盘上。因此,日常工作不宜提倡废寝忘食,带病工作,而应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2)大喜大悲,大惊大恐:这是造成各种心理失常、期前收缩的最常见诱因,有的发生在当时,有的在几小时或一两天后。一位中年男性,某日有领导找谈话要其交代问题,当晚尽管月明星稀,但他一夜辗转未眠,次日上午工作时,突然心脏骤停。这就是因为恐慌而造成的心理反应,极度恐慌,心跳加速直至猝死。

(3)酗酒与饱餐:这两者都能造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增多,诱发心律失常。一位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因上级来参观,兴奋之佘,酒量倍增,连饮白酒至深夜两点,天亮时心肌梗死,失去生命。酒精能诱发动脉硬化斑块破裂,是非常危险的因素。

(4)过量运动:过量运动可伤害身体,诱发猝死,而且立竿见影,还不如不运动。一位老人,用力搬书时,一憋气,心跳骤停,成了植物人。一位干部,平时打网球没有任何不适,一次进行比赛,奋力拼搏,突发严重心绞痛,及时抢救后转危为安。因此适量运动助人,过量运动伤人,运动应因人而异,动静相宜。谨记“三不”:不攀比,不争强,不过量。

(5)豪饮冷饮,酷暑天,豪饮冰饮料也是近年心梗常见诱因,因食道在心脏后面,胃在心脏下面,心脏表面受寒冷刺激可诱发冠脉痉挛。一位29岁青年,下班途中在一小店豪饮冰啤1升,半小时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6)谨防两个“死亡三联症”:一是“冬天、凌晨、扫雪”,二是“饱餐、酗酒、激动”。这6个因素都是猝死诱因,但一旦联合在一起,则危险性大大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国每年猝死最多的日子大多是在冬天下雪后的第二天上午,另外,饱餐酗酒与激动更是常见的猝死诱因组合。

10 不要死于延误不要死于院前

当前心脑血管病是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在北京市心脑血管病占人口死因构成的52%,是不折不扣的第一杀手。

心脑血管病虽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但都是可防可治可挽救的,但关键是要早防早治早挽救。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到达医院后挽救成功率接近95%,有“绿色通道”的医院成功率更高,但可惜的是,许多病人仍是死于延误,死于院前。

有两个误区,一是观念误区:胸痛后不是赶紧决定上医院,而是能挺就挺,能拖就拖,再不就是喝点热水,问问亲属,你看我该不该上医院,到挺不住了,再下决心,这个举棋不定的时间占了院前时间的88%,而路上时间才占12%。二是行为误区:发病后应该注意三件事:

第一是就地卧倒,不要再动,千万别紧张。越是活动,越是紧张,心肌耗氧越多,就越危险。第二是身边如有硝酸甘油,马上含在舌下,如有阿司匹林,嚼碎了服300毫克,这很管用。第三是一定记住,一定别自己去找医生,而要让别人去找医生来救你。如果自己亲自去找医生,走路上下楼那很危险。有位病人自己到达医院,又上5楼作心电图,结果普通的小面积心肌梗死扩大成大面积心肌梗死,又变成室壁瘤,长期心力衰竭。另一位病人,胸痛后勉力步行,想回家喝口热水缓一缓,街坊热心人见状赶紧相伴相扶,结果到家后心跳就骤停了。

11 清晨警钟长鸣避开“魔鬼时间”

大自然有日出日落,花开花谢的自然钟,人体内也有血压自然升降的生物钟。

人体血压最高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最高都在清晨这个时间段,要比其他时间段高出50%。这是因为每当旭日初升,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升高,许多激素分泌也增多,心肌耗氧量增多。加上一夜没喝水,而夜间呼吸,出行,排尿大约失去600毫升水,血黏度也随之增高,因而对心脑血管是个危险时刻,国外学者把它形象地称为“魔鬼时间”,尤其是每年冬天下雪后的凌晨,不但天冷加上扫雪的体力活动,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更是雪上加霜,十分危险,“冬日,雪后,凌晨”也就成了有名的“死亡三联症”,是世界各国每年猝死最多的日子。怎么预防呢?记住“三个半分钟”,“晨起一杯水”,“保持好心情”“过过慢生活”就可以了。当然,长效的能控制“晨峰”的降压药是最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