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新时代高素质党员干部三十六种思维 十五 超前思维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不仅作为矛盾而存在,而且作为系统和发展过程而存在。系统包括诸多要素;过程分为若干阶段。超前思维,就是从客观事物全局出发,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见的思维过程。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超前思维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领导行为和效能,也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兴衰成败。

(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同志曾指出:“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一个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领导干部作为“领头雁”和排头兵,必须提高预见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不但要知晓昨天和今天,还应该把握好明天和后天,从而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为将之道,在于良谋。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能动地改造世界必须首先正确地认识世界。领导干部面对烦琐的工作不开动脑筋,找准问题症结、把握事物规律,仅一味地蛮干,到头来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抓项目作决策要目光远大,胸怀宽阔,遇事多思索、多考虑、多比较、多分析,在司空见惯或偶然的现象中发现事物的真谛,独到、新奇、深刻地了解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走别人所未走,作出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思想上超前,才能行动上领先。一个地方能否在发展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地方领导干部的思想、思路和思维,有什么样的思想、思路、思维,就意味着这个地方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领导干部要多思考改革发展的大问题,少琢磨个人的功名利禄;要从事物的总体出发思考问题,谋划运筹,既需要科学的“视角”,又需要战略的“眼光”;要对“立竿见影”的显绩十分用力,也要善于谋划潜绩,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干好那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有的领导干部眼光狭隘,奉“今日不知明日事,明日有事再请示”为圭臬,以为“车到山前必有路”,结果工作上总是很被动。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领导干部只有善于登高望远、见微知著,才能在“风起青萍”时未雨绸缪,在“山雨欲来”前抢得先机,才能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各种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各种挑战,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二)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韦尔奇曾经说:“我整天没有做几件事,但有一件做不完的工作,那就是规划未来。”对未来的规划和预见能力,体现了一个人超前思维的强弱。领导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下属还未意识到的问题领导者已经超前地感知到了,并能根据自己的感知对未来发展提出明晰的工作思路,对工作作出超前的部署和指导。因此,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走一步看三步甚至更远,经常登高望远,不断修正偏差和失误,向着既定目标准确前进,最终达成目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进入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与风险并存。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只有善于把握规律,运用发展眼光、辩证逻辑、系统思维,善于总结经验,才能使所做之事具有可行性、前瞻性。领导干部要善于“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苗头性问题,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精准的预判,炼就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同志说过:“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一位卓越的领导者,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一定要懂全局。想问题、作决策时,应自觉把工作实践与“两个大局”联系起来,同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统一起来。要用好历史的“长镜头”,善于运用历史眼光和发展眼光,把正在做的事放到历史长河中去观察、来谋划,总结经验规律,把握发展脉络,坚定前进方向;要用好世界的“广角镜”,立起全球视野,跟踪世情国情党情最新变化,瞄准世界一流新方位,抢占制高点,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用好求是的“显微镜”,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握事物本质和变化走向,培养见微知著能力。只有登上高处,才能看得更远。鹰击长空,虽然要经受风吹雨打,却可以看尽天下万物,将世界揽入胸怀;而井底之蛙囿于方寸之地,心灵和眼界一样狭窄。领导干部作为干事创业的“领头雁”,要站在事物发展的前沿看问题,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冲破因循守旧的条条、破除惯性思维的框框、摆脱墨守成规的戒律,善于从全局的角度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在发展中抢占先机、拔得头筹,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思人之未思,言人之未言

***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当今社会节奏快、变化多,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展望远景,专注未来,预见未来,把握方向,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如果对激变的形势熟视无睹,对残酷的竞争无动于衷,不能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进行改革和创新,那么迟早会落在别人后头,甚至被时代所淘汰。领导干部作为“掌舵者”,既要当好“指挥官”,也要做好“探路者”,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眼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实现新起点上新跨越。要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在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不能也不允许鼠目寸光,更不能搞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短期行为。眼界决定视野,格局决定结局。狭隘的视野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和对新思想新观念的学习、借鉴和吸收。做好领导工作,具备统筹谋划、驾驭全局的能力极为重要。面对时代重任,领导干部要一切着眼全局,把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摆在重要位置,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加强整体统筹和长远谋划,把当前任务放在过程链条中来运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深入思考时代背景,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放到区域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发展的大环境下去考量,才能有的放矢、科学决策。认清形势,感知态势,洞悉趋势。当前,有的领导干部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耳不聪、目不明,看不清发展趋势,查不出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严重影响乃至制约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在知识爆炸、信息核变的新时代,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升知大势、懂全局、管本行、议大事、履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扩大学习“内存”容量,广泛涉猎、博闻强识,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在想问题、作决策时,要善于把事业放在时代大潮、历史长河、全球风云中来思考谋划,常观大势、常思大局,才能做到因势而谋、应时而动、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