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当干部就得有本领 当干部,就必须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也是领导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项基本功。***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仅仅靠权力,更主要的是靠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进入新时代,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善于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一、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必须始终坚定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我们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顺乎民意、顺应民心,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绩,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今天,要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毫不动摇,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应该把争取民心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民,要搞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身份,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搞不清自己的身份,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一旦掌了权就容易忘乎所以、颐指气使、不可一世,导致犯错误甚至犯罪。吃百姓饭,穿百姓衣,勿道百姓可欺,自己就是百姓。心中有民,要搞清楚自己的工作目标,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有目标才能有方向、有动力。目标定在什么位置是至关重要的,目标定在为人民谋利益,自然在一切工作中也就能首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为群众着想,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既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心中有民,要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做事情,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立场决定态度,现实中那些攀富商、傍大款的领导干部,脱离群众是必然的,是不可能很好为人民服务的,人民也不会信任他们;那些心中只有自己和小团体利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只知道为自己和小团体谋利益的人,也不可能真正去联系群众。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立场不能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民意、集中民智、集思广益,推动工作。

始终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志一句“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道破了中国共产党人取得革命胜利的奥秘——作风就是战斗力,作风决定成败。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推行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锲而不舍反“四风”,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党群干群关系明显加强,党的事业不断进步。但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必须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领导干部一定要发挥“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善于联系服务群众、抓好政策落实。善于联系服务群众,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群众的“贴心人”。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之前,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在工作执行和落实中,真抓实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在工作检查和考核时,请群众来评判,从群众的意见中来反思改进工作。善于抓好政策落实,就是要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制定政策要以改善民生为目的,把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标准,从群众的诉求出发,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指标,制定好利国利民的政策,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具体执行,把党的意志体现为具体工作。

始终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党的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尽管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旧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也有待提高。有人进行过统计,世界各国人均gdp,欧洲小国卢森堡以10.58万美元排名第一,美国为5.73万美元,而中国的8261美元仅是卢森堡的1/13、美国的1/7。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没有变,领导干部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最大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必须不断完善提高群众组织力的方式方法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人民群众永远是党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我们必须一切依靠群众。有效组织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领导干部抓落实和工作的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为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新时代群众工作能力、引导带动群众推动新时代改革发展提供了遵循,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指明了方向。***同志在抗战之初就指出:“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领导干部必须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增强群众组织力的规律和特点,掌握正确的方法,充分宣传教育群众、组织发动群众,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准确掌握组织群众的规律。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组织群众概莫能外。***同志曾指出:“群众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党在指导群众运动中,必须掌握住这种规律。”只有准确掌握组织群众的规律,才能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才能使群众工作常做常新、充满生机活力。把准组织群众规律,要善于向群众学习。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牢记公仆之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诚恳地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从人民群众鲜活的思想中汲取养分,从人民群众生动的实践中提炼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真正从人民群众手中取到“真经”。把准组织群众规律,要善于带动服务群众。大力发展基层民主,加强自治组织建设,让群众民主选举当家人,通过村民大会等方式决定自家事,通过村务公开等方式管好自家账,让人民群众自觉自愿跟随党、支持党。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力量,大力支持他们自身建设,积极发挥他们服务社会职能作用,凝聚发动、组织群众合力。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服务群众,坚持依法办事、依法用权,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科学运用经济手段平衡不同群体经济利益关系;重视现代科学技术,为群众提供有效服务。把准组织群众规律,要善于宣传教育群众。充分利用和扩展各类基层阵地和文化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激发群众爱国爱党热情,弘扬社会正气,展示社会主流,提高人民群众综合素质。大力建设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村镇文化,使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群众,陶冶广大群众情操。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信等新兴媒体在宣传教育群众中的作用,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送到群众中去,弘扬新风正气,凝聚群众,统一思想,引导人民群众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对群众的舆论引导力。

切实改进组织群众的方式。***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领导干部是党执政的“代表”,脱离了人民群众,必将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降低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削弱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甚至让党丢失执政根基。前车之鉴,苏共高层脱离群众亡党亡国,教训十分惨痛。要融入群众。领导干部做的不是人民群众的“父母官”,而是要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在情感上亲近群众,主动走进群众,与群众“结亲戚”,经常到群众家看一看、坐一坐、谈一谈,用情感人、用情动人,真正获得群众的认可、接受和亲近;在言语上要贴近群众,多讲“土话”“接地气的话”,多与群众拉家常,对群众讲实话、不讲空话,讲真话、不讲假话,多讲一些群众容易懂、愿意听、受欢迎的话,避免乱表态、无的放矢;在行动上走进群众,把自己当作普通群众的一员,不搞特殊化,放下架子、伏下身子、走下车子,多与群众接触,多与群众亲近,多交群众朋友。要理解群众。必须站在群众的角度出主意、想办法、做决策,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意愿、稳定群众思想,全面把握群众的政治态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分析判断,正确的予以肯定采纳,错误的给予耐心解答解释,真正满足群众的需求。要善待群众。不把群众当“外人”,充分尊重群众的人格尊严,办事上公平公正,待人上平起平坐,态度上平易近人,解释上耐心细致,不给群众添麻烦,不让群众受委屈,真正做到干部群众“一家亲”。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群众就会被领导干部真心真情所动,就会把领导干部当成自己的亲人、最信赖的人,我们的党就能赢得群众真正的理解、信任、拥护、支持,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积极探索做好组织群众的创新方法。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必须跳出惯性思维和固有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方法,不断增强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努力做到“五个统一”:一要坚持顶层设计和群众首创相统一。领导干部出思路、作决策、定措施,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鼓励群众探索和创新,激发群众创新动力,不断为顶层设计提供脚本、积累经验,集中力量,总体谋划、整体规划,形成新的顶层设计,使之都能更好满足基层群众诉求。二要坚持依法办事和合情合理做工作相统一。在坚持依法办事的同时,应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要求群众做的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把国家的法律、政策向群众讲清楚,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三要坚持组织发动与示范引领相统一。做好群众工作,既要有充分的宣传发动,又要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四要坚持把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统一。要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妥善协调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同时,还要针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层分类做好联系、宣传、教育、团结群众的工作,帮助广大群众提高觉悟。五要坚持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相统一。组织发动群众,我们党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等。但面对信息化时代,领导干部除了继续坚持这些基本工作方法外,还必须学会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做好群众工作,学会通过网络与群众互动,在网上了解民情民意改进工作,也让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增进感情、增强互信、推动工作。

善于发挥群团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群团组织,是“群众性团体组织”的简称,是当代中国社会团体的一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是人民群众利益表达、吸纳、整合、协商的重要平台,不仅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今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足轻重的力量。当前,我们党正在大力推进群团改革工作,目的就是要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领导干部要站在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群众基础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群团改革,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群团工作,更好地组织动员群众、教育引导群众、联系服务群众,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提高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一是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群团组织要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的政治性,群团组织必须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关键时刻敢于冲锋陷阵、发声亮剑;必须把正方向、引对道路,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二是突出群团组织的先进性,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先进性,必须紧紧把握时代主题,围绕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为党分忧、为民谋利,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强大支持力量、深厚社会基础;必须牢牢掌握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的大旗,做到哪里的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哪里的群团组织就要站出来维护。三是秉持群团组织的群众性,充分发挥联系服务作用。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群众性,必须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满腔热情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创新群团组织设置,坚持以党建带群建,引导他们发挥正能量,提升群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群团干部要身在基层、心融基层,争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忠实践行者、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党的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必须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要把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必须注意群众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更多地把群众中的优秀分子纳入组织,让广大人民群众从心底里感到群团组织是自己的组织。

三、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必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群众监督是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的重要途径。***总书记指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领导干部是党执政的实践者、国家治理的执行者、经济社会管理的践行者,不仅需要听取来自基层、来自群众和来自各方的建议,更加需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善于倾听群众愿望和呼声。倾听群众愿望和呼声,是保障我们党永不脱离实际、永不脱离群众的重要基础。***总书记强调,“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确实解决群众难题”。只有在倾听群众愿望和呼声中,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向往才能及时为党所了解,领导干部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才能通过群众的监督和批评为自身所察觉。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具有自发性、分散性和不确定性,如何辨别、采纳、吸收、运用群众的呼声,是正确实现群众监督的前提。要正确对待群众的意见。***同志说:“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当然有对的,也有不对的,要进行分析,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给以适当的解释。”这就是我们对待群众愿望、群众呼声的正确态度。领导干部既要听取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干实事,又不能放弃领导,当“群众的尾巴”,一味迁就群众某些不合理的要求。要善于把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透过群众呼声看透事物本质,正确处理分析群众意愿,切实加强教育引导。要正确对待顺耳和逆耳的话语。顺耳话是一般人都爱听的,但未必都是真话。如果领导干部一味爱听顺耳话,亲近那些“两面派”“两面人”,将失去对人对事的正确判断,甚至盲目自大、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自毁前程。因此,领导干部对待顺耳话,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正确理解群众的愿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正确对待别有用心、阿谀奉承的声音,全面认真分析,去伪存真,不做他人诱惑、“围猎”的对象。常言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面对逆耳话,领导干部要胸怀宽阔,虚心接受,加以改正,对一些说得不对的话,要学会宽容、引起警觉,加以深思,采取适当的方式消除误解,推动工作。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批评。***总书记强调,“不能自觉接受监督,就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重要参与者和具体执行者,手中掌握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直接作用影响着人民群众。如果宗旨意识不牢了、工作作风变质了,将严重损害党的事业、破坏党的形象。人民群众是领导干部的服务对象,他们对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作风最有发言权。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是领导干部必尽义务,更能体现领导干部的气度与胸襟。要客观看待群众监督和批评。充分认识群众监督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主动把党的方针政策和自身工作情况“晒出来”,明确群众监督和批评的方向、内容,让他们能够针对本地的政策情况,提出更多中肯意见,防止出现错误和腐败。要克服特权思想的影响。把自己自觉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在自己所负责、所分管的领域营造良好的群众监督氛围。端正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态度,放得下面子,不掩饰、不回避自身缺点,严肃认真对待群众的批评,虚心接受群众批评,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要鼓励和支持群众监督和批评。给他们充分提供各种提意见的机会,畅通群众监督和批评的渠道,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参与监督。

坚持开门听取群众意见。公开是监督实现的前提。领导干部对群众监督的真正支持不是搞承诺、搞许愿,而是畅通渠道便于群众监督。***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证明,只有真正把大门打开,请群众进来,着眼基层、着眼实践听取意见,才能刹歪风、正党风,以实际成效赢得民心。积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善于培养自己在放大镜和聚光灯下行使权力的习惯,用真诚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和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待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激发和鼓励群众大胆提意见、敢于评头品足。广开监督渠道。通过搭建群众监督平台,鼓励社会监督,进一步扩大监督的视野和范围,把参与权和监督权更多地交给群众。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人大、政协监督作用,让人民群众和代表委员真诚地对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提意见、提建议,客观公正地监督和批评领导干部。完善公开机制。把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明确党务、政务、村务等公开内容,科学划定公开范围、时间和方式,加大公开力度,落实群众的知情权。严格规范公开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公示栏、报纸、电视、网络等公开方式,及时将重大事项、办理结果等向群众公开。健全领导干部财产收入申报和公开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工作的常态化关键在制度化,必须不断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做好群众工作,保证群众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经常化,要靠制度来实现、靠制度来规范。做群众工作,哪怕方式再好、方法再多,如果没有形成制度,也长久不了。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在群众工作上总是采取临时抱佛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是做不好的,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进入新时代,面临新问题,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从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上入手,把我们党群众工作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机制,从制度建设上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从体制机制上解决运行问题,使群众工作稳步推进。

不断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表达是人民群众享有的最基本民主权利,也是党和政府定政策、作部署的重要依据。***同志曾提出:“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障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的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抱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要求对社会事务有自己的发言权和建议权,以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如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表达,群众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必将导致民意不畅、利益失衡,甚至酝酿成恶性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从建立公平、开放的利益表达机制着手,为不同群体提供公平表达利益的平台,引导理性合法的表达利益诉求,使群众的意愿、要求、呼声能够顺畅地表达出来。要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法律保障。明确利益表达的主体、范围、程序、方式,简化法律诉求的过程和程序,发展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体系,使群众能够依法行使自己的利益诉求表达权。要搭建群众利益表达平台。落实好“下访”“定访”等有效制度,积极推动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对各自联系群体利益诉求收集、反馈,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内部信访部门职能职责,通过设置群众意见箱、群众服务热线电话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畅通群众意愿表达各种渠道。把网络、微信等新兴媒体作为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主要公共渠道,通过便利、快捷、匿名互动形式吸引群众直接表达各自意愿,及时获取舆论情况,果断决策处理问题。要营造群众利益表达舆论环境。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积极传播正能量,提高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的现实性和合理性。

不断完善群众良性互动机制。群众工作机制体制的活力来源于群众工作各要素的活力。唯物史观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最根本的动力源泉是对利益的追求和利益的实现。人民群众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也来自于对利益的追求和利益的实现,概不例外。***总书记曾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调动群众动力,领导干部必须从推动构建良性互动的群众工作机制入手。要推动建立健全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的机制,提高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能力,拓宽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改革事业,为群众提供更多表达意愿的机会。逐步健全群众工作常设机构,强化机关执行力建设,把公正、高效的要求量化成具体的考核指标,通过执行力的提升使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落实、项项有回声。要推动建立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机制,充分发挥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在社会整合中加大利益整合力度,通过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党群良性互动。建立定期反馈的机制,邀请群众定期召开座谈会,或可采取个别访谈等形式,听取群众关于民生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领导干部工作深入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工作创新在基层、效果体现在基层,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增进党群良性互动。健全党员与群众紧密联系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领导干部与群众结成帮扶关系,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绩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和考核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党群关系。要建立健全权利和义务对等的机制,在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上,围绕责、权、利的原则进行合理分配;在经济活动中,营造公平竞争良性环境推动社会发展;在招人用人上,突出用人单位与应聘者间双向选择的统一;在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矛盾上,构建合理利益补偿机制。同时积极完善配套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理性合法追求利益和实现利益的积极性,努力构建人与人善意交流、相互尊重支持的社会局面。

不断完善群众利益分配机制。***认为,经济状况是基础,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向前发展。***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分析了社会主义时期的特点,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但是,革命精神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一观点是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工作路线在新形势下的延续和发展,与列宁曾说过的“利益触动每个人的神经”的理念也是一致的。因此,领导干部想问题,谋发展,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要通过宏观调控、税收杠杆、缩小贫富差别、统筹城乡发展和构筑安全网络等办法,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化解民怨,求得公平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要注重公平公正。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公正、开放、透明的竞争机制,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得到合理的分配。要注重关注弱势群体和有实际困难的群众。尤其要注意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适时调整工资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以及社会保障标准,加快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城乡统筹、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群众能共享发展改革成果。要注重化解群众矛盾。深入了解和善意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依法高效地处理好利益矛盾和纠纷,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切实解决好群众利益分配的问题。建立科学反映社会利益格局信息指标体系和人民群众内部利益矛盾预警机制,科学、及时、客观地反映利益变化即时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加强利益分配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