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书海觅珠 “写秘幕热”透视

这几年,文坛上出现了众多的“热”,“写秘幕热”就是其中之一。一个时期以来,写内幕、秘闻的确成了一些作家们的时尚。特别是自1989年下半年以后,随着一些淫秽色情读物得以清理,各种五花八门的写内幕作品,便沸沸扬扬登坛问世。由于这些作品多有“轰动效应”,一些出版社单纯从经济效益出发,竞相出版这类图书,有的为此展开“抢稿大战”,以至为此而诉诸法庭的,也屡有所见。如今,这种“写秘幕热”仍有愈演愈烈之势。

首先应当肯定,秘幕、轶闻等一些可读性强的纪实作品,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样式,自有它存在的价值和魅力。这类作品能以其对真人真事的令人信服的描述,增强读者对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理解,激发读者对现实生活的参与意识。在近年来出现的这类读物,确也不乏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法都不错的好作品,比如,解放军出版社近来陆续出版的反映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一批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板门店谈判》、《历史,在北平拐弯》,以及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尼克松在1972》等,就写得比较成功,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这些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历史,有较强的可读性,不失为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教材。

遗憾的是,这类优秀作品在“秘幕”图书中显得太少,相反,那些伪造历史、胡编滥造的低格调作品却占有相当的比例,对这样的作品所披露的事实,我们切不可信以为真,否则就会上当受骗。我曾对这样的作品作过专门的研究,归结起来,这类作品大致有以下类型:一是人物类。其中既包括***、周恩来等革命领袖人物,也包括林彪、***等中外政坛红极一时的反面人物。还包括中外名作家、艺术家、电影明星、体育明星的隐私秘闻。二是事件类。主要是披露历史和当今比较重大的、引人关注的事件、疑案等内幕的作品。其中又以披露中国或其它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失误为多。三是反映当今的社会新闻,其中又以渲染性犯罪和披露黑暗腐朽现象为多。

就这些作品来看,大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作品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比如有一部写斯大林的传记,不仅将斯大林说得一无是处,而且还旁敲侧击地影射列宁。书中片面夸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失误,名为反思历史,汲取经验教训,实则将共产主义运动描写得一团漆黑;有的借写“秘幕”为名,搜罗社会主义社会的阴暗面,极尽荒诞离奇、耸人听闻之能事。至于有些写中国革命某些失误的“秘幕”书,就更是如此。有的视历史或个人隐私为儿戏,或利用手中掌握的一点材料,或利用道听途说的传闻,或不加分析地大量引用港台报刊的材料,翻来复去地出版,助长了社会上的以讹传讹,小道消息满天飞的流言蜚语风。这些作品的作者在文风上极不严肃,一味追求“轰动效应”,一门心思捞钱,缺乏对史实严谨的科学态度,缺乏深刻的思想和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其在思想上、政治上带来的消极影响,有的已相当严重。特别是有关领袖人物、党史事件的作品,失实现象就更为严重。比如一本记述解放战争的所谓“秘幕”作品,在许多重大事件上,作者凭主观臆测办事,有的内容完全违背历史真实,造成以讹传讹,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有的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严重违反国家和军队的保密纪律,将一些绝对不宜公开的档案材料公之于众,给国家政治上军事上都带来不利影响。再如《***“走麦城”揭秘》一书,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作者不顾历史事实,胡说江西苏区1930年清查“ab团”的“富田事件”是***“找个借口排除异己消灭政敌”,“领着这一批红军去镇压另一批红军”。许多至今健在的老红军对作者的这类信口胡说表示极大的愤慨,认为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和她的机要秘书》就更为荒唐,作者写这样的作品表面是说“纪实”,却在一些事件上随意编造加工。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虚构了一个***办公室的副主任,说***叫他去偷听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还耸人听闻地说这个人向叶帅通风报信,搭救了叶帅和徐帅等等。据当事人讲,这些内容纯系作者编造出来的。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有极个别的写“秘幕”的作者公开在作品中丑化和贬低***同志。如有本书说***在井冈山置结发妻于不顾,而与贺子珍同居;说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关系如何微妙,说***非常“土”,对***是“有看法没办法”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极不严肃的,既不符合历史真实,又有损***同志作为革命领袖的形象。

此外,这类作品大都格调不高,文风浅露浮躁。极易将广大读者的阅读心理导向猎奇窥秘,追逐绯闻艳事之邪路,助长了一些人庸俗、浅薄的阅读趣味。我们再举两个例子,有一本书名为《斯大林和他的情妇》。在书中作者用极其肮脏的笔触,将斯大林描绘成一个色鬼的形象,甚至用低级庸俗的笔调披露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列宁的私生活。其实书中的内容多数是从西方报刊上汇集的,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敌人对共产主义运动及其领袖的诋毁和咒骂。我们有些出版社不顾道德良心,只图追求金钱和轰动效应,翻译出版了这样的坏书,在国内外都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正如有些读者直言批评的:我们真难相信,这样的出版社是否还是社会主义的出版社!还有一本写***传记的书,用大量篇幅露骨地描写叶群的私生活,渲染***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为叶出具“处女证明”,叶群为掩饰生活作风不好,新婚之夜制造保持贞洁的假证据,叶群难熬独居,勾引秘书不成,最终与黄永胜调情通奸等情节。这些内容名为揭露这些人生活的荒淫,实际上是以这些低级下流的内容来吊读者的胃口,迎合读者低级的阅读心理,把严肃的政治斗争庸俗化。

至于那些反映现实社会问题内幕的作品,更多更直接地是写性罪错、卖淫、婚外恋、早恋等内容。与其说这些作品是在引发人们关心现实,倒不如说作者是用卑污的心理去追求和描写低级趣味,用不适当的手法去描写社会的阴暗面。

这些作品,给社会及其广大读者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那些极力夸大共产主义运动失误的作品,轻则会使人们思想上对共产主义产生疑虑,重则会造成人们在信念上发生动摇,世界观发生变化。这类内容,实际上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文学领域的反映。那些肆意编造历史,在党史、军史等重大事件上混淆视听的作品,其直接恶果是使广大读者难辨真伪,无所适从,甚至会败坏党和党的领导人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至于那些以披露社会问题为名,以渲染性犯罪为实的作品!其恶劣影响更为广大读者所痛斥。由于此类作品多冠以“内幕”、“秘闻”、“轶事”之类诱人的名称,许多出版社便认为奇货可居。由此给出版工作也带来种种混乱现象。有些作者依仗自己垄断的材料,或索要高价,或一稿多投。有的出版社为抢稿而互相斗法,或彼此盗用材料,或釜底抽薪,或高价收买。在这场沸沸扬扬的“写秘幕热”中,一些妄图借此发财的文化掮客也应运而生,他们削尖脑袋进行种种肮脏的交易。目前已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我作以上的分析,并非是赞成或主张今后应禁止秘闻、轶事之类的图书出版,作为一个图书品种,这种书今后还将会继续存在下去。重要的是,有关出版部门应严格把握选题关,必须考虑社会效果,而决不能以赚钱为原则。对于广大作者,则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靠东拼西凑、胡编滥造来欺骗读者。

从我们读者方面考虑,对那些思想内容不健康、格调低下的坏书,也有个自觉加以抵制的问题。我以为,要有选择,有鉴别,不能够拣到筐里的都是菜,一味迁就自己的好奇心理。有选择,即多读那些创作态度比较严谨的作者写的书,多读那些出书比较严格讲究两个效益的出版社出的书。有鉴别,就要在阅读时,不要轻信盲从,不要人云亦云,特别是对那些涉及党史、军史的重大事件的作品,更要自己动脑筋多考虑,多分析。当然,这就有一个提高自身鉴别力的问题,这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就是靠多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著作,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读那些有关专家写的“正史”,了解历史的真实面貌,提高对“野史”的辨真识伪的能力。当然,这要求自己有一个高尚健康的读书情趣,而这一点,只能靠阅读大量健康有益的优秀读物加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