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大明,我真不想被诛九族啊 正文 第21章 倭奴贸易

真想……

真想把这个混球挂在树上吊起来打一顿啊!

在胡浩三番五次的言语刺激下,换以前,老朱定是怒不可遏,绝对要抽刀砍了这厮,而现在,他……却已经慢慢习惯了。

气归气,但不是太气了。

“我很喜欢你对陛下的评价。”老朱自得道。

“所以呢?既然老朱不想和亲,那就不和呗,他是明朝的一把手,又没人逼他。”胡浩道。

“难啊。”老朱微微的叹息了一声,“那些个倭寇,骚扰大明海疆,还来无影去无踪,倘若想剿灭干净,要花一大笔钱,不是韩国公和你叔伯怯懦,打算通过和亲来换取一时的和平,而是国库实在是没钱了。”

“连剿匪的银子都拿不出来?”胡浩惊了。

“除了下半年的计划开支外,国库比我的脸还干净。”朱标也犯起了忧愁,“大明建国以来,百废待兴,各地都要搞建设,连年不仅有灾祸发生,陛下时不时还要派兵镇压周围的宵小之国和地方叛乱,陛下和太子真的是殚精竭虑,恨不得把一块银子掰成两瓣花。也不怕你笑话,户部尚书张紞任,才四十出头的名仕,看起来却比耄耋之年的老人还要沧桑。”

刨开朱允炆那个短命皇帝不算。

难怪洪武之治后。

永乐帝朱棣能有钱五次远征漠北,编撰永乐大典,耗费巨资让郑和下西洋。

现在一看,原来是他爹和他哥一点点给他攒出来的。

对于胡浩而言。

其实解决大明财政紧张问题的办法有很多。

比如,国债。

发行国债,让老百姓和商户们认购后,朝廷不就有银子了吗?

但问题在于。

发行国债,老朱只会派兵把袭扰海疆的倭寇给赶跑,并不能彻底把小日子的问题解决了。

还是那句话。

死的了小日子才是好小日子。

“你们确定老朱并不想和亲?”胡浩追问。

“确定,以及肯定!”老朱坚定道。

没吃牛肉前的老朱,只是从当爹的角度出发,他不想让贴心小棉袄远嫁给倭人。

现如今。

伴随着胡浩的一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和个卵!

自己不能和。

大明以后的皇帝也不能和!

要是有人敢违背祖训。

那就别怪自己的棺材板压不住!

“要想解决彻底倭寇一事,其实很简单。”胡浩不紧不慢的说道,“造船,和小日子打一仗!”

“真是个愣货!”老朱翻白眼道,“造船不要银钱乎?如今连剿匪的银子,朝廷都拿不出来,怎么造船?更别说打仗,还需要训练一批善于水战的战士和制造兵器了。”

“你是不是傻?朝廷没银子,功勋家族有钱啊,让他们出钱不就行了?”胡浩随口道。

“在陛下的强压之下,功勋家族肯定会硬着头皮把钱交出来,但此举,也定会让部分人心生布满,觉得陛下是在卸磨杀驴。”朱标喃喃着。

真是一群榆木脑袋!

话都说得这么明白了,他们竟然还听不懂?!

胡浩望向谢磊,“你跟随本少爷这么久,就算是个猿猴也该开智了,我问你,如何能让功勋家族心甘情愿的把钱交出来?”

谢磊迟疑,“让他们赚的更多?”

“对头!”胡浩颔首,“老贾,根哥,不是我吐槽你们,而是你们俩的智商太堪忧了。强行让他们交钱,他们肯定不乐意,但涉及到赚钱一事,谁又会觉得自己的钱太多,不想再赚了呢?”

“怎么个赚法?”老朱好奇。

胡浩用沾了水的手指,在餐桌上缓缓写下两个字。

——奴隶。

“一个成年壮汉要卖身为奴,主家要花多少钱?”胡浩问。

“现在我不太清楚,元末,要花五两银子。”老朱回。

“民不聊生的时候,人命最不值钱,廉价一些也很正常,如今天下太平,估计价格会翻一倍还不止。”胡浩淡淡道,“不瞒你们说,造船这方面,我懂的比较多,一艘不安装蒸汽机能够跨海的大木船建造费用只要六千两白银,一艘船的战士训练和兵器制造以及人员损耗,咱们加起来满打满算一万两白银。倘若造船和训练士兵只是为了和倭国打一仗,到头来,肯定会亏本,自然不划算,但建好的船只和战士们不是用来打仗,而是用来从事奴隶贸易呢?”

“我看过大明宝船的建造图纸,船内空间很大,让这些倭人挤一挤,装个一千头回来,不成问题。远航一次就能回本,往后的,可都是利润呐!”

此话一出。

老朱父子俩的眼珠子都直了。

好家伙。

原来打仗和做生意还能两不误?

那以前……

大明开国以来,征伐不断,不管是出征漠北和西番,还是弹压云南那边的土司叛乱,所缴获的奴隶没有十万,也有八九万了。

当时自己大手一挥,全部赐给了有功之臣。

换算下来。

自己最起码亏了八十万两白银?!

想到这儿,

老朱肠子都悔青了。

胡浩还在一旁补充细节,“我要是老朱,明天就会颁布一道圣旨,从今往后,禁止国民之间的奴隶买卖,违令者,斩!”

“此举,有何深意?”朱标不解。

“朝堂打击国民之间的奴隶贩卖,如今买一个成年壮汉要十两银子,往后可能会涨到二十两,三十两,甚至更多!”胡浩眯眼,“货以稀为贵,功勋家族出钱,朝廷收税,双方五五分账。我闲来无事的时候,翻阅过有关倭国的书籍,如今倭国差不多有一千两百万人口,青壮年算四成……你们算算,这笔生意,朝廷能赚多少钱?”

“少说都能赚两千万……不对!禁止奴隶买卖后,朝廷赚的只会更多。”朱标自言自语道。

老朱一时间心潮澎湃了起来。

国库充盈了。

是能干很多大事的。

元蒙鞑子虽被自己撵出中原,但在漠北成立了另立王朝,自诩正统,要打!

中原地区历经多年战乱,很多国民还处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地步,可减免部分地方的赋税,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黄河和长江常年泛滥,要兴修水利。

学堂也能多建一些,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

“若奴隶贸易真如愣货所言,能赚这么多钱,朕有信心成就一番不输于秦皇汉武的洪武盛世!”老朱嘴里小声嘀咕着。

“老贾,你嘴里嘟囔什么呢?”胡浩搂着老朱的脖子,好奇道。

“没什么。”老朱连忙转移话题,“只是据史书记载,倭国有神风庇佑,若是功勋家族凑的钱都打了水漂,可就不妥了。”

“神个鸡毛的风。”

给贾太医和李根解释台风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纯属是对驴弹琴。

胡浩索性以史为鉴,“你们就不能翻看一下大明沿海城市的县志吗?那玩意叫台风,只要避开台风频发的季节,远洋打过去不就行了?”

“原来是这样啊。”老朱恍然大悟。

“行了,吃肉吧,主意我给你们出了,你们拿着去给老朱邀功吧。我只能说,奴隶贸易,很赚钱,比你们想象之中还要赚钱,要不是我急着要跑路,不然我定要在大明成立东印度公司,爽捞一笔。”胡浩随口道。

“等一下,胡老弟。”朱标挡住胡浩继续夹肉的筷子,郑重道,“陛下立誓要成为一代明君,若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就去征讨倭国,史官那边定要记陛下一笔,给陛下扣上一顶不仁不义的大帽子。”

“倭寇骚扰大明海疆不是理由?”胡浩愣了一下。

“寇乃匪徒,代表不了倭国的态度。”朱标摇头。

“根哥,你可千万不要当圣母啊。”胡浩摇头道,“史官想记就让他记呗,老朱的黑历史还少了?日狗,偷看尼姑洗澡,逛青楼不给钱,一言不合就诛九族……嘶~细数起来,罄竹难书呐。”

还来?

过分了啊。

老朱的脸色瞬间比炭还要黑!

这些天,他甚至都怀疑起了自己的记忆。

曾经当乞丐讨饭的时候,到底有没有对狗产生过邪念……

朱标严肃道,“你说的那些无稽之谈,史官们不会记载,但攻打倭国乃国之重事,史官们不仅会记,甚至还会大书特写。如果陛下仅仅只是为了钱,就穷兵黩武,此事,将会成为陛下一个挥之不去的污点!”

“根哥,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

“什么?”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背一世之骂名,也要建子孙万代之功业!”胡浩撇嘴,“堂堂洪武大帝要是连一个小小的污点都接受不了,那我真会鄙视他的。”

老朱的心潮更澎湃了。

眼瞅着劝不住父皇,朱标只能咬牙,“那攻打倭国,最起码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吧。如今是我们汉人坐天下,若是以元蒙鞑子忽必烈两次远征徒劳无功为借口,传出去,恐会贻笑大方。”

“借口嘛,找找总会有的。”

胡浩摸着下巴思索片刻后,突然灵机一动,“有了!就说咱们大明有个渔民,在打渔期间走丢了,怀疑被你倭国羁押,咱大明要派兵进驻搜寻。”

嘿嘿。

胡浩真想为自己的聪明才智点个大大的赞!

黑奴贸易变成倭奴贸易。

小日子曾经找过的借口,如今也被挪为己用!

我倒要看看五百多年后,你们这群小日子还怎么蹦跶!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