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下):鲁子敬力排众议
鲁肃说孙权,我们可以降操,主公你不能,我们降操,有碗饭吃,你要降操,端人家的碗,看人家的脸,你能咽得下去吗?这番话,便注定了赤壁之战。
实际上,这场长江上的决战,究竟是在蒲沂西北的赤壁,还是在嘉鱼东北的赤壁,或者就是苏轼所认定的这个黄州附近的赤壁,至今还是有着不同看法的。但赤壁鏖战的真正意义,是作为一支弱势军队打败强敌的战例,在军事教材上被反复提及的。赤壁战后,等于重新洗了一次牌,魏、蜀、吴三足鼎立,划江而治,曹操便彻底失去了统一中国的机会。其实当时,曹操,要比刘备、孙权,更具有一统华夏的可能,然而,这一仗打早了,打错了,打败了,中国出现第一次将近百年的分裂。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东坡游赤壁,他首先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的一个古人,就是这位曹操。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这里发动了一场大战。这是他将黄河流域的各路诸侯,大漠朔方的各族渠帅,统统打趴在地以后,腾出手来要收拾长江流域强敌,一次乘胜追击的决定性行动。
曹操是强悍的政治家,是善战的军事家,也是才分很高的文学家,但这位枭雄选择的战机,无论在天时上,在地利上,在人和上,都不是最佳状态。曹操灵魂中的诗人性格、浪漫气质,使他失去了最起码的审慎。你就看他在渡江前夜,马上就要发起总攻的那首“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古体诗,其踌躇满志,其头脑膨胀,那一副按今天小青年所说的“酷毙了”的形象,看来此公已不具打袁绍时纵横捭阖的英武,也再无逐乌桓时千里驰骋的神俊。
那年,他54岁,应该说不老,但此时此刻,横槊赋诗的这个举动,却绝对是老态。
也许东汉的中国人,平均寿命要低,已半百,大概就算老了,否则,孙权不会张嘴“老贼”、闭嘴“老贼”地对曹操口出不逊的。这不是《三国演义》小说中的虚构,而是见诸陈寿《三国志》的正史。因此,或许正是年龄因素,曹操输在了赤壁。
政治家的老化,表现在思维能力慢;军事家的老化,表现在应变能力低;文学家的老化,表现在想象能力差。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曹操,在赤壁一战中,充分表现了他老了以后的慢、低、差三者上。虽然这老兄挟雷霆万钧、望风披靡之势,存志在必得、旗开得胜之心,但实际上,老革命遇到新问题,他打的是一场自己压根不熟悉的水战。
曹操绝对明白,打仗与写诗不同,诗写得不好,可以修改。战争这个机器,只要开动起来,一步棋错,全盘棋输。可他执意要打这一仗,不拿对岸的年轻指挥员当回事,倘非老了的缘故,又能是什么?结果如何呢?第一,准备不够;第二,轻敌大意;第三,仓促上阵;第四,最主要的,在双方接触以后,主帅的应急能力不及,纠错措施迟慢,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而无招架还手之功。呜呼!一个人,有了一把年纪以后,老而清醒,老而睿智,老而知趣,老而识相,岂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他在赤壁铸下一生中最大的错。
曹操的对手周瑜这样分析:“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曹操,能不知道周瑜所说的这些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水师。”让北方那些旱鸭子,演习水战,到十二月,训练不足一年,就开赴战场,在风浪中,在船舰上,站都站不稳,不败何待?
上帝从不会给人百分之百,你第一仗打赢了,你第二仗又打赢了,你第三仗就未必高奏凯歌。于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曹操号称的八十三万人马,被孙、刘联军打得惨败而归。据历史学家吕思勉统计,曹军实为二十多万,孙、刘联军约五万,拥五比一的优势,被打得灰头土脸,实在是挺没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