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为英雄主义辩护 §张尚昀、洪战辉何以感动国人

年终岁尾,有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小伙,成为国人注目的焦点。他们既不是让人为之钦羡的财富新贵,也不是镁光灯前被前呼后拥的明星大腕,他们是两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一个叫张尚昀,一个名洪战辉,都是中原河南人。

自古中原多才俊,更多孝义忠勇之士。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中原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道德传统。张尚昀家境贫寒,刚考上长春税务学院不久,便因母亲患了脑部残疾使生活陷入困顿。逆境面前,张尚昀没有退却。为不误学业,他把病中的母亲背到长春,白天背着母亲打工挣钱,晚上守着母亲挑灯夜读,终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六个学期五次拿到奖学金,以笔试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开封地税局录用。当他在长春求学时,曾两次背母亲往返河南与长春之间。毕业时,囊中空空,只能骑着一辆三轮车驮着母亲踏上千里返乡路。为使母亲免受长途颠簸之苦,他把充满气的轮胎悄悄放掉一半,而甘愿自己一路受更多的苦累。对张尚昀大义至孝的事迹媒体没有刻意炒作,但却不胫而走,万千网民网上留言,老年人说:生子当如张尚昀。年轻人讲:为儿应学尚昀孝。在中原大地,在古城开封,张尚昀的事迹更是在街头巷尾被众口相传。省委书记徐光春赞誉张尚昀为“当代孝子”,“全国十佳孝贤”评比张尚昀荣列十孝贤之首。老百姓都说:评这星那星,俺都没记住,这个孝贤星,可让俺实实在在记在心眼里了。

与张尚昀类似,另一个青年大学生洪战辉的故事,把中国国民的心悄悄留在了2005年。听几天来人们在茶余饭后对洪战辉的交口称赞,便可知国人对这位朴素青年报以怎样的敬意。洪战辉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他十一岁那年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此后母亲和弟弟也相继离家出走。从此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打零工照顾年幼的妹妹,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湖南怀化上学,如今已整整12年。这事迹听起来有点平凡,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舍生忘死,但却蕴藏着高尚的品格。那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道德品质,而不能把它只作为挂在嘴上的标语。“不要感动用行动”,这是洪战辉回答网友时的话,他想告诉社会的是,弘扬民族道德传统,应扎扎实实从身边小事做起。缘于此,洪战辉通过新华网公开向社会表示,他不接受任何捐款,也不允许任何人以他的名义从事募捐,他认为痛苦和苦难不是接受别人捐助的资本,改变自己逆境现状要靠“行动”。这对因处境不好而自哀自叹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有媒体日前特意做了个网络调查,在“你更需要哪种榜样”的问卷中,2730名参加者中有2421人把洪战辉作为偶像,占88.68%,而把前段时间大红大紫的超女作偶像的仅42人,只占1.54%。这足以说明社会对弘扬道德传统的期待。

古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套用这句老话:对父母无孝敬之心,对兄妹无关爱之义,谈何真心诚意地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家庭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千万个和睦美满的家庭自然是最重要的环节。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这句曾一度被视做“封建余毒”的精妙佳言,其实道德内涵深厚得很。正是循此祖上遗训,陈毅元帅年近花甲还为老娘洗尿布,孔繁森两去西藏都向母亲叩拜辞行。这些感人之懿行,彰显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相传千百年的道德传统。张尚昀上孝父母,洪战辉下爱兄妹,细细想来,算不得什么惊人壮举,都是按传统道德要求做的平凡事,但却以平凡之举引起国人心灵上不平常的震撼。原因何在?我看不在于人们对道德观念认知的偏差,而在于对实践道德观念主动性的一种忧虑。有些人讲起道德问题慷慨激昂、振振有词,但落实到行动上却另当别论,路见不平莫说拔刀相助,避之唯恐不及;自己香车别墅,却又常因赡养父母而与兄妹发生口角的“体面”人怕也不在少数。此文正待收尾,忽闻中央电视台的马斌读报节目正在播发南方某报的一则短文,题目是“某高龄老太设子女探望奖”,单听这题目便足可让人心寒。一个高龄老人到了悬赏恳求子女来看望一下的地步,其衣食状况暂且不说,单说这精神郁闷之苦便可想而知。如此看来,张尚昀、洪战辉感动中国,便有了深层次的社会内因了。传承我们民族的美德,需要千千万万个张尚昀、洪战辉式的青年,需要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尽点责任。还是洪战辉那句话说得好:不要感动要行动,从身边点滴小事,赶快做起。

(原载2005年12月29日《解放军报》)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