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是领导者对追随者施加并为追随者自觉接受的正向的、积极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它来源于领导目标、价值、态度、情感、行为追求,外化为领导权力及组织制度。领导力是领导活动的生命。缺乏领导力,就无法实施有效领导。前进没有止境,发展未有穷期,执政能力和执政本领的不断提高是一个永恒课题。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不断提升自身领导力,不仅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履职尽责,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必然要求。提升领导力,以下六条尤为关键。
一、讲政治这一条如果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政治上靠得住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政治上不合格的人,能耐再大也不能用。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认为讲政治是虚的,不如抓经济实在;有的人前一套、人后一套,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有的钻营权术,“拜码头”“搭天线”“拉圈子”;等等。一个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
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讲政治。领导干部讲政治,不仅要有鲜明的政治态度,还要有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要增强政治定力,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接受纪律约束;要增强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大风大浪面前,不当“墙头草”、不做“两面人”;要增强政治免疫力,自觉加强党性锻炼,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
要把握方向、站稳立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要把理想信念作为“压舱石”,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融入血液和灵魂,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始终做到坚定政治信仰,对党绝对忠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自觉地把民心作为最大政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二、执行力不到位,领导工作就会大打折扣
所谓执行力,是指在各项政策、战略制定完成后,为实现目标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以及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精神状态。执行力是领导力的核心要素,是事业成功的关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被动执行,不推不动、小推小动,甚至推而不动;有的虚假执行,唱功好、做功差,喊口号、装样子;有的机械执行,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有的盲目执行,不辨方向、不切实际;更有甚者,歪曲执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没有较强的执行力,再完备的计划都会变成纸上谈兵,再正确的决策也会化为空中楼阁,再美好的蓝图只能是镜花水月。
执行力的要害在于行动。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策略绝妙,不如执行有效。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常,等于白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来,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执行力的核心在于精准。提高执行力,不是漫无目的地“撒大网”,而是要看得准、撒得准,方能捕到大鱼。只有深刻领会政策的精神实质,才能完整准确地去执行,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强化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把精准思维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找准问题症结,切中问题要害,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要把目标找准确,准确领会上级精神、领导意图;要把态度放端正,做到不遗余力、不打折扣;要把方法用灵活,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群策群力;要把过程抓严实,优化流程、注重细节、控制节奏、及时纠偏,确保执行准确高效。
三、学习力是一种重要的领导力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一日千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学习力是衡量一个组织和个人综合素质及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学习力是生产力,也是核心竞争力。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断提高学习力,是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升人格魅力、增强执政本领的重要途径。当下,一些领导干部知识老化、思维僵化、能力弱化,都与缺乏刻苦学习和实践锻炼有很大关系。打铁必须自身硬,长征路上强者胜。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领导干部只有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能持续提高学习力,不断增强领导力。
学习是提升领导力的“金钥匙”。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是对未来的投资,善学者智,善学者强,善学者胜。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向历史学,让终身学习成为应有的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以学修身,以学立德。要跳出低水平的“勤奋陷阱”,超前学习、加快学习、高水平学习,懂得灵活运用知识,学会举一反三,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要善于整合各种不同的知识,进行创新升华,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广阔的理论视野、强劲的创新能力、宽广的世界眼光、科学的思维方式,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解决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实践是锤炼领导力的“磨刀石”。实践出真知,能力来自实践锻炼。要勇于实践,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和能力,善于运用智慧和能力改造客观世界。总结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智慧,更是给自己创造提高的机会。领导干部要学会“在游泳中学游泳,在战争中学战争”,把工作的过程变为提升领导能力的过程,“打一仗进一步”,通过对实践的不断反思,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敢于创新、敢于变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领导工作和各项决策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四、领导干部理当成为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
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工作是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一个地方发展的主战场。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缺乏做好经济工作的本领,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讲话做事缺乏专业水准;有的面对发展中的困难无所适从、无从下手,甚至蛮干盲干,做出一些南辕北辙、事与愿违的事情来。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决胜全面小康、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大考验。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领导。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光凭一腔热情显然是不够的。领导干部要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高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要既当好领导,又成为专家,清楚经济形势,知晓经济规律,了解经济工作,从经济工作的“门外汉”变为“内行人”,得心应手地应对风险、迎接挑战、破解难题。
以科学的领导实践推动科学发展。思想方法不仅影响着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也影响着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影响着领导行为。要用好辩证法,增强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能力。坚持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分析形势、把握趋势,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领,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五、真将帅必有真担当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品格,善于担当是领导干部应有的能力素质。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担当需要新作为。然而,有的领导干部缺乏“胆气”,怕冒风险、畏惧挑战,不敢担责、不敢决策;有的缺乏“锐气”,畏首畏尾,当老好人,不敢斗争、不敢亮剑;有的缺乏“智气”,没有谋略、没有思路,遇到困难绕道走,碰到矛盾“踢皮球”,应对歪风往后退。这些都不是领导干部应有的真担当。
要有胆有识、迎难而上,敢于担当。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古今中外,凡是成就大业者,皆是敢谋、善谋的勇者和智者。领导干部要有以身许党、以身许国的大抱负,要有上不负天、下不负民的大格局,正确对待大我和小我,正确对待困难和压力,以持之以恒的毅力、锲而不舍的钻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事不避难、义不逃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要有章有法、审时度势,善于担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领导干部要跳出一事一时、一己一地的局限,学会举重若轻、超脱从容地“踱方步”,洞察形势、预测前景,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一般与特殊、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集中精力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牵住“牛鼻子”,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敢闯而不瞎闯,敢干而不蛮干,敢于拍板、善于决断,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六、公生明,廉生威
古人云:“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公正廉洁是正气之源、为政之基,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和政治本色。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权力的本质是影响力,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掌握公权力的领导干部而言,不公,难免以权谋私;不廉,自会藏污纳垢。明朝《官箴》有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只有站得直、走得正,才能让众人信服。领导干部必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正以处心,廉以律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凝聚人感召人。
做人公为本。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公正是对领导干部人品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魅力之魂。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明而私事息。无私方能无畏,只有一心为公、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襟怀坦白,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要以“公”对人,实事求是、不偏不倚;要以“公”处事,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做交易,始终做到公正无私、公私分明。
做官廉为先。“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清正廉洁是领导干部道德操守的底线,也是为官做人的底气,具有一种正义和威慑的力量。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公器绝不能私用。立身要重名节,做官要讲官德。领导干部要本分做人、角色做事、清白为官,管得住欲望,守得住身心,保得住清廉。要慎独慎微,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