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新时代高素质党员干部三十六种思维 十六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的本质是以新视角、新思路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人们习惯根据传统、惯例、常识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克服思维定式,倒过来思考,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进入新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领导干部不能总走老路,按照惯性思维、习惯做法干工作,要跳出思维定式的怪圈,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走“少有人走的路”,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展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一)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是辩证统一的

人类的思维方式按照方向划分,有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正向和逆向不是对立统一、截然分开的,而是互为参照、互为坐标的。正向、逆向思维起源于事物的方向性。客观世界存在着互为逆向的事物,由于事物的正方向,就产生了思维的正方向;由于事物的反方向,就产生了思维的反方向。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而对立统一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地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奇才能制胜。《孙子兵法》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现实中,种植反季蔬菜,就是逆向思维的运用。正向思维下,农作物的种植依赖于气候特点,所以夏天有充足的新鲜蔬菜,冬天则没有,但有的人逆向而为,研究使用了蔬菜大棚,实现了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也照样种植、提供新鲜蔬菜,从而占据了巨大的市场。这就启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做任何工作都要学懂弄通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准确把握逆向思维的规律和要求,充分利用逆向思维的批判性、创新性,推动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创新发展。惯性最容易滋生惰性。依着惯例行事,常常是最省力的,因为它无须绞尽脑汁思考改变,也不用为“异想天开”承担责任。但惯例最容易捆住手脚,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答案。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凭经验翻老皇历,不能循旧例找教科书,而是应该逆向地想新办法、找新出路,这样才可能以求新求变的活力冲破守成的暮气,闯出一片新的天地。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让逆向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走出经验主义的泥潭,克服思维定式,拓展思路,不走寻常路,做到敢于想人之未想、做人之未做。逆向思维不是刻意的反其道而行之。逆向思维是正向思维的反面,但逆向思维不是简单的、表面的、粗暴的逆向,不是别人说东,我偏说西,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更不是倒行逆施,而是基于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真正从逆向中作出独到的、科学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超出正向效果的成果。还要认识到有些事物是“不可逆”的,是单向的。比如,时间、生命等。虽然逆向思维很重要,但并非每一件事都可以“逆”一下,也并非每一个问题和困难都能通过“反”一下得到解决,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时还要看看它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符合生活和工作的实际。

(二)遇事不妨反过来想一想

事物发展变化具有多样性。逆向思维是摆脱常规思维束缚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成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数不胜数。领导干部遇事多用逆向思维想一想,很有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逆向思维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中长期占有重要地位。运用好了逆向思维,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小困难甚至是大问题、大困难都很容易得到解决。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就是一个成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例子。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的性命。逆向思维带着批判性,具有新颖性,经常孕育着创新。我国著名的速算专家史丰收念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突发奇想:数学演算为什么一定要从右到左,从低位数开始呢?阅读和写作都是从左到右,计算能不能也从左到右,从高位数开始做呢?沿着这一思路,通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创造了驰名中外的史丰收速算法,这是逆向思维引领创新的经典例子。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同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相结合,打破常规思维定式,巧妙运用逆向思维指导我军作战。其中“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就是著名的一个。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由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方式思维定式的影响和对俄国十月革命的不加分析的全盘照搬,革命采取的是以城市暴动为主的斗争方式,即强调“先城市后农村”,这种暴动不适合当时敌强我弱的客观情况,直接导致革命力量在多次起义中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同志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力排众议,运用逆向思维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导了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改变了不切实际的战略,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有效地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学会换位才能更好地思考。***总书记指出:“做群众工作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这段话深刻揭示了群众工作的本质,也为领导干部做好其他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方法。换位思考是逆向思维的具体应用。干任何工作,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立场和想法,就无法有效地与之沟通,更无法正确地思考与回应。换位思维,就是设身处地将自己摆放在对方的位置,用对方的视角看问题。换位思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法宝,换一种立场看待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就能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冲突,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作出与常规思维不一样的行为,解决常规思维下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既要做“可行性研究”,也要做“不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领导干部作决策、干工作的重要一环。从逆向思维的角度,“不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一样重要。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总是倾向于采用现成的方案或程序,这种常规思维方式在解决重复性强的事务性问题时尚能派上用场,但在解决重大和复杂的问题时,则有明显的局限性,很难取得重大突破。打破决策论证的常规思维模式。与常规思维不同,逆向思维是反其道而行之,把现成的方案与程序翻转180度,以求取得突破性进展,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可行性”研究不是简单地把视角放在“可行性”论证上,而是放在“不可行”的问题上,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有利于促进决策思维方式实现新的突破,在挑战中发现新的机遇。在为项目做论证时,有的领导干部在思维上有惯性依赖,有惰性毛病,觉得有“可行性”论证就可以了,眼中只看到项目可行的一面、项目实施后好的一面,对影响项目实施的因素、项目实施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不予理睬,这是庸政怠政懒政的表现。在一片赞歌声中要保持冷静。“不可行性”研究与“可行性”研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一种观念的改变,是一种逆向思维。可以说,“不可行性”研究是给决策者发热的头脑“泼冷水”,是有意跟“可行性”研究“唱反调”,专门对决策方案吹毛求疵,对其可行性“鸡蛋里挑骨头”。当对一个项目进行立项时,首先遇到的就是“不可行性”的质疑,作为立项方要有足够的理由来为自己的立项项目进行辩护,进行“可行性”的论证。同时,“不可行性”研究者也要有足够的论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以证明对方立项的“不可行性”。经过这种“正方”与“反方”的较量,最后决策者权衡利弊,从而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结论。“不可行性”研究之所以是可行的,是因为这种“不可行性”研究是积极的、善意的、有建设性的,其目的是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