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立体做空中国,在当今欧美经济比较糟糕的背景下,可以看作是它们的一种“抱团取暖”行为。就好比在寒冷的旷野里,突然看到有一只火炉,当然就会首先被人用来围着取暖了。而中国就是这样一只经济火炉,温暖甚至炙热着,成为众矢之的就在所难免。
欧美国家的掠夺性货币贬值
众所周知,欧美国家的数量并不少,内部更不是铁板一块,平时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也是各唱各的调。自从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这些国家持续恶化的债务危机、遥遥无期的贸易逆差、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使得它们不得不抛弃前嫌、携起手来共同抵御经济寒流。而做空中国,就是它们所认为的一条捷径。
例如,2011年11月30日晚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联合欧洲银行、加拿大中央银行、英国中央银行、日本中央银行、瑞士中央银行共同宣布,将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下调50个基点,以此作为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回应;与此同时,六国中央银行一致达成临时性双边互换协议,从而使得彼此之间可以用任何货币来提供融资,增强货币流动性。
而实际上,这就是欧美国家在构筑一个掠夺性货币集团,通过货币贬值措施来做空全球经济,其中尤其是经济一枝独秀的我国。
表面上看,这些国家的动作还蛮一致的。确实,为了缓和欧洲债务危机、避免危机向更大范围扩散,欧美国家可以说已经想尽办法。乍一看,欧洲债务危机好像并不关美国什么事,可美国为什么还要加入其中并积极促成这一协议呢?其实,不但不能说美国和欧洲债务危机完全无关,即使单从美国自身的债务危机看,两者也是共通的。
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虽然相比而言,美国的债务危机没有欧洲债务危机那么严重,但实际上,美国的债务危机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而只是在欧洲债务危机的反衬下,才显得不那么突出而已。
现在,美国联合其他五国中央银行采取这样的联合行动,目的之一就是要自救。同样的道理,对于英国、日本中央银行来说,它们也同样具有这样的作用,因为它们自身的负债率都太高了。另外两个国家即加拿大、瑞士中央银行加入这次联合行动,主要原因则是处于欧洲债务危机最容易扩散的边缘,除此以外就是还有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
从本质上看,欧美国家结成这样一个货币集团的目的,就是要相互手搀着手走出债务危机。这本来没错,甚至可以说非常好,但请注意它们的操作手法和相互关联方。
从操作手法看,初看起来好像只是这些国家内部的货币机制协调了一下,而实际上,这个货币集团所采取的途径,是要通过“低成本、近乎无条件的货币双边互换”,使得各国中央银行大幅度增加储备、进行新一轮大规模信用扩张实现的。
也就是说,这些发达国家组成的货币集团,在通过联动性、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轮番进行货币轮动贬值,来提高自身的贸易竞争力。
从利益关联方看,这个货币集团的对象是全球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损害的是后者的贸易竞争力 1。
读者千万别以为加入其中的国家并不多,而是要看到,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量的85%,仅仅是美元和欧元的外汇储备就占全球60%以上。这样一个货币集团要实施扩张连动政策,必然会带来两大后果:一是全球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大幅度缩水;二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进入新一轮大幅度上涨通道。不用说,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全球第一,又是全球大宗商品消耗最多的国家,所以在这种货币掠夺性贬值中所受到的损害显而易见。
那么,这种掠夺性货币贬值的杠杆作用究竟有多大呢?差不多可以放大2倍。也就是说,这一货币集团用拥有全球85%的储备货币来发挥全球贸易总额不到50%的贸易影响力,相当于其中1个作用力的货币联动贬值,能够增加差不多2个作用力的贸易效果。
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把货币贬值所产生的通货膨胀,通过其高额的全球储备货币占比,更多地转移到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头上。一旦这种转嫁负担越过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承受临界点,后者必然会揭竿而起、予以反击;从而引发前者采取“追随战略”。如此这般,结果只能是全球经济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
回顾历史,早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时期,就出现过同样的一幕。当时,全球各大经济体为了摆脱困境,纷纷抱团取暖,结果分别成立了以下三大货币集团国:一是以英国为首的货币集团国,要求放弃金本位制;二是以美国为首的货币集团国,要求坚持金本位制;三是以中东国家为主的货币集团国,要求实行强有力的外汇管理制度。
最终出现的局面是:第一货币集团国于1931年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因为只有放弃金本位,它们才能通过货币贬值来增强贸易竞争力。第二、第三货币集团国在第一货币集团国放弃金本位制后,实在抵挡不了这种掠夺性贬值措施,在短暂坚守后也不得不采取“追随战略”,相继宣布放弃金本位制。这样一来,全球各国都不得不纷纷实行“廉价货币”政策,到1936年时全球货币体系就不得不实行浮动汇率体制了。
看看现在,在全球立体做空中国的背后,同样出现了这样一幕欧美国家联合起来实行掠夺性货币贬值政策的情形,虽然没有明确表明矛头指向中国,但实际上这种意图不言而喻,最终结果如何尚待观察。
全球恢复经济信心严重不足
在这其中,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更值得全球高度关注。
欧洲债务危机使得整个欧元区国家陷入困境,信心严重不足。自从2011年下半年债务危机全面恶化后,欧元区国家依然沿袭过去一贯的拖拉战术,在债务危机等问题上进行不紧不慢的讨论,而实际推出的救援措施则非常有限。
整个2011年下半年,在处理欧洲债务危机方面取得的最大进展,就是2011年9月在欧盟财政部长会议上就统一财政管理达成的一致。而实际上,这仍然没有抓住要害——恢复经济的信心。这表明,欧元区国家的困境还将继续延续下去。而即使是这次欧盟财政部长会议上达成的一致,也实在是勉强得很。
以希腊为例。希腊在2011年上半年就表明自己已经支撑不住、要倒闭了,可实际上却一直在继续运行,可谓“僵而不死”,甚至可以说还活得好好的——既没有出现银行业大面积陷入困境的局面,也就谈不上相关债务减持等问题。这种情形在整个欧元区国家比较普遍。
可是也正因如此,无论美国、日本还是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都慢慢地看清了这种“无病呻吟”,所以纷纷表示不会参与欧元区援助,这样就使得整个欧元区债务危机停滞不前——既不会进一步恶化下去,也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更看不到欧元区有解体的可能。
从货币角度看,即使欧洲债务危机延续了这么长时间,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仍然维持在相对历史高位。只要欧元区国家的银行业不出现全面困境或者欧元区真正解体,欧元就不会有实质意义上的大跌。
所以能看到,以欧元为首的非美元货币,虽然继续保持弱势,但也只是部分做空,并且是不可能真正被做空的。
这就是读者看到,为什么2011年9月之前欧盟各主要成员国无法就经济管理改革达成一致的原因。因为它们都不愿意把各自的经济政策监督权交给欧盟委员会,欧盟经济管理改革计划迟迟无法得到落实。
所以,如果把全球做空中国放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来看,实际上,做空人民币只不过是做空其他非美货币策略中的一种。
也就是说,只要欧元区经济不能得到有效提振、欧洲债务危机问题的讨论依然不紧不慢,那么从中短期看,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就会继续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例如,直到2011年末,广受关注的意大利标售的5年期国债获得超额认购,收益率高达***7%,创下欧元诞生以来的新高,也同样高于2011年11月拍卖时的6.29%;10年期意大利国债收益率再度突破7%关口,到达7.169%。可是,德国拍卖的41.8亿欧元2年期国债收益率却只有0.29%,为欧元诞生以来的新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的国债收益率与同期德国国债收益率相比,差额也在继续扩大。究其原因就在于,全球市场对欧元区外围国家的资金面深感忧虑。
而从经济数据角度看,2011年12月14日公布的欧元区2011年10月工业产出率下滑了0.1%,低于预期的0.0%,1.3%的年增长率也是2009年12月以来的最低。这表明,欧元区国家工业产出增长速度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对欧元区经济健康的担忧 2。
再例如,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低点相比,2011年中澳大利亚元兑美元的汇率已经飙升了75%,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煤炭、天然气以及其他资源需求,从而拉动货币价格走高了的原因。即使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时,澳大利亚元仍然出人意料地接近于历史最高水平。所以,这一做空空间仍然是很大的。
对冲基金做空加拿大元,同样也可以看作是用来作为做空中国的一种手段,只是不那么显眼罢了。具体地说是,如果欧美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那么预计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就会继续持疲软,这时候做空加拿大元对做空我国所起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无论澳大利亚还是加拿大,如果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石油、天然气、矿产消耗量减少,进出口双双下降,都会给澳大利亚、加拿大经济增加痛苦,至少,用来购买上述两国国债的资金会减少。
但相比而言,2011年中加拿大元兑美元的汇率比2008年金融危机低点时高出27%左右,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加拿大元的利率比澳大利亚元要低,所以做空加拿大元比做空澳大利亚元的代价更低 3。
所以能看到,几乎全球都在押注人民币汇率下跌,认为这是一种风险很小的概率事件。谁要是做多,反而会造成亏损。
从具体数据看,根据hedge fund research发布的资料,截至2011年11月末,当年全球对冲基金的平均亏损率高达4.37%,就连对冲基金巨头约翰·保尔森也出现了公司创建以来的最差业绩,他旗下基金公司的资产蒸发了47%。在这样的形势下,许多基金客户纷纷要求赎回,2011年10月对冲基金客户套现90亿美元,是9月赎回总额的3倍 4。相反,那些坚定做空中国的基金却从中获益不菲。
来自银行业内部的消息说,全球对冲基金正在以低廉的成本建立做空人民币的头寸;如果人民币汇率突然下跌,这些头寸将会从中获得暴利。而这种局面2011年末果然出现了,这就是史无前例的连续12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跌停,给这些做空机构至少创造了52%的暴利行为。
幸好的是,我国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所以政府在关键时候能够有效控制人民币汇率浮动;再加上我国拥有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相当于全年gdp的50%,这些在防止中国经济被真正做空方面起到了最后的堡垒作用。
只是由此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虽然人民币被做空有惊无险,但全球做空人民币的成本实在太低,是很成问题的。
1 杨国英:《“掠夺性贬值”的货币集团已然成立》,华夏时报,2011年12月3日。下同。
2 华盛金道:《黄金白银加速爆挫,需保持逢高做空思路》,金融界网,2011年12月15日。
3 peter stein:《怎样做空中国》,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版,2011年7月4日。
4 付碧莲:《狙击人民币路径日益清晰,对冲基金曲线做空中国》,国际金融报,2011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