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给大学生创业泼点冷水 §一、5元钱过节费引出的话题

企业经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只要厂门开着,每天就要有源源不断的费用开支;而至于每天有没有收入进账,则不太好说。

2012年9月,广东一家电路板厂因为中秋节每个员工只发了5元过节费轰动一时,被人称为“史上最抠门的中秋福利”。可是又有谁知道这家企业背后的辛酸呢?

这是一家专门生产高科技、高工艺精密多层板的港商独资企业,有员工2200多人。该厂在文件中写道:“为了增加员工节日气氛,公司为每位员工发放现金5元以示节日祝贺”,“祝各位员工节日快乐”。不少人认为,这哪里是“增加节日气氛”呀,简直是在“打发叫花子”。9月24日,该厂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先称“月饼质量差,不能发月饼”,接着才道出真实原委:“如果每人发几百元,工厂就会倒闭。”[1]

想想也是,每逢过年过节企业给员工发些福利很正常,要么不发,要发的话哪怕再小气的企业也不至于只发5元钱吧。企业要不是实在困难,又有谁愿意冒这种众矢之的的风险呢?

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小微企业的共同感受是税费负担太重,一些老板感叹说,差不多有一半利润的钱都作为税费上缴了,企业负担之重可见一斑。

某包装制品公司总经理李京生介绍说,这家企业是1993年成立的,从糊信封、做手提袋开始,一点点奋斗,现在拥有员工60多人。他形容说,企业是跟纸打交道的,如今这行业的利润也跟纸一样薄。

举例说,每种颜色、每令纸的印刷费收入,20世纪90年代初是100元左右,现在只有15至18元,可是纸张、油墨、人工成本却嗖嗖嗖地往上蹿。20年之前,每个月花300元就能雇到一个不错的印刷工,现在印刷机长的月工资已经涨到8000至10000元,普通工人也得三四千元,足足涨了10倍多。这样一来,挤压的只能是利润,从而导致净利润率连5%也不到。一年下来,公司的毛利在120万元左右,可是扣除17%的增值税[2],25%的企业所得税每年12.5万元,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车船税每年5万至8万元,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每年30万元,算下来每年得缴70万元税费,到手的净利润只有50万元,大约58%的利润缴了税费!如果没有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到手的净利润更是只有15万元,大约88%的利润缴了税费!所以说,他做梦都盼着能减税![3]

小微企业们反映,当前企业经营困难的最突出问题,是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调查,2012年1至8月我国小微企业生产成本中的用工成本普遍上升20%至30%,有的达到50%。这表明,我国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正在消失,例如广州的牛仔裤加工成本每条高达14元,可是在东南亚其他国家只要六七元就行了。◆◆◆左娅:《对目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不必过分恐慌》,载《人民日报》,2012年10月14日。◆◆◆

与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实际税负更高。例如,这家包装制品公司的纸张通常是根据订单需要临时采购的,今天买几百张,过几天再买几百张,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一下子采购几吨放在库里。这种零星购买一般无法得到增值税进项发票,这样也就无法享受增值税进项抵扣,仅此一项就会比前者多缴增值税20%,这在加工型企业中很普遍。

除了这种传统加工型企业外,科技型小微企业也是如此。一家拥有200名员工的生物化学技术公司,成立于1991年,过去在国内独家生产饲料添加剂。正是由于这家企业的出现,原本只能从欧美进口的饲料添加剂的价格下降了三分之二,企业为此感到很自豪。直到今天,这家企业的两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依然在国内位居前三名,并且还有500吨产品打入欧美市场,是不折不扣的高新技术企业。

可是只要一谈到税赋负担,该公司财务总监江小华的声音就低了三分。据介绍,该公司每年要缴所得税200万元、增值税300万元、营业税50万元、流转税附加35万元、印花税和契税15万元、社会保障费330万元,这合计930多万元的税费约占公司税前利润的48%。幸亏该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否则税费负担肯定要超过税前利润的一半!

有人也许会说,高新技术产业不是还可以享受其他优惠政策吗?确实,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到实处。

举个例子来说,按照国家规定,该公司生产的饲料中的大部分原料和预混合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等都可以免税;但要想享受到这一免税政策,公司必须到饲料部门去进行检测,而这种检测不但时间长(大约需要一周到半个月,检测通过后再去税务部门审批),而且费用高(每个品种的检测费要1000元,20个品种就要2万元)。整个过程一般需要两三个月,最快也得一个月,在此期间必须先按17%缴纳增值税。可是要知道,这些产品的利润率总共也才只有10%,那么,这样的业务究竟是做还是不做呢?

让人搞不明白的是,这种检测很简单,有必要搞几个月吗?再说了,税务部门都是有征税任务的,即使检测结果出来后,最后能不能享受到优惠税率,仍然要由税务部门审批,税务部门会有积极性吗?所以,有的地方税务机关干脆就说,你们先生产吧,我们这里下半年才能批(意思是说,如果当年税收任务完成得好,下半年就给你们兑现优惠税率,否则就不好说了)。税收优惠就像一根橡皮筋,松紧自如。

回到前面的5元过节费上来。许多老板反映,自己辛辛苦苦开公司,一年到头赚的钱还不如把厂房租出去收到的几个租金多;或者,自己千儿八百人的工厂,辛辛苦苦一年所赚的利润还不如老婆在家里倒腾两套商品住宅赚的多,哪里还有什么积极性?

所以,面对“发5元钱过节费”这一故事,我们不能一味指责老板太抠门。毕竟没有谁规定一定要发过节费,更没有规定一定要发多少钱。另外就是,人家是港资企业,香港人对中秋节的理解也不一定就和国内一样。相反,应该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倒是因为税费过高等原因给企业的不堪重负。

因为与这些私营、小微企业不同的是,也有不少企业的过节费可能是发5千元乃至5万元的。当然,它们一定是垄断企业。它们的钱虽然是企业发的,实际上却是全国人民的,不发白不发,发了也白发。

例如,同样是中秋节福利,杭州某石油公司员工在网上透露说,2010年他们的中秋福利是正式员工现金1.8万元(非正式工3000元),外加8000元现金购物卡、3000元月饼券、1箱红酒、2箱水果;因为中秋和国庆节是连在一起的,所以以上还只是中秋节福利,国庆节的福利是另外再发8000元旅游奖和1台苹果笔记本电脑。这样,两个节日的福利加起来就差不多有5万了,企业间的苦乐不均就是这么严重。[4]

案例

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

我国传统企业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

青岛某针纺织品公司负责人周春,面对日益高涨的经营压力,实在力不从心。他说,这种压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成本飚涨,二是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

周春是1993年白手起家创业的,当时是只有3个人的小作坊,现在已发展成为200多人的小企业。他说,他主要是喜欢做外贸纺织这一行,才坚持到现在;公司团队中有一批人跟了自己10多年,撇下他们实在不忍心。但现在的环境已经越来越不允许他放开手脚去做了。

他举例说,2010年初开始的棉价飚涨就使得纺织企业叫苦连天,至2011年中时虽然棉价出现下跌趋势,但这一年多时间里原材料价格仍然上涨了50%,用工成本涨了30%,加起来一共涨了80%,实在没法经营了。想来想去,只好把工厂设在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的河北。

同时,又因为人民币汇率升值,随之而来的是订单的流失。虽然公司一直在产品订单上调整价格,但国外客户还是把价格一压再压,如他有一份200多万元的订单就被报价更低的印尼公司夺走了。

被逼无奈之下,他只好从过去的主要做外销调整为做内销。他说,把内销当作救命稻草,实在是无奈之举;因为这样一来,运营资金缺口起码要增加1000万元,很难从银行拿到贷款。他在银行办贷款时就曾遇到一位老板,当银行向他表示不能继续贷款时,这位老板当即遗憾地表示“企业只好倒闭了”。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原材料、能源购进价格的推高,劳动力成本上涨,使得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增大。调查表明,88%的企业表示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在不断上涨,81%的企业表示劳动力成本在增加。由于利润不断下降,许多小微企业出现倒闭苗头。

可以说,周春这家企业还只是我国许多小微企业的缩影之一。

在我国民营企业发达的江浙地区,老板们普遍认为,目前经营条件的恶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七方面:一是资金日趋紧张,二是用工成本快速增加,三是节能减排压力极大,四是税负日趋变重,五是用地价格变得过高,六是高房价带来的高成本,七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极大。[5]

1 赵应齐:《鹤山安帕电路板厂中秋发5元过节费,企业称每人几百厂会倒闭》,载《羊城晚报》,2012年9月25日。

2 该厂每年本该缴纳增值税五六十万元,只因安排有13名残疾人就业,所以每人每年能享受3.5万元的退税,最终需缴20万元左右。

3 田俊荣:《一些中小企业一半的利润缴了税费》,载《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4日。

4 章卉:《晒完工资晒福利,杭城某单位员工自曝中秋福利1.8万》,载《今日早报》,2010年9月17日。

5 郭玉志:《中小企业经营困境调查:成本大涨之困》,载《中国企业报》,2011年5月16日。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