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互联网+融资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不是无厘头的,而是它内在强盛生命力的表现。
数据表明,2014年我国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的网络支付业务,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业务等在内,共有374.22亿笔,金额24.72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3.4%和137.6%。截至2014年末,全国范围内活跃的p2p网络借贷平台1575家、贷款余额1036亿元;众筹平台128家,其中股权众筹平台32家、商品总筹平台78家、纯公益众筹平台4家、股权+商品性质的混合型众筹平台14家。
以其中的股权众筹平台为例,在2014年可获取的261个成功项目数据中得知,筹资总额高达5.8亿元;另外15家主要商品众筹平台完成的投资项目总数为3014个,成功筹集金额2.7亿元,活跃人数至少在70万人以上。考虑到还有许多第一梯队中的融资平台没有公开具体数据,所以保守估计,2014年我国互联网+融资众筹平台的筹资总额至少在15亿元。[1]
与传统融资渠道方式相比,互联网+融资具有以下四大优势:
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
由于互联网+融资的资金供需信息是直接发布在网上的,信息流通没有国界;再加上它又不需要经过任何金融中介和市场,所以,供需双方直接联系和交易的选择面一下子就扩大了许多倍。
最常见的是,一名投资者可以向几百位借款人发放每笔金额哪怕只有几十美元的贷款,而这是传统融资方式怎么也不敢想象的。
更高的透明度
有人把互联网+融资称为“民间融资的阳光化”。意思是说,这种融资方式非常公开、透明,有助于实施民间监督和社会监督。
这种公开、透明不但包括规则,还包括收费标准、信息披露、全方位展示资金来源和去向。如果融资平台自己不公布相应数据,那么就会有其他民间监测机构来帮它进行披露,一点都跑不掉。
更低的信用风险
无论互联网+融资还是传统融资,都会力求把风险降到最低。由于互联网+融资引进了大数据技术,所以几乎不存在暗箱操作,融资风险更低。
究其原因在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交易数据都能得到有效记录和保存,并且其范围远远超过传统的征信范畴。换句话说就是,不但包括浏览、交易数据,就连与融资无关的社交网络痕迹、手机通讯记录等也会被通通纳入其中,让你无处遁形。
例如,阿里巴巴集团就建有3亿名实名制用户的互联网信用档案。2014年该公司推出芝麻信用业务,2015年6月客户凭芝麻分和芝麻信用报告就可以申请新加坡和卢森堡签证,不再需要提交资产证明、在职证明、户口本等复杂资料。这说明什么?恰好说明其信用档案具有相应可靠性,并且已经可以广泛应用在各条业务条线,而不仅仅是网上交易了。
更低的操作成本
由于实行网络销售,互联网+融资的交易成本极低。
具体数据是:2013年支付宝单笔交易系统的处理成本只有0.02元,大大低于国内外平均水平;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通过互联网获取客户的成本是3‰,只有银行的1/5;余额宝直销的管理费是0.3%、托管费是0.08%、销售服务费是0.25%,合计也才只有0.63%。
操作成本大大降低了,当然就会更有助于借贷双方,同时也降低平台的竞争成本,这可全要托互联网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福。
[1]温信祥、张蓓:《互联网金融破解创新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载《中国工业评论》,2015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