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首诗是唐朝无尽藏比丘尼到处访道,后来开悟所作的。我们求道好比寻找春天,从清晨找到夜晚,可是仍然看不见春天的踪影,走遍了千山万水,把鞋子都磨破了,但是春天究竟在哪里呢?心灰意懒之下,回到家里,看到庭院中早开的寒梅,清香四溢,忍不住深深地一闻,原来春天早就悄悄地绽开在寒梅枝上了。
这首诗说明我们追寻人生真理,探求智慧,往往本末倒置,向心外去追求,而不知道向心内去寻找。此诗更提示了“心内世界”与“心外世界”的差别。常人总以为心外的世界很宽很大,而不知道心内的世界更宽更大。佛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可见我们的心怀多宽敞、多广大。
现今世界上正为石油缺乏、能源危机而恐慌。事实上,真正的能源在我们心中,我们内心的宝藏,比世界上盛产石油国家的能源还丰富,但是我们却将这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油田荒弃不用,愚昧地向心外的世界去挖掘,不晓得把自己这一座灵山中的宝藏开采出来。“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不要舍弃灵山,徒然去攀登别的山岭。
如果我们对禅的境界有些体悟,去除了对事相的滞碍,只要是东风吹拂的地方,不管红花也好,紫花也好,不都象征着春天的信息吗?所以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如能契入佛法妙谛,层峦叠翠,无一不是诸佛菩萨的精神法身;声湍鸣涧,都是诸佛菩萨的说法妙音。这就是苏东坡所谓的“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意思。但是,如果我们不去领会,纵然芒鞋踏遍岭头云,也不过是“一瓶一钵垂垂老,千山千水得得来”,茫然无得而已。道无所不在,处处可以体会,甚至吃饭、睡觉、走路、行进之间都有道的存在。能如此体会,春天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