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口碑载道梁福来 第九节 兽医十载尽义务

自幼受到艰苦奋斗的家庭影响和良好教育的梁福来,很赞赏我国现代剧作家曹禺这段名言:“一个真正的人,应该为人民用尽自己的才智、专长和精力再离开人世。不然,他总会感到遗憾,浪费了有限的生命。”他曾对笔者说:“人生的意义,在奉献而不在索取,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这是我努力的目标!”

纵览他人生轨迹的每个阶段,均是如此。他十年义务当兽医,从来都是分文不取的善行义举,又是他奉献精神的生动之例。

1974年,梁福来由校回村后,在继续担任团支部书记的同时,还新任村党支部秘书、民兵连长、现金会计和保管,并兼任兽医,负责全村250多个家畜、家禽的防疫工作。面对这居住分散的一家家、一件件琐碎而繁杂的村民工作,梁福来毫不怵头、乐此不疲,而且做得有条不紊、群众满意!

作为村团支书,为自筹资金,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活跃和丰富全村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梁带领其他几个团支委,集资购买了10头猪崽,由梁福来自告奋勇地具体喂养;他利用一早一晚和饭前饭后的业余时间,打猪草、拌猪食、搞防疫,猪长得快且体壮、膘肥!长大出售后,他们用这笔收入购买了胡琴儿、锣鼓等乐器,在村中心的一间闲置土房里,成立了青年俱乐部。一到晚上,大家就据其所好、各扬其长、吹拉弹唱地演奏起来:那悠扬悦耳的丝竹之音和嘹亮动听的阵阵歌声,引来日益增多的听众,不少青年男女,甚至还有些中、老年人也兴致盎然地拉上一曲,或者唱上一段——这胡琴儿声、锣鼓响,拌着放声的歌唱、舒心的笑声,给这本来偏僻、寂寥的小村,平添了从未有过的无限欢乐的气氛……团区委和区文化馆的领导同志曾多次专程前来,对他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地开展起来的群众性健康文娱活动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并在全镇乃至全区173个村中进行推广!领衔创办者梁福来,也因此而被评为南郊区优秀团支部书记!

实践证明,实干、勤学又苦钻的梁福来,确实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一行。

他当秘书,几任书记都一致称道他:“福来的材料,不仅写得很快、字迹清秀,而且内容也紧口当前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他是我们最得力的帮手,也多次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

他任现金会计和保管员,工作精细,坚持原则,处事公正而廉洁,谈及此,同他多年对桌办公的主管会计刘振卿,对他心折首肯地评价:“福来在村工作多年,不仅积极、主动,而且很好配合,也从来没出过任何差错——他是我几十年遇到过的最好的工作搭档!”

他负责兽医工作,其表现更是出类拔萃。当时,只靠土里刨食的村民们,孩子上学的费用,或者要买个油盐酱醋和针头线脑什么的零花钱,只能靠粜些余粮,或者养一些母鸡卖蛋、养几头猪售出的收入,所以,家家都有家禽、家畜的副业。人们只是任意的粗放养殖,根本不懂也不搞防疫,所以病死者众,减少了各家经济收入。对此,情系村民的梁福来看在眼里,暗自思忖:“如果我能帮助大家搞好畜、禽的防疫,不就等于给各家增收了嘛——好,这件没人管的事我来做!”

于是,梁福来主动到区兽医站说明情况和打算,得到肯定、鼓励和支持后,他就坚持参加培训班,学习养殖技术和防疫知识,并自费买了一些药品和宣传材料。他每次到区里学习或开会,都是带着一个大锅贴的玉米面饼子,骑自行车来去,中午在路边小饭店,花两毛钱烩烩充饥。如果是坐公交车,他总是给老人或其他人让座,而自己一直站着,这已成了他多年的习惯。回村后,他就挨家挨户详细告知,还把防疫宣传材料送给大伙儿。为从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养殖经验与防疫办法,他还常年自养三、四头猪,每头猪都是体壮膘肥,养到130斤以上,就带头全部卖给国家。他经常到各家去指导养猪、养鸡,并按时入户给猪畜、禽打针、喂药。有的畜、禽一得病,主家就马上去找福来,每当此时,即使是刮风、下雪、浓雾、大雨,福来也会有求必应、闻迅速至,从未误过事。这就使全村的养殖业,连续十年健康发展!乡亲们都亲切地说他是:“只讲付出、不求回报,全心全意为咱服务的好兽医!”

还应特别提及的,作为农民,土地是根本,种粮是主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小站地区因水源匮乏而不得不改水种旱。多年种惯水稻的农民们,面临着一个“如何种和种好玉米、高粱等旱田作物”的现实难题。对此,魂牵众乡亲、不断求发展的有志青年梁福来,在创造性地搞好上述诸项工作的同时,又把目光集注于科学种田上。村里成立了以他为主的农业科研组,重点研究稻改旱后,农作物怎样增产的问题。他经过在农科站学习、取经,为了因地制宜地搞好农科实验,尽快获得成果,他专门在村边搞了一块试验田,精心进行玉米、高粱的杂交。每天日出前,他就赶到地里搞人工授粉,并细心观察,详细记录,总结经验。他坚持了六年,终于亲手研制出适合当地土质的优良品种,全村各生产队种植后,都显著提高了粮食产量。梁福来也因此而受到父老乡亲们的一致赞誉,并被评为区级优秀党员!

这期间的1978年,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梁福来还做了件有利社会稳定的大得人心之事。全村20多个所谓“地、富、反、坏、右摘帽问题,都是由梁福来亲自录其本人口供、内查外调和整卷上报的,他不但速战速决,而且质量高、效果好,受到上级的表扬和被摘帽者的衷心感谢!”

在这期间,梁福来那勤谨、利落的贤妻杨秉华,不仅把敬老疼小爱丈夫的家庭繁务全部干得很好,而且积极参与村务工作。在1972年到1973年,她被选为生产队妇女队长,连踢带打地干了一年多。从1977年4月起,村里还请她当接生员。在这期间,她边工作边下地劳动;还同福来一起,用自家收的稻草打草绳,一干就是半夜。草绳打好后,又长途跋涉到河北省东光县去交。有一次,福来借了辆小东风汽车,草绳码了好几米高,正赶上下雨,又是土路,泥泞中的车轮直打滑,福来不断在后边推,甩得浑身上下都是泥水。他在凄风冷雨中瑟瑟发抖地向前赶路——为的是把这车维持全家生计的稻草绳卖个好价钱……那时,头道沟没有自来水和饮水井,吃水要到几里外的前营村去弄。别人都是用自行车带两个桶驮水,而体壮气盛的福来,则用铁驴自行车带这每桶能盛50斤水的4个大桶去驮——一趟就驮200斤!看在眼里的邻居们都说:“瞧人家福来,干吗吗行——文的武的全在行,干得多吧,又快当!”

与梁福来珠联壁合的杨秉华,也是一行专一行,使方方面面的人都满意。

因她工作出色而于1984年担任村委会委员和妇联主任,兼做接生员工作。土地实行联产承包后,她组织全村妇女缝毛衣、打苇帘儿、编铺垫儿副业,以增加各户收入。1989年12月她被全体党员一致通过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她家搬到大港区去住,在此前她于村工作的20多年里,曾连年荣获小站镇和津南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优秀妇女干部和天津市授予她的“敬老好儿女金榜奖”!杨秉华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常帮福来打草、喂猪,到各户给猪、鸡打针、喂药搞防疫,有时还到试验田里,帮他搞作物的人工授粉等农科实验等,而这些,又都是毫无报酬、甘尽义务的。所以我们说:天津农村的这对伉俪,真正是夫唱妇随地共同谱写一首,悠扬动听而又令人心折首肯的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