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上):诸葛亮智算华容
大战即将开始,孔明回到夏口,升帐坐定,一一发布军令。“时云长在侧,孔明全然不睬,云长忍耐不住,乃高声曰:‘今日逢大敌,军师却不委用,此是何意?’”接下来孔明说有一重要隘口,只是有些违碍处,不敢委派。“孔明曰:‘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当有以报之。今日操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令足下去时,必然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云长曰:‘军师好心多!当日曹操果是重待某,某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过他了。今日撞见,岂肯放过!’孔明曰:‘倘若放了时,却如何?’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军令状。云长曰:‘若曹操不从那条路上来,如何?’孔明曰:‘我亦与你军令状。’云长大喜。”
读《三国演义》至此,你就不禁疑惑,任何一支军队,有这样不讲规矩的吗?到底诸葛亮指挥关羽,还是关羽指挥诸葛亮?难道拜把子兄弟,便有这份与军师要军令状,平起平坐的特权?
文学作品的渲染夸张,常常使读者产生出来错觉。在人们印象里,自三顾茅庐,诸葛亮走出南阳以后,为刘备军师,从那以后,好像从来就定位在第二把手这个角色上。
其实不然,最初,刘备取得部分荆州,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而诸葛亮则为军师中郎将,官阶在关张之下。只是“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辖区小于那两位多多。其后,刘备自号汉中王,关羽为前将军、假节,张飞为右将军、假节。诸葛亮安排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相当于大内总管,事情很多,职位很低。一直到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这时,关、张已死,才被任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兼司隶校尉。所谓“假节”,就是获得最高统治者特命全权代表的资格。这时的诸葛亮,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等刘备死后,才成为国家领导人。“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所以王夫之感慨系之:“于是知先主之知人而能任,不及仲谋远矣!”
他说:“关羽,可用之材也,失其可用而卒至于败亡,昭烈之骄之也,私之也。”王夫之说刘备不是一个“善将将者”,是很有道理的。处置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绝非战场上枪来刀往,胜负立决的事,刘备把这样一员能“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的战神,派到魏、蜀、吴相峙的敏感地区,主持全面工作,太失当了。他跟你是哥儿们,你信得过他,但他干得了,干不了,并不取决于你对他的信任,和他对你的忠诚。对既无战略远见,更无政治头脑,谈不到高瞻远瞩,更无所谓通盘谋划、长治久安的打算,骄傲自大、好大喜功、攀比好胜、乱争高低的关羽,感情用事时多,冷静思考时少,出头露面时多,踏实工作时少,更何况一介武夫,不知天高地厚,以为能读几篇《春秋》,就有治国理政的本领?荆州,根本是他挑不动的担子,将他安排在这里,不砸你刘备的锅才怪。
就看这位关老爷,拒婚孙权,激怒东吴的缺心眼;谢爵辞封,目中无人的自大狂;罚糜惩傅,遗患后来的非理性;任命潘濬,不识良莠的乱拍板;水淹七军,胜利冲昏头脑;曹操迁都,更加自鸣得意。骄加之躁,埋下了日后败师的种子。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人尽其才,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有本事的人,不一定能得到一份好工作。同样,没有什么才干的人,却能得到一份好差使。关羽,绝非帅才,正如刘备,当不了一国之主那样,二三流演员,担纲主角,是相当吃力的。关羽,打仗是一把好手,偏要他在这举足轻重的关键地区、关键时期,担当这个关键职务,加之他很不谦虚,加之他头脑顽固,加之他满脑袋个人英雄主义,加之背着过五关斩六将的包袱,不败何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