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口碑载道梁福来 第十节 初率鏖兵显身手

点点滴滴汇江流,砖砖石石起高楼——大业须赖平时干,成功焉能一蹴就!

正缘福来总上进,日积月累增勇谋——重点工程攻坚战,初率鏖兵显身手!

跨上社会大舞台美国发明家、企业家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世界上没有笔直的平坦之路,它总是曲折而坎坷地伸向远方,这正如成功者的漫长征程一样,途中必然有着诸多困难、挫折和失败。然而这是不可避免,亦不可缺少的,它是砺石,磨练你的意志;它是铁钻,锻打你的毅力——困难、挫折和失败,是走向成功的铺路石!梁福来的经历,就正是这样。

在具有深远现实和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整整两年后的1980年底,因精简机构,村里只能留一个会计。“时刻听从党召唤”和一贯先人后己的梁福来,主动提出让刘振卿留下,自己下去。他受派到郑州市人民印刷厂,为村办塑料厂催要货款。但对方无钱,只能用积压的10万册小学生作业本顶帐,运回村后,在别人的撺掇下,曾任教师的梁福来,以1100元交村,把这些作业本承揽下来,盈亏自负。在滴水成冰的三九天,他用破旧的自行车,每天驮着满满的两筐作业本,到全区各学校去推销。一路之上,呼啸的朔风挟带着纷飞的雪花,直向福来的鞋里、袖口、脖领里钻,他手、脚、耳朵被冻得失去知觉,还得咬紧牙关,俯身猛蹬拼命向前赶,尽管如此,却成效甚微:忍饥、挨冻、受累地奔波了一个多月,跑遍了数十所学校,只卖了二、三百元钱,几乎全赔了!在骑车途中,有一次不慎轧死了一只鸡,朴实厚道的福来,还主动赔了人家5元钱,后来,他和勤快实干的妻子杨秉华,又一边养鸡,一边打出口到日本的苇簾,但都因销售渠道不畅等多种原因而入不敷出……美国著名的钢铁企业家、洛克菲勒的导师卡耐基讲:“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另外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很多事实就是这样,诤友的一个卓有见地的观点或一个合理化建议,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之路或使其成就大业。对此,诚信交友、人气兴旺的梁福来,就感同身受。1982年初,与梁福来自幼一起长大的盟弟(如今是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友向他建议:“大哥,现在改革开放了,市场活跃了,人们致富的门路也多了,凭你的人品、才智和苦干精神,不该窝在家里,而应走出去,到精彩的世界里,大干一番事业,谱写人生的辉煌!眼下,你可先到咱们认识的李占海在大港区的工地去干。”

陈文友这一创议,正中壮志未酬的梁福来下怀。他言听计从地当即应诺。心想:“我要到外边那万花筒般异彩纷呈的生活中去闯荡,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舞台上去创业!”第二天,福来就去找家住前营村、属于小站建筑公司的带工者李占海去说。深谙福来情况的占海一听,高兴地说:“我非常欢迎你来!不过,你这能写会算的文人,怎么受得了整天挥锨抡镐修路的大苦呀——你就给我当会计吧!”

真金子在哪儿都闪光,是英才干什么都出色。旋即上任的梁福来,不但把帐记得及时、准确、板板生生,而且他还天天同大家一起,抡着洋镐,干破旧公路、修新公路的体力活儿。当他们按人分段包干施工时,率先完成任务的前营村一个朴实的小伙子,总是主动来帮福来干活,受到鼓舞的福来,也因此而干得更欢!看着他这闷头儿实干、巧干的精明劲儿,伙伴们都说:“梁会计,你这拿惯笔杆儿的手,抡起洋镐来也好家伙哩——你真是个文武双全的干才!”

李占海也多次在会上表扬他:“无论是工作和劳动,我们都要向梁福来学习,学习他的认真态度和奉献精神——他干完了份内干份外,样样干得很漂亮——要是每个人都能像他这样,那我们工程的进度会更快,效益也会更高!”

梁福来所在的这个以李占海为队长的工程队,没有现代的机械设备,都靠人力,这些农民工,常年在野外作业,什么千奇百怪的重活、难活都会碰上,而一旦队里接手签了合同,大家就得殚精竭虑地拼力去完成。有一次,这个40多人的工程队,在西青区周李庄,承揽了大港炼油厂一项从未干过、难度很大的任务。具体要求是:要在沙质平地上,挖一个深15米、直径50米的大土坑,然后在坑底和四周铺上钢筋、浇灌混凝土,做储存原油用。这今天看来再简单不过的活儿,可在只靠两只手、拼体力的25年前,干起来却匪夷所思地难到了极点。开始挖土时,他们用锨掘、用筐运,干得还算顺利。可越深挖,问题越多,困难越大:先是一边挖,一边抽水,土、水混合,很难外运——这就是人们形容事情难办时所说的“崴泥”;待挖到12米深处,更是难上加难,白天挖了的深度,晚上底沙冒上来,人们费劲把力地将沙运上地面后,次日一早,底沙又冒上来了……这样反反复复,工程进展缓慢,且在水中的泥沙越来越难运上来。他们只能在坑底下,用麻袋兜上百余斤的泥沙,俩人用扁担抬着,对着脸、侧着身、平行着,异常艰难地沿着泥泞的斜坡,一磴一磴,从十多米深的泥坑里,一步一滑地向地面攀登,稍一不慎,就会滚下坑去……这40多个年富力强的小伙子,虽都干过挑沟、挖河等重体力活儿,但从未干过、也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令人怵头的难活儿!尽管每人每天能挣在当时是高工资的17元,可还是有些人,因实在受不了这个苦,在夜里偷偷地累跑了!

面对这始料未及的特殊困难,我们的主人公梁福来是怎样的表现呢?此刻,他脑海里闪现出极富文韬武略的陈毅元帅《梅岭三章》中“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著名诗句,还不时想起我们先哲的箴言:“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于是他警示自己:“谁若在惊涛骇浪面前抛却双浆,谁就可能在中途沉沦——我一定要迎难勇上,做个博风击浪的斗士和胜者!”

他决心化作行动:白天同大伙儿一起,带头从坑向上抬泥沙,晚上别人都睡着了,他还独自俯在灯下悄悄记帐、轻轻打算盘;他还及时、主动地向队长建议:“在这难关当前的关键时期,我们首先要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让大家都留下,我们的人一个也不能走,以便齐心协力、集思广益、背水一战、共渡难关!倘若听之任之,谁愿走谁走,那不但减少了劳动的力量,而且会削弱士气、涣散军心,使本来已经举步维难的工程难以为继,甚至中途夭折、前功尽弃!”

从善如流的队长欣然接受了他这“智多星”的建议:大会讲、个别谈,还派人把已走的人劝说回来。共产党员梁福来,自告奋勇地“专拣重担挑在肩”:他不仅白天干活最猛,晚上记帐睡的最晚,凌晨还起的最早——总在头班汽车来之前,赶到周李庄车站,把那些累得要回家的人,苦口婆心地动员回来。对方一看,心底无私、身先士卒的梁福来这般坦诚和盛情,深受感动和教育,也就顺从地跟着他一起又回工地……就这样,经过四个多月的齐心奋战,终于跨越难关、喜奏凯歌:储存原油的混凝土大坑建成了,而且完全合格,厂方满意!

梁福来在初次走出自己生长的头道沟村,只身跨上社会大舞台闯荡半年多后的1982年10月,由特别了解他诚信为人的亲戚推荐、介绍,他前往天津市重点工程纪庄子污水处理厂筹备处去干,从此,他投身于更加广阔和精彩的外面世界,同时也在波诡云谲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经受磨砺、锻炼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