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悲悯大地 尾声 涅槃

沧桑巨变,时间像江水一样一去不回,悠扬的牧歌一年又一年地在牧场上唱响,达波多杰已经再次成为红汉人的座上宾,成为与红汉人一道共同治理峡谷的官员。他以政协副主席的身份光荣退休后的某一天,他对一个来自汉地、对藏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深感兴趣的作家说:

“其实,那不是一堆木柴,是一个人生命中的最高点。洛桑丹增喇嘛坐上去的时候,就像坐上了一个高高的法台。那天我真希望坐在柴堆上的人是我啊。”

“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还想当英雄吗?”作家问。

“不是想当什么英雄,而是想得到一个人成佛的因缘。”前政协副主席平和地回答。

他告诉作家,牧场上的人们惊讶地发现,就像传说中的那样,一个法力深厚的喇嘛,是能够在烈火中涅槃的。人们把洛桑丹增喇嘛的尸体放到柴堆上时,让他结跏趺而坐,看上去就像是正在入定观修的禅师。干柴噼里啪啦地暴响,烈焰越升越高,几乎要吞噬喇嘛的身影。但是人们依然可以看到他挺直的身躯,骄傲而沉静,庄严而尊贵。烈火中的喇嘛根本就不是一具肉身,而是一尊塑像。他的法身最后被烧成了一副尸骨,但依然端坐得笔直庄严。在这之前当他被魔鬼们抓到后,他们已经打断了喇嘛身上的每一寸骨头,可是在烈火中这些尊贵的骨头傲然挺立,威武凛然。正如达波多杰多年前曾经说过的那样,人的骨头是由一股英雄气概支撑的。骨气骨气,就是因为那股英雄气还在骨头里。喇嘛的尸骨曾经被烈焰熏得一度晃了晃,似乎要倒下去,但是神的力量让他又重新昂起了头颅。当火中的喇嘛身子倾斜时,他头顶上的卡瓦格博雪山也在倾斜,似乎要坍塌下来了。因为世间有一种力量是超越自然之力的,凡人的肉眼看不见,只能在某些特殊的状态下可以感受到它。

在这个庄严悲壮的时刻,达波多杰才明白,一个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应该怎么做。英雄不是某种虚名,而是奉献和牺牲。英雄的行为可能会很短暂,短暂到犹如划过夜空的闪电;英雄的英名却很长远,因为它照亮了在黑夜中迷路了的人们,让他们看清了方向。驰骋疆场,出生入死,斩敌八千,只是一般意义的英雄;拯救人的心灵,救度苦难的众生,才是真正的英雄。但是,当你发现你和英雄走的其实根本就是不同的道路时,你就只剩下仰慕的份儿了。你在凡人所在的此岸,英雄在光芒四射的彼岸。彼岸的确存在,可惜只有少数人才能抵达。正是从那一刻起,达波多杰开始对自己的仇人心生敬仰和钦佩。

“就像那个喇嘛说他在爱着我一样,我也思念了他一生啊!”

峡谷里的前头人,拥有快刀快枪良马的英雄,在寻找“藏三宝”的竞赛中的失败者,指着自己的头说:“看看这满头卷曲的白发吧,那上面还飘着洛桑丹增喇嘛高贵的骨灰哩。”

火已经熄灭了,洛桑丹增喇嘛的尸骨依然傲立在柴堆的灰烬中。而洛桑丹增喇嘛本人,按峡谷里经久不衰的说法是:“他和他的阿妈骑着太阳的光芒回到太阳中去了。”虔诚的人们目睹了一个喇嘛的飞升,他们相信一个喇嘛上师的悲心就像太阳一般温暖。而且,他们也相信,当阳光普照大地,他们可以看到洛桑丹增喇嘛在光线中熠熠生辉的身影。

后来,人们在这里为洛桑丹增喇嘛建起了一座白塔,喇嘛的尸骨就装在白塔内,一同装进塔里的有经过活佛加持过的经书、法器、五谷、酥油、糌粑等,渴望平安的人们还把一支卡宾枪和一把珍贵的宝刀也装在了里面,不仅仅是由于刀和枪的主人再不需要它们,而是不愿意这些曾被当做宝贝的东西扰乱人们慈悲的心和平安的生活。因为他已经成为一个平凡普通的人,成为了一个学着用悲悯之心去改变自己、观照众生的人。

人们称此塔为平安塔,它护佑着大地的和平与安宁。白塔建起来后,峡谷里再没有发生过战争,人们再没有动过刀枪。

再后来,那里成为一个宗教圣地,五彩的经幡常年挂满平安塔的四周,雪山上的风吹过来,掠过青翠的山冈,掠过浪漫的牧场,掠过庄严的平安塔,吹拂着经幡猎猎作响。人们说那是洛桑丹增喇嘛在念诵祈祷平安的经哩。风把这些祈祷经文撒向人间,撒向大地,让每一个祈诵词,都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多年以前人们已经忘记了这经文的教诲,自那以后人们才明白平安是峡谷里最为值得珍惜的宝贝,就像祖宗传下来的珍贵陶器,一旦摔碎,就再也没有当初的完美与吉祥了。

洛桑丹增喇嘛离开峡谷的那一年,人们记得他是个磕长头去朝圣的喇嘛。年轻,英武,刚毅,虔诚,如今已很少见到如此坚忍不拔的喇嘛了。更早以前,他是澜沧江西岸富裕的马帮商人都吉家的大儿子,自信,勤劳,侠义,血性,如果他不当喇嘛,他将去拉萨的一家商号当掌柜。再早以前,他是牧场上的牧童,天真,活泼,聪慧,顽皮,差一点就被确认为一个大活佛的转世灵童。只有峡谷里的贡巴活佛才认定他具备佛缘,并指引他走向了一条成佛的道路。一个孩子就是这样在人们的记忆中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变成我们越来越陌生的人,直到他成为一名受戒的喇嘛,成为一个心怀悲悯的密宗瑜伽士,成为一副烈火中庄严的尸骨。最后,涅槃成人们心中的佛。

2004年9月18日—2005年7月29日晚10时

一稿完于昆明北郊

2005年8月26日二稿

2005年10月28日三稿

2006年2月10日晚12时第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