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线,是事物发生质变的分界线。一旦突破这个界线,就会产生现实危害,导致不利后果。底线思维,就是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着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有利的结果。习近乎***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提高底线思维能力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能力建设的必修课。防患于未然,方能行稳致远。干部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精准研判、科学决策,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
(一)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古语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凡事从底线出发,看到“坏处”、解决“难处”、争取“好处”,是我们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科学方法,更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治理智慧。守住底线就守住了生命线。底线不可破,底线破了,干再多的事情也要归零,甚至是负数。守住底线,是党员干部从政的基本要求。***总书记强调,在各项工作中要坚持底线思维,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离不开底线思维。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在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实现经济稳步复苏的经验启示我们:防范和化解风险,本身就是在促进发展。只有坚持底线思维,深刻认识把握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维护国家安全、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党员干部而言,守住了底线,就守住了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了自己的政治生命线。一叶知秋,见微知著。《韩非子·说林上》云:“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见微知著,是从事情的苗头,就能清晰预判其实质,了解其发展趋势,从而确立自己的战略目标,以保证立于不败之地。这样,工作起来才能纵横捭阖,张弛有度,举重若轻,也才能防患于未然,化解矛盾于无形。党员干部做工作,要自觉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规律,正确看待轻与重、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严防风险之“微”,杜绝蜕变之“渐”,避免酿成大错。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唯物辩证法指出,可能性是尚未实现的现实,而现实性则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同志曾说,“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上列举了17条困难,并据此提出应对措施。只有对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形有充分的预见和准备,把困难想得更多一些,承认困难,分析困难,排除万难,才能达到最终胜利的目标。特别要注意的是,底线思维不是无所作为的消极被动思维,而是奋发向上的积极防御性思维。守住底线,是为了补短板、过险滩、冲高线。底线思维是一种唯物辩证法,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党员干部做工作,要把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统一起来,形势有利时,善于看到潜伏着的不利因素,做好应对不利因素的准备;形势不利时,善于把握蕴藏着的转机,坚定扭转不利局面的信心。坚持底线思维,不仅要以防范风险来实现守住底线,更要以担当作为来实现追求高线,胸怀大局、开辟新局、行稳致远。
(二)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在安全的基础上谋求新发展
***总书记强调,“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在这种背景和条件下,强调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新发展格局,无疑十分重要。发展和安全互为条件、相互支撑,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新时代领导干部既要推动发展,又要维系安全,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蹄急还要步稳,守正才能出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发展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从外部看,世界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从内部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在复杂环境下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底线思维强调的是防患未然、化危为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常观大势、常思大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于其中的风险和挑战,对潜在风险保持警惕性;必须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用“显微镜”来发现风险,用“放大镜”来评估后果,周密制定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意外情况的预案;必须把握本质、抓住关键,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必须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三)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守住为官从政底线
能不能找准底线、守住底线,是衡量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领导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方面面,每一项工作都有底线。一旦越过底线、出了问题,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作决策、抓工作,首先要搞清楚底线在哪里、风险在哪里,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继而坚决守住底线、寸步不逾底线。明底线才不会踩红线。不知道底线在哪里,是守不住底线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科学发展的底线、改革开放的底线、意识形态的底线、安全维稳的底线、民生保障的底线、生态环境的底线等,条条底线都很重要,都得守住、守牢、守好。领导干部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必须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找准各项工作必须坚守的底线;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深入细致开展调查研究,对形势作出精准判断,对风险作出准确预判,进而画出底线;必须明辨利害,审慎决策,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合理选择,谋定后动,始终不逾红线,守住底线。念好为官从政的“紧箍咒”。政治底线、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是做人做事的底线,也是为官从政的底线。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加强自我约束,坚决守住底线。要守住政治底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对党绝对忠诚;要守住法律底线,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要守住纪律底线,把党章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纪律规矩意识,守纪律、讲规矩;要守住政策底线,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严格按政策办事,绝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守住道德底线,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