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新时代高素质党员干部三十六种思维 四 历史思维

历史是已经发生了的客观存在。历史思维,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思维方式。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的重要作用,要求领导干部注重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注重培养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的历史思维,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不断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一)历史是现实的根源

***总书记指出,历史“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历史是根基,是认同,是传承。历史需要尊崇和敬畏,需要坚守、担当和良知。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世间万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渊源,那就是历史传承。历史是一个民族独一无二的集体记忆,它既表明一个民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又承载着一个民族独有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思维方式与审美趣味,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世界上没有“无历史”的国家,也没有“无历史”的民族,尊重和珍惜自己的历史,是关乎一个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严肃问题。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其中既有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丰富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的深刻教训及由乱到治的经验智慧;既有当事者对时势的分析陈述,也有后人对前人得失的评论总结,包含着涉及国家、社会、民族、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我们的根和魂,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坚定不移地捍卫,否则,我们就会失去根基、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无以安身。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总书记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当代中国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我们现在所选择和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10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任何否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言论和行为都是完全错误的。在这个问题上,新时代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保持强大的前进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看准了、认定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真实是历史记录、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的底线。历史是不能“假如”“若是”的,也不能随意诠释、荒诞戏说,更不能任意地涂鸦、篡改和编造。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自觉运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要坚定不移地捍卫,对民族英雄要永远铭记和敬仰,对革命领袖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要联系统一地看,从而客观揭示历史真相、明辨历史是非、把握历史规律,对历史负责,不做历史的罪人,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始终以坚定的政治觉悟,敢于亮剑、敢于斗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有理论说服力和思想穿透力的辩驳,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唐太宗提出“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宋神宗认为司马光编纂的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忠实践行者,始终高度重视对党的历史、国家历史、世界历史的学习与总结运用,自觉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传承优良传统。唯物史观才是正确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我们观察和学习历史、探求历史规律的根本出发点。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能够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其关键就在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新时代党员干部培养历史思维,关键是坚持唯物史观,不断提高运用唯物史观思考人生、观察社会、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回顾和学习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要剥开历史事件的外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汲取历史智慧、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鉴往事,知来者。了解前世之兴衰,方能把脉当下之方向,才能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责任重于泰山。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立足本职岗位,牢记历史经验教训,认清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机遇,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不断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马克思指出,“一切历史变动的最终原因,应当到人们变动着的思想中去寻求,并且在一切历史变动中,最重要的、决定全部历史的又是政治变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蕴含着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党员干部在学习“四史”中,身临其境地了解我们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们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之美、使命之重、志向之崇、来路之艰,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三)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历史,是人类发展的日历,承接着昨天与今天,延续着今天与明天,诉说着过去、定义着现在、引导着未来。无论是回望过去,还是展望未来,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可以回头看,但别回头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重视历史、学习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读懂历史的大逻辑,要有拨云见日的功夫,在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增强“识势”之明、提高“布局”之能、掌握“干事”之道。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面临着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临着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与挑战,要更好地研究问题、把握规律、推进工作,必须以贯通古今的智慧分析现实问题,打开当下的局限,开阔视角,把问题放在历史的时段中,究其然更要究其所以然,在历史中找到现实的根据。领导干部主管一方、分管一域,必须以历史的眼光,总结经验规律,把握发展脉络,坚定前进方向,不开历史的倒车,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用好历史的“长镜头”,善于运用历史眼光和发展眼光,把正在做的事放到历史长河中去观察、来谋划,树立久远的政绩观,为长远计、为子孙谋,不搞一锤子买卖,不在乎一时得失。把准历史方位,增强现实担当。古人说,“辨方位而正则”。只有认清了历史方位,才能准确判断社会的主要矛盾,找到工作的着力点。如果浑浑噩噩、稀里糊涂,不知道现在所处的位置,更不知道要走向何方,必然会像没头的苍蝇,迷失方向。***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顺应历史潮流,勇立时代潮头,找准行动坐标,锚定前进方向,承担起历史责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担当作为,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同志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人民群众是最终受益者,也是有力建设者,没有亿万人民的积极拥护和参与,我们的奋斗目标便无法实现。新时代属于每一个追梦人。只有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把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不断突破新长征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创造出更大的发展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