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中,萧萧故垒 成败苦肉计

第四十六回(下):献密计黄盖受刑

苦肉计,为三十六计中第二十四计。“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人,除自虐狂外,通常不严重伤害自己皮肉,所以,人所遭受的伤残,来自外力。苦肉计,为悲情戏,是以自身的苦痛,获得同情,如果抓住“人不自害,受害必真”的心理,付出一些皮肉之苦的代价,博取同情的同时,期求更多利益,那就是苦肉计了。有时候,甚至要牺牲生命,以局部损失,换来更大的胜利成果。

在历史上,曹操比周瑜用苦肉计,要早一步,还把当事人送到你眼皮子底下。可是,你曹操敢施此计来骗周瑜,他周瑜不会如法炮制来蒙你吗?假戏必须真做,方才骗得了观众。既然诸葛亮冷笑,被明眼人看穿,想来还有破绽之处。不过,周瑜的苦肉计奏效,曹操的苦肉计失败,并非由于黄盖、阚泽的演技高超,蔡和、蔡中的表演课不过关的原因。只是曹营上下,稳操胜券,志在必得,麻痹大意,加之曹操不可一世的骄傲,长胜不败的光荣。所谓“飞龙在天,亢龙有悔”,就是由于头脑膨胀了而失去应有的警惧之心,凯歌高奏而听不到真实的清醒之音。相反,处于劣势的周瑜,是经不起任何一点疏忽的,哪怕是细节上一个漏洞,也会招来全军覆灭的命运,故而步步为营,小心谨慎,思前虑后,周到详尽。

鲁肃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忠厚长者,其反应之迟慢,与诸葛亮相较,就不是慢半拍的问题了。与《三国志》中的那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形象,毫无共同之处。“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敢于在“众士之诺诺”中,发出“一士之谔谔”的不同声音者,必是具大智与大勇者。演义的口头文学家,特别热衷于人物对比中的反差效应,为了映衬诸葛亮的捷智,便把鲁肃写得既善良,又单纯,甚而至于有点迂,有点呆。

在《三国演义》这一回中,鲁肃的形象就离正史太远了。

“众官扶起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扶归本寨,昏绝几次。动问之人,无不下泪。鲁肃也往看问了,来至孔明船中,谓孔明曰:‘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孔明笑曰:‘子敬欺我。’肃曰:‘肃与先生渡江以来,未尝一事相欺。今何出此言?’孔明曰:‘子敬岂不知公瑾今日毒打黄公覆,乃其计耶?如何要我劝他?’肃方悟。孔明曰:‘不用苦肉计,何能瞒过曹操?今必令黄公覆去诈降,却教蔡中、蔡和报知其事矣。子敬见公瑾时,切勿言亮先知其事,只说亮也埋怨都督便了。’”

讲平话的艺人,只要听众爱听,便投其所好,添油加醋,没完没了。同样,写小说的作家,也容易进入这个误区,为读者写,却被读者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作家自我,也是文坛一景。周瑜(当然是演义中的那个周瑜)很浅薄,竟耐不住向鲁肃打探。“肃辞去,入帐见周瑜。瑜邀入帐后。肃曰:‘今日何故痛责黄公覆?’瑜曰:‘诸将怨否?’肃曰:‘多有心中不安者。’瑜曰:‘孔明之意若何?’肃曰:‘他也埋怨都督忒情薄。’瑜笑曰:‘今番须瞒过他也。’肃曰:‘何谓也?’瑜曰:‘今日痛打黄盖,乃计也。吾欲令他诈降,先须用苦肉计瞒过曹操,就中用火攻之,可以取胜。’肃乃暗思孔明之高见,却不敢明言。”

不仅如此,他还特别戒备提防诸葛亮,时派鲁肃探听,务求胜其一筹。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至今还未塑造出一个嫉妒心如此之重的人物超过他。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瑜亮情结”的不停较量。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