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做空中国——是阴谋还是市场 §做空是市场不是阴谋

虽然对冲基金做空中国切合某些国家的意志,但从本质上说,这些做空行为仍然属于市场手段。也就是说,做空中国不能说是政治阴谋。

在美国,做空是合法的操作手段,所以只要它能创造利润,谁都可以拿来一用,这和个人阴谋无关,更和国家、政治阴谋无关。

显而易见的是,所有资本都要追逐利润。当做空中国概念股能够赚取利润时,这种做空就是具有诱惑力的。在做空中国的产业链中,有许多就是从这一点出发,成为中国概念股的天然监督者,并最终发展成不择手段的逐利者。

数据表明,从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到2011年末,全球新兴市场股市中的基金净流出额占总规模的比重为7%,其中2011年的净流出额为4%。2011年拉丁美洲新兴市场股市基金的净流出额为11%,接近2008年12%的比重;欧洲、中东、非洲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基金的净流出额为9%,已经超过2008年8%净流出额的比重;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新兴市场股市基金净流出额为6%,也快接近2008年8%的水平了。这就是说,如果做空中国是美国的阴谋,美国不但在做空人民币,同时也在做空卢布、卢比、雷亚尔、澳大利亚元……除了美元、美国国债外,美国在做空一切。换句话说是,美国在与全球主要经济体为敌,这显然说不通 1!

认识到做空只是一种市场行为,而不是某个集团乃至某个国家的政治阴谋,意义非常重大。我国既然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然实行市场经济,既然上市公司要去美国上市,那么,只有彻底与国际接轨,尊重公开、透明、业绩、前景的游戏规则,才有资格玩这种游戏。相反,如果只是想着去国外股市圈钱,并且希望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幅“人傻、钱多、速来”的场景,又不肯接受市场的严厉监管,或者在严厉监管下不懂得变通,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呼啦啦地打道回府。

正如小说《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责骂仆人桑丘时所说:没有勇气去作斗争,那么就只能经常挨打。

做空是缘于“市场报复”

对冲基金要想做空某家上市公司,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是获利诱人,除非是只能做空,除非是万不得已,否则不会这样做。这与局外人看他们神秘莫测、法力无边完全是两回事。在大多数时间里,这些做空者非常痛苦,最常见的是揭发一家公司的真相后根本没人相信,股价不跌反涨,证券监管部门又不理不睬。从这个角度看,他们也是弱者。

关于这一点,著名空头投资者戴维·艾因霍恩(david eihnorn)在其著作《一路骗到底》(fooling some of the people all of the time,中译本名为《愚弄多数人:一个已经结束的漫长故事》)中,就详细讲述了揭发“联合资本”(allied capital)近10年而没人理睬的故事。另一位无名小卒的空头投资者哈里·马科波洛斯(harry markopolos)就更是痛苦了,他连续9年调查和举报麦道夫案,却没有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应有重视;最终,麦道夫是因为他的儿子们的举报而被捕的,与哈里·马科波洛斯无关,所以哈里·马科波洛斯干脆写了一本名叫《没人听》(no one would listen,中译本名为《庞氏骗局》)的书。

美国一家上市公司分析网站geoinvesting,它的创始人maj soueidan当初就是因为投资中国概念股上当受骗,才创办出了这家著名的做空网站。甚至,他还专门写了一篇著名文章,列出适合做空的股票的27个特征,如“利润率过高”、“频繁更换审计”、“高管人员薪酬过低”等。

该网站副总裁对中国记者说:“我们从来不是,也不会是中国rto(买壳上市)公司的‘猎者’,事实上我们在帮助中国企业摆脱一小撮坏公司带给整体的恶名。” 2换句话说是,他们的这种做空起到的是啄木鸟作用,无论美国市场还是中国市场都应该感谢他们才对。

这正应了美国资本市场中的一句名言:“任何企业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如果你业绩过硬,就应该经得起别人质疑;如果你是绣花枕头,也就怨不得别人一戳一个洞了。市场就是这样报复人的。

面对对冲基金对中国概念股的质疑,这些公司本来应该通过举证来进行反击的,因为这牵涉到自身信誉问题。诚信,是上市公司面对广大投资者的生命力所在。甚至可以说,这样做是它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可遗憾的是,这些中国概念股一般只会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官话,例如:

①我们爱股东,我们是诚实的(请原谅我们暂时不方便逐条反驳);

②我们会成立特别委员会进行调查;

③这些独立研究机构是空头,它们有利益关系在内,它们在利用市场的恐慌和怀疑(你们不要上当);

④我们可能会起诉造谣者。

相对于对冲基金的振振有词和咄咄逼人,这种闪烁其词的所谓反击,让人一看就是做贼心虚和缺乏底气,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即使在“香橼研究”10年的做空历史中,也只有4家被做空公司最后诉诸法律。后者虽然满腹委屈,但没有一家能在法庭上将“香橼研究”扳倒。

这说明什么?说明事实胜于雄辩,说明实实在在的业绩和证据才具有最大的杀伤力。如果不具备这些,你在做空面前就只能磕头求饶。

以中国概念股“展讯通信”为例。“展讯通信”在“浑水研究”的猛烈攻击下,股价一度下跌超过30%,但最后还是反弹了上来,靠的就是漂亮的财务年报。

“浑水研究”创始人卡森·布洛克最终在承认失败时说:“如果展讯通信针对浑水公司的疑问做出符合事实的恰当回应,那么必须承认,是我们将该公司财报中的一些疑点误解为危险的信号” 3。意思是说,面对“浑水研究”的质疑,“展讯通信”只要能实事求是地一条一条加以反驳,用事实说话,“浑水研究”的质疑报告也就没什么杀伤力了。

做空的本质是市场存在这种需求

虽然经常有人对做空机制存在非议,认为这会诱导对冲基金发布不实信息,但美国2010年出台的《多德·弗兰克(dodd-frank)金融改革法案》,仍然是肯定做空力量对资本市场所做贡献的。

也就是说,无论做多机制还是做空机制,都是市场需要的。例如,在中国概念股“绿诺科技”遭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摘牌后,做空机构开始全线发起对当初审计“绿诺科技”的所有中国客户的做空。

在美国资本市场两个层面 4的监管中,集体诉讼和做空机制是不可或缺的——既然你这只股票不再让投资者放心,那么还不允许投资者拔腿就走啊?当然,在投资者用脚投票的同时,也应该顺便得到一点合理补偿,以弥补过去在你(这只股票)身上造成的损失。为此美国资本市场设置了一整套金融工具,用来确保投资者可以通过做空某股票赚钱,并且吸引其他专业投资者实时监控某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

不用说,这种做空机制对净化股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说,虽然做空机构的主观愿望是为了赚钱,但客观上能够净化市场。因为只有在具有做空机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造假才会更方便地被做空机构识破,做空所造成的杀伤力要比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和法院诉讼大得多。这才能真正体现“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如果上市公司因为造假被广大投资者所抛弃,对上市公司来说,也就意味着彻底失败。

例如,1995年到2002年间,对冲基金发现的财务造假花样经就要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现的总和还要多。其中最典型的是,最早揭示美国安然公司财务欺诈的就是一位对冲基金经理。

做空机构只负责发表做空报告,事实究竟如何需要投资者去进行独立思考,是继续坚守还是马上退出,所以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市场行为。

不过应当承认的是,股市中影响广大投资者群体对市场波动产生作用的,并不是信息本身,而是信息产生的方式和引发注意的方式。

也就是说,如果做空机构采用夸张、断章取义的方式来发表负面报告,这对目标公司的打击力是非常巨大的。

那么,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好的办法避免呢?一般来说,要想完全杜绝做空机构的断章取义甚至胡编乱造,对上市公司来说是无能为力的,唯一的办法是“不作恶”,即俗话所说的“身正不怕影子歪”,以“洁身自好”来避免一切可能出现的“绯闻”。

例如,2010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有34家,创下了新的历史纪录。可是当其中的“中国高速频道”因为涉嫌夸大业绩、“绿诺科技”因为涉嫌伪造合同、“中国生物”因为涉嫌管理层造假而被对冲基金曝光后,愈演愈烈的中国概念股信任危机就终于引起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高度关注。

截至2011年11月,已有28家中国概念股在美国主板市场上退市,约占中国概念股总数的十分之一。为此,“香橼研究”创始人安德鲁•莱福特甚至直言不讳地说,2011年美国股市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们对中国概念股的态度日渐怀疑 5。

做空操作在美国是合法的

在美国,做空市场的操作是合法的,因为这种行为有助于市场变得更清澈、真实。要怪只能怪你自己,谁叫你弄虚作假、欺世盗名呢?

所以能看到,“浑水研究”在2011年11月21日发布研究报告,建议“强烈沽售”中国概念股“分众传媒”后,当天“分众传媒”的股价在盘中一度大跌39.49%,收报于15.43美元,创下52个星期以来的新低。22日,“浑水研究”官方网站虽然遭到黑客攻击,但它仍然坚持原来的沽售评级。

平心而论,尽管对冲基金做空中国概念股来势汹汹,但其实它们发挥的确实是一种啄木鸟作用。据统计,专门从事做空中国概念股的机构数量有20多家 6。

正如中国概念股之一“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所说,“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股的不信任,我认为不完全是市场问题,用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股票,有一部分原因来自我们本身。中国概念股股价掉下来,一方面是真的有人在背后做;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少数中国企业自己不争气,上市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企业发展得更好,而是自己尽可能多捞钱,为了上市尽可能编造虚假数据,导致世界的投资者对中国上市公司尤其海外上市公司失去信心”。

另一家中国概念股“京东商城”首席执行官刘**也认为:“如果你的企业没有问题,即使短期股价受到挤压,还是早晚会回来;如果你有任何不诚信行为,‘浑水’可以让你付出惨重代价,甚至倒闭!” 7

所以,究竟是做空还是做多,完全是对冲基金和投资者自己的操作思路。例如在美国,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等主流机构,基本上是属于做多的;而前面所说的“浑水研究”、“香橼研究”则基本上倾向于做空,但它们多是非主流机构。还是这句话,做多和做空并不是主流机构和非主流机构的区别,只是投资机构的自身行为,主要原因在于投资风格不同,正像我国国内有些人喜欢储蓄、有些人喜欢炒股一样。

归根到底,做多操作的投资风险较小、获利相对稳定,做空操作的投资风险较大、获利起伏也大。主流投资机构因为规模大、成立历史长,它们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企业文化和投资风格,所以更喜欢通过做多获取投资收益;相反,非主流投资机构的规模较小、成立时间较短,它们更喜欢通过“赌一记”来赚取风险投资收益。

不用说,它们的这种“赌一记”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相当大的把握,至少在它们看来是这样。在这里,它们主要依据两条:

一是在目前这样的全球市场系统性风险下,既然全球经济形势在走下坡路,所以这时候选择做空股票相对来说更容易成功。而在具体选择做空对象时,会首先考虑那些波动性较高的股票;这其中,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在美国上市的股票,往往更具有波动性,所以自然就成为它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所以能看到,对冲基金做空中国概念股,主要集中在服务类和新兴科技企业类上。这些企业往往会在某一个阶段发展非常顺利,从而导致对未来盈利预期过高;之后便遇到大量竞争者一哄而上,经营环境发生改变,利润被摊薄,从而导致原有的盈利预期无法实现。说到底,这是这些企业的盈利模式决定的,不一定必然是造假。

二是在确定了重点关注目标后,为了确保掌握到一手资料,这些对冲基金会不惜代价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完全拒绝道听途说。它们认为,只有这样,它们所发布的研究报告才会确保真实,并具有更大杀伤力。

回过头来看,那些遭遇做空的中国概念股大多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他们使用的是“溜门撬锁”的看家本领,其中有许多是通过买壳上市方式进入美国市场的。在做空机构咄咄逼人的质疑下,不得不成为一张张多米诺骨牌而被推倒在地。一开始还只是少数中国概念股受到质疑,结果市场发现它们并没有发起像样的反击;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中介机构试图与这些中国概念股撇清关系。这让这些做空机构看到了希望,于是集体发动攻击,最终使得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概念股卧倒在地。

平心而论,这决不是某些机构或国家在故意做空中国,而是确确实实的市场行为。当少数中国概念股的造假欺诈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进程时,市场集体做空中国概念股就变得顺理成章。

正因如此,“浑水研究”负责人卡森·布洛克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除了我们在报告首页已经披露的信息,我不对我们的收入和盈利模式发表评论。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也有一个反问:这个问题重要吗?人们很关心究竟谁是获利者、谁在做空,其实这有什么关系?无论你有多少资金,如果你没有做扎实的研究,就会面临法律问题。每次写报告时我们都要与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交流,如果我的目的只是赚钱,而不关心真相,那我早就已经在监狱里蹲着了” 8。这番话也许有些中国读者不爱听,但却实事求是、无可指责。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自从2011年8月17日“土豆网”上市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自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2011年6月21日提出,要出台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提高外国公司通过买壳上市在美国上市的门槛要求后,各方面都在等,就连原来已经在排队上市的“迅雷”、“盛大文学”、“拉手网”等也只好临门收手。2011年11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批准了新的买壳上市新规,这才有了2012年1月“神州租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上市申请。不用说,“神州租车”的顺利上市,在一定程度上给其他中国概念股带来了信心 9。

阴谋论无法解释国内做空力量

换个角度看,如果认为做空中国是国外敌对势力的阴谋,那就无法解释我国国内的一些市场力量为什么也会参与其中,难道它们是叛国?相反,如果认为这种做空是市场行为,就可以说得一清二楚了。

正如“香橼研究”创始人安德鲁·莱福特所说:“每个人都有一个位置,股市就是我的位置。我的工作就是写好故事,做好研究。我就是喜欢这工作,我擅长做空。”“市场有自己的功能,会以自己的方式对待股票。如果一只股票被高估,它就应该下跌。如果一只股票造假,它就应该停牌。不是吗?”“欺诈不可能长久,这就是我的态度。” 10

一则经典故事是,2009年4月,美国一位62岁的老头约翰·伯德(john bird)在浏览互联网时发现,一家主要经营磁化痔疮软膏和减肥药的中国概念股“中国天一医药”的年报显示,该公司每天出售一次库存;可是他从该公司包装用的硬纸板和胶水是整体买入、然后一点点随着订单消耗中发现,该公司的运转周期应该不止7天。也就是说,一套产品的售出必然会伴随着一套外包装材料的消耗,可是从该公司包装材料的消耗来看,产品库存周转速度不可能有年报显示的这么快。

事实究竟如何呢?为了证实自己简单的常识推测是否正确,从来没有到过中国的约翰·伯德,向“青岛联信”购买一份“中国天一医药”公司的工商资料进行研究。约翰·伯德看了这份资料后惊叹道,“这些文件就像是给一个临终病人照x光。”

接下来,约翰·伯德就在做空网站上发布了对“中国天一医药”的质疑,质疑该公司的发展历史以及频繁更换审计师现象;同时,他还把自己搜集到的证据发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中国天一医药”、为“中国天一医药”审计的美国会计师事务所。

不用说,这种质疑对“中国天一医药”的信用造成了极大影响,许多投资者开始感到失望并陆续做空该股票,在这些跟进者中就包括“浑水研究”、“香橼研究”以及美国纽约的一家小型对冲基金。而约翰·伯德本人,也从中至少赚到了几百万美元。

正是在这之后,“浑水研究”等做空机构也开始向“青岛联信”多次购买材料,并取得做空胜利;从而也带动“青岛联信”在美国华尔街上做空中国概念股的圈子中声名鹊起。

对此,“青岛联信”又是怎么看的呢?它一方面否认自己在充当做空机构的马前卒,另一方面也认为自己的调查不违法。

2012年1月30日该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它们开展的调查主要是律师进行的,并不存在非法涉外调查情形,也没有参与过“浑水研究”做空中国概念股“分众传媒”事件。“青岛联信”市场总监表示,该公司“历来注重合法经营,资料都是律师在工商部门等正规渠道获得的,这种偷拍的事情只有小公司才会做,我们根本不接手这种业务。”

至于根据我国《统计法》规定,接受境外组织或个人委托、资助或与其合作进行市场调查,以及将调查资料、调查结果提供给境外组织和个人的市场调查,进行这种涉外调查的国内机构必须具有涉外调查许可证,境外组织或个人也不得在我国境内直接进行调查或委托无证机构进行调查,该公司对此并没有做出正面回答 11。

不过,据该公司内部人员透露,该公司根据官方工商资料制作而成的、专门针对国内外公司的“企业信用报告制作及资信调查”是明码标价的——每调查一家公司,最低收费标准是1000元人民币。具体地说,如果针对的是国内公司的调查,调查费用是每份1000元;如果针对的是美国公司的调查,费用为1000元到12000元。调查内容主要是根据该企业的注册信息、财务信息等官方工商资料,对企业咨信进行核实,最终制作成“企业信用报告”反馈给客户。但上述调查不包括实地调查;如果要进行实地调查,还必须加上律师开展实地调查的费用和往返机票,一般每小时收费几百元,机票则按实报销 12。

从上可见,无论“青岛联信”从事这些调查是否合法,这些调查的商业行为本质是确定的,看不到其中有什么“政治阴谋”在内。

顺便一提的是,从这波做空中国概念股的发展过程看,打响第一枪的正是约翰·伯德做空“中国天一医药”;而把它推向高潮的则是“浑水研究”和“香橼研究”。据说,约翰·伯德从“中国天一医药”中发现这种资金“超速运转”的情形在中国概念股中非常普遍,由此他一鼓作气列出了350家适合做空的中国公司名单 13。

国内投资者也在期盼做空机制

我国国内不允许做空股市,但实际上,投资者普遍在期盼也能推行这种做空机制,让市场更多一份选择,为净化市场做贡献。

新民周刊记者曾经在国内口头采访了一些投资者,提出的问题是:“(我国)国内没有做空机制,如果有,你会去做空一些企业吗?”得到的答复几乎全都是“会” 14。

中投普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信认为,我国国内上市公司虽然经过严格审核后才能获准上市,上市后处于家长制监管之下,可是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做空机会。过高的估值、随处可见的财务问题和内幕交易等等,都是可以做空的理由。他甚至断言,在我国国内股市中,做空的收益会远远高出做多。

另一家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说,只是因为我国的制度不允许做空,否则他认为,国内投资者做空股票的力度和规模要远远超出“浑水研究”。

这位董事会秘书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为准备上市的股票进行上市前的重组改制、财务辅导等。可是在他辅导过的上市公司中,他甚至会拒绝在公开披露材料中的“董秘”职务里写上自己的名字。

他担心地说,主要原因就是“财务数据都是做出来的,没人举报就没事,只要有人举报,一报一个准。到时不论你是否离职,都要倒追董秘的责任。”言外之意是说,他还是不趟这趟浑水为好。

有人在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后发现,第一批遭遇做空的中国概念股中,绝大部分在国内都存在着“原罪问题”——如偷漏税、财务造假、非法集资、原始股诈骗等。并因此认定,对这类股票进行绞杀,对我国国内股市和监管者来说,其实具有巨大的正面意义。也就是说,即使这些公司挖空心思,利用一切手段逃避了缺乏诚信的国内市场的处罚,却在国外被揪了个正着,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让这些公司感到:命运最终还是“公平”的。

至于有读者问,在这波做空风潮中,最后连一些业绩优良的中国概念股也被牵涉到其中,又怎么解释呢?实际上,出现这种情况是必然的,这就叫“估值错杀”。也就是说,在一种泥沙俱下的宏观背景下,一些优质股票的价格会暂时背离价值;但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可以为此佐证的是,中国概念股“展讯通信”在做空质疑报告出台后不到一年里股价就接近翻番,就是很有说服力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概念股在这次做空机构的质疑下落荒而逃,也不能全都怪做空,同样与全球经济形势疲软、其他个股也处于下跌通道中有关。也就是说,中国概念股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把责任全部推到做空身上就有失偏颇了,不利于看清事物本质。

正如北京一家创业投资公司投资研究部总监杨晓所说:“两三家做空基金,盯上几个可能自身就存在问题的公司,抓准时机赚点小钱,就被上升到对一国经济的大规模做空战争,实在有点可笑。”

这种“自己的儿子教育不好,只能让别人去教育”的情形,与国情有很大关联。与我国国内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造假行为却得不到应有惩罚不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自身的责任划分是非常明确的。就在这波做空中国概念股浪潮掀起之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首先把矛头对准自己治下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机构,决心先从这里开刀,净化市场。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新闻官海尼(john heine)介绍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财务审计的特点是,只需要确保上市公司能够提交经由符合资质的会计公司审计的年报。换句话说,如果会计师事务所愿意找(中国的)承包商,也是可以的。正是这种“承包商制度”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相对宽松的监管措施,才导致做空中国概念股所带来的一损俱损局面。现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过失,并且开始立案调查,2011年至少有20家中国概念股因为审计师辞职或会计问题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或摘牌。

因为按照美国证券法律规定,所有上市公司提交的财务报表,都必须由具有资质的美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签字,并且签字的首席会计必须由当地会计师担任;该首席会计和会计师事务所均须对签字承担全部责任。容易看出,这样的责任条件非常明确而沉重,一旦财务造假或失察,后果非常严重。

但在这次做空中国概念股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现,问题依然存在,并且还不少,所以它下定决心要整顿会计师队伍。

例如,美国资深会计师约翰(化名)从业15年,并且担任过中国概念股公司的审计工作。据他介绍,利用当地(美国)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外国(中国)公司,在美国会计师业务中很常见。

他说,不过像首席会计摩西丁(ahmed mohidin)这样,在审计第一年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维康生物”时就没有去现场,这种做法就很罕见、风险也太大了。这样做,他实际上是把自己和公司推向了绝路。因为根据美国法律规定,如果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终确定“维康生物”财务造假在法律上成立,那么他就可能会被停业,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也要承担连带责任,轻则被法庭警告下不为例,重则需要吊销执照,并进行经济处罚。2005年著名的安然公司财务造假案,就使得其审计公司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因为巨额赔偿而导致破产,可谓前车之鉴。

他说,具体到摩西丁来说,虽然现在事情还没有发展到这一步,但2010年发生的一起类似的外国公司财务造假案表明,该案涉及的首席会计就被法院判决停职5年,并处以26万美元的赔偿 15。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过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措施相对宽松,可是其处罚力度却相当残酷,经常会动不动就将某家公司罚至关门。这是一些中国概念股最终在做空浪潮下落得身败名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它们再也没想到,在国内资本市场监管缺失的背景下,本来想在国内忽悠了一把再去国外忽悠的,没想到现在“偷鸡不成蚀把米”,在做空浪潮下原形毕露,落得个鸡飞蛋打的结局。

无疑,这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来说,又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1 叶檀:《这是市场,这真不是阴谋》,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12月30日。

2 冯禹丁:《追杀中国造假股:中国概念股为何血溅美国资本市场》,南方周末,2011年5月26日。

3 童剑:《浑水公司如何成为中概股猎杀者》,光明网,2011年11月25日。

4 一是自上而下的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交易所的监管;二是自下而上的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即集体诉讼和做空方式。

5 童剑:《浑水公司如何成为中概股猎杀者》,光明网,2011年11月25日。

6 侯杰:《神州租车提在美国上市申请,做空机构态度大变》中国广播网,2012年2月3日。

7 贺骏:《中概股2011年三大关键词:做空、破发、摘牌》,证券日报,2011年12月7日。

8 叶檀:《谁在做空中国》,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6月19日。

9 侯杰:《神州租车提在美国上市申请,做空机构态度大变》中国广播网,2012年2月3日。

10 李卉:《香橼创始人莱福特:擅长做空,华尔街报告枯燥》,外滩画报,2012年1月6日。下同。

11 陈冉:《青岛联信否认充当做空机构马前卒,称调查不违法》,和讯网,2012年1月30日。

12 吴丰恒:《青岛联信协助做空机构猎杀中概股,报告最低千元》,每日经济新闻,2012年2月8日。

13 尹瀼:《“末日论”者做空中国》,新民周刊,2011年7月4日。

14 尹瀼:《“他们”不能代表中国》,新民周刊,2011年第47期。下同。

15 尹瀼:《“末日论”者做空中国》,新民周刊,2011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