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我规划建设佛光山,并不是先从大雄宝殿建起,而是先建设“东方佛教学院”。因为我知道,未来的佛教要靠青年、靠知识分子来传扬。自从开办佛教学院以后,感谢全世界的护法善信,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我们在这四十多年来得以培育许多的佛教人才,如今他们都在世界各地服务奉献,也开展了“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成果。
觉华园,佛光山信徒服务中心
对于这许多护法信徒,我知道他们最需要的是佛陀的加持、佛陀的慈悲,因此,在佛光山建设期间,所有的设施都是以广大在家信众作为考量而设立的。
就如觉华园,是佛光山的信徒服务中心。大家从头山门进来之后,可以先到觉华园休息、喝茶,或者看简报、聆听佛法,甚至里面有多位知客师,关于参观、用餐、挂单等问题,都可以得到他们最直接的服务。
觉华园不远处,有一间“香光亭”,是佛光山开山后的第三年,我们举办第一届大专佛学夏令营的学员捐工建成,位于不二门广场南面。这座香光亭看似简单,却也有它启建的因缘。当初开山时,我们一无所有,便想到要建一个亭子在路口,让人走累了可以稍作休息。
“香”,代表心香一瓣,供养十方,与大家结缘;“光”,表示佛光普照,给人温暖、给人光明。所以建造这座亭子的用意,是希望每个人来到这里,都能感受到佛光人带给人的心香一瓣和温暖光明。
香光亭旁的右侧有一座“滴水坊”,当你走累了、口渴了,就可以到那里喝杯茶、喝杯咖啡,饿了还可以吃碗饭、吃碗面。
香光亭,由第一届大专佛学夏令营学员捐建而成
我倡导的“人间佛教”,以人的需求为重,因此,从佛学院、觉华园信徒服务中心,到香光亭、果乐斋、滴水坊等设施,都是我开山建设的优先考量。
沿着香光亭旁的道路向前走去,过了一条小桥,就是普门中学旧校地,现今已变更为“福慧家园”,作为信众修持、活动的场所。再往上走,有大慈育幼院、佛光精舍(养老院),这是佛光山办理社会福利及社会教育事业的区域。虽然这许多单位的建地都不大,不过十方大众也都乐于共同成就我们对慈善福利与社会教化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