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互联网+融资,让我们首先从概念说起。
所谓互联网+融资,是指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借贷活动。
这时候的借款人,不必非得像传统借贷那样去实体金融机构,而是可以通过网络填写贷款需求、提供相关资料;然后,通过网络平台或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在网上放款及还贷。
并未改变传统融资的本质和核心
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融资并没有改变传统融资的本质和核心。
具体地说,互联网+融资的核心功能,依然是金融契约内涵,只不过是其存在形态从传统的纸质变成了电子;与此同时,金融风险的内涵也没有改变,传统融资渠道中存在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法律合规风险、道德风险等,在互联网+融资中同样存在,也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进一步说,因为表现形式不同,所以互联网+融资在具体监管措施方面必定会有一定的差别,但这并不构成互联网+融资与传统融资的根本区别。当然,这不是本书要讨论的重点,所以按下不表。显而易见的有两点:
一是互联网+融资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融资方式,对借贷双方都有利。借款人只要动动鼠标就可以完成融资全过程,最多只要去一次实体银行或金融机构办理相关手续;这样,从贷款申请、审批到放款,就能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既提高效率,也降低了融资成本及时间成本,能够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题。因为它顺应网络时代发展需求,因而深受欢迎。
二是互联网+融资必然具有互联网属性,所以,这些平台至少目前基本上都不急于追求盈利。因为从总体上看,这个行业目前还处于前期投入阶段,需要以市场开拓为主要目标。即使通过各轮融资拿到了资金,也主要会用于网点建设和人才引进。事实也正是如此。过早追求盈利目标,无论对自身还是整个行业都没有太大好处;更关键的是要抢占市场先机、跑马圈地,一旦有了傲人的市场份额,以后就一切都好说了。
与传统金融机构贷款“亦敌亦友”
有人认为,互联网+融资与传统银行贷款是“亦敌亦友”的关系,至少目前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看不到有前者取代后者的可能。
归根到底,是因为金融的核心是信用、信息与风险;可是,人的本性却不会因为融资平台的改变而改变。或者说,不会因为互联网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就会增加彼此信任感。换句话说就是,互联网+融资至少只有先把这两点彻底搞定,才有可能完全颠覆传统金融业。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无论互联网+融资还是传统金融业,都不太可能会与对方拼个“你死我活”,而更可能会“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传统金融机构的绝对优势领域,在于它的传统服务和产品;而互联网+融资的绝对优势,在于软件开发、硬件设备、初创期的新技术和新模式。
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它有肉骨头可啃,如对公大中型企业服务、高端零售业务、机构业务等,这些就都是互联网+融资所望尘莫及的。尤其是那些高净值的、非标准化产品和服务,更是它的强项。至于微型贷款这一块,虽然会受到互联网+融资的强力冲击,但这原本就只是它的附带业务,无碍传统金融大局。
而互联网+融资的优势在于它的平台,在于开拓尚未开发的客户,以及小微企业融资,这方面它要比传统金融机构更有优势。
数据表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融资需求在200万元以下,具体是:200万元以下占87%,100万元以下占76%,50万元以下占55%。而这些企业或个人的融资需求,便恰好是互联网+融资所擅长的。也就是说,互联网+融资的服务优势主要在于这些低净值的标准化产品和服务。[1]
井喷式发展的主要原因
最近两年来,互联网+融资在我国出现井喷式发展。所以,虽然它听上去有些“高大上”,但实际上早已融入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交往。最常见的互联网+融资模式如第三方支付、网上借贷、p2p、股权众筹等概念已经家喻户晓,就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互联网+融资的核心就是降低交易成本、比传统金融更加民主化,这种内在动力势不可挡。
总体来看,互联网+融资在我国出现井喷式发展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我国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需求没有在直接融资市场和原有金融市场(银行)得到满足,这种金融压抑就必定会在其他地方得到释放。就好比成年男女缺乏必要的性生活就会通过自慰来排解性需求一样,很正常。
二是互联网+融资的根基在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具体表现在——“大”,大数据;“云”,云计算;“平”,社交网络平台;“移”,移动支付。这种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标准化金融产品的销售,必然会缓解部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饥渴。
三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政府必然会要求各类金融产品实现“刚性兑付”,而这样做的副作用则是让投资者失去风险意识,同时也造成市场对风险定价的错乱。举个最通俗的例子:所有理财产品中都有关于融资风险等级的提示,可是大多数人熟视无睹,认为这“不可能”发生,否则必定会遭到政府出面干预。这样的“共识”也是我国互联网+融资增长过快的因素之一,而这也为一些融资平台的道德风险埋下了伏笔。
四是政策性红利和监管套利的存在。由于传统银行业融资成本高,有准入限制,包括利率、资本充足率、贷存比等方面的要求;相比之下互联网+融资过去几年中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监管,这种监管的不对等就会出现套利空间,即过去所说的“双轨制”,确切地是金融价格双轨制。
2015年5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就试点成立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事宜,开始向5家银行征求意见。这也意味着2013年以来国内已有的20多家传统银行陆续推出的网上直销银行,以后将会合法化。随之而来的是,它必然会推动互联网+融资走向规范化、合法化、普及化。
[1]芮萌:《中国式金融环境下互联网金融利弊并存》,腾讯网,2014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