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宁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作了一个详细的电影项目策划。他先拿给刘申看。
“这是个什么故事?”刘申问。
“黄家驹,一个没有受过正规音乐系统训练的底层青年,凭借对音乐的热情和天赋,冲破香港乐坛的循规蹈矩,带领beyond冲破亚洲走向世界,一步步靠近自己摇滚理想,最终成为殿堂级的摇滚乐队的故事。”
“不错!这是什么?”
“《光辉岁月》电影海报。”
“在最光辉灿烂的时候把生命一下子玩到了尽头,就是永恒!音乐传奇——黄家驹。我要带领世界再创道理,哪会放弃每个教训,令我找到心中理想。海报文字不错!电影关键词:青春,摇滚,叛逆,爱情,理想,追寻,传奇,集体记忆,怀旧......”刘申看着策划。
简宁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地讲解:“开篇在视觉上就很吸引人。南非,世界杯开幕式进行中。一个70后男人林芃,和一个85后男生于争在央视直播室听到《光辉岁月》这首beyond的经典歌曲。曼德拉和家驹一生没有任何交集,家驹的演唱会和南非世界杯没任何牵连,可电影的叙述就这样开始,直到最后,黄家驹和曼德拉有一个交集......”
“交集?黄家驹和曼德拉没有过交集吧!”
“电影里可以有!交集有很多表现。曼德拉和家驹一生没有任何交集,家驹的演唱会和南非世界杯没任何牵连,可我的叙述就这样开始......”
“这个好!”
“简宁向于争讲述曼德拉和《光辉岁月》的渊源以及beyond辉煌巅峰时刻......画面是曼德拉的资料以及黄家驹带领beyond在香港红馆的演唱会......两个不同时空蒙太奇。这时黄家驹的画外音:beyond如日中天,然而,我们要离开香港,离开一直以来伴随我们的歌迷,东渡日本......画面:beyond惜别歌迷,远赴日本。观众对beyond有一个“揭开历史的尘埃”的朦胧的认识,他们原来在那个时代是那么杰出,居然和曼德拉有渊源,可他们为什么要离开香港呢?有什么不为人道的故事?”
“这就是所谓电影的钩子。”
“关键是人物!人物有外在内在目标:黄家驹开始只是喜欢音乐,但他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本能的热爱音乐,也从没想过出名或者改变香港乐坛现状。他甚至拒绝香港流行歌坛的邀请。后来他向流行音乐妥协,觉得自己应该尽力去做,心存一份使命感。他有了影响力后,他开始改变香港歌坛的现状。最后他要走向国际,让世界人世真正的香港音乐。”
“是不是太正能量?”
“主人公是三维人物,有缺陷!年少气盛的家驹意气用事,开始拒绝香港流行歌坛。家驹不是一个一开始就具有远大理想的人,他甚至没有理想。家驹对初恋女友表现的有时候很不体贴和理解。家驹是唐吉哥德式的理想人物。家驹进军日本,走向国际乐坛,部分原因是有着自己的野心。强大的力量和他对抗:艰难的音乐生存环境;香港的歌迷不喜欢摇滚;整个乐坛排斥;乐队成员不断离开;公司和政府的打压;乐评人的攻击;歌迷的攻击;香港乐坛的工业化娱乐话;beyond内部的分歧......黄家驹明显有他的弱小和无奈。
“你觉得会有轰动效应吗?毕竟beyond的年代有些遥远了。”
“要看你怎么处理故事了。”简宁鄙夷地看着刘申, “《光辉岁月》是一个叛逆的音乐小子追逐摇滚理想的故事。摇滚一直是主人公黄家驹内心想书写的旋律,也是他追求的理想的极致,在和香港乐坛抗衡中,他不得不妥协......最后他带领beyond成就乐坛传奇。故事的最高潮让我们聆听那首经典绝唱《海阔天空》。聆听他内心坚强的声音,聆听音乐摧枯拉朽的神奇力量,聆听理想彼岸永恒的梦境......”
“电影宣传时,借beyond三子这一平台进行合作,给了电影提供了绝好的宣传优势。”
“这么说,你已经被我成功说服。”简宁看着刘申。
“你要说服那些投资人。”
“当然!”
简宁自信满满,他将继续书写他的电影传奇!
那段时间,他带着他一台笔记本,穿梭于各大电影制作公司和投资公司,到处推销他的《光辉岁月》。
上午他在和一个制片人侃侃而谈:“激励事件为故事提供足够张力,主人公的追求让观众120分钟不厌烦,故事尊重事实基础上,合理艺术加工,剧情跌宕起伏,高潮迭起。而最大的高潮段落跌宕延长,充分满足观众的视听和心理期待......”
下午简宁把剧本和策划书拿给一个投资人看,简宁夸夸其谈戏剧张力的建立和释放张弛有度的情节。观众直接进入戏剧冲突中......beyond怎么形成的?那些经典怎么诞生的?家驹的初恋怎么成就音乐经典的?他们和香港乐坛怎么对峙的?他们又如何走向国际的?
“观众希望看到的是儿女情长,他们不在乎你是怎么奋斗的。”
“家驹的爱情贯穿始终:难忘的初恋,情感纠结,痛苦分手,初恋成就经典《喜欢你》......在家驹最后的岁月里,他想到的仍然是他的初恋女友......”简宁说不下去了。
对方已经显出不耐烦的表情。
在一个剧本推介会上,简宁用电脑课件演示和诠释自己的策划。课件显示:弧光。
他在讲述黄家驹的“弧光”:
家驹开始认为走红不是玩音乐的根本目的,1985年,beyond拒绝了香港流行歌坛。“我只希望能创作出好的音乐而已。我最开心的是在音乐方面能否有好的发挥,令到身边其它乐队认识到我们,并且会尊敬我们玩音乐的精神。”
公司要把他们包装成偶像派,成为赚钱的工具。黄家驹和香港音乐妥协。
商业上的成功并未减少乐队的烦恼,他们开始了和主流乐坛痛苦的磨合和抗争的岁月。家驹:“在音乐的领域,我觉得自己应该尽力去做,心存一份使命感,亦希望能改变人们对摇滚乐手的误解。”
随着乐队发展壮大,黄家驹想改变香港音乐的现状。
最后黄家驹想要把beyond发展成伟大的乐队,他说:“我不会刻意为了令beyond成为伟大的乐队,而做很多相应伟大的事情,一切都是顺其自然便可。很多事情都不用刻意经营,当你身处某个阶段,自然就会选择适当的步骤去做。”
可是推介会结束,没有一个人上来找他。
简宁倍受打击,他感叹没有真正懂电影的人。
简宁找了多家制作公司,投资公司,事与愿违,或者他们对黄家驹的传奇故事持怀疑态,觉得商业价值不高;或者他们怀疑简宁对大片的把控能力以及简宁作为导演票房号召力,无论商业和口碑都意味着冒险。
有的人认可剧本价值,他们却都不愿把这样一个电影交给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做,简宁没有独立拍长篇电影的经验。
简宁对自己自信满满,他有过多年副导演以及执行导演的经验。他们认为《光辉岁月》只适合香港导演拍,大陆导演拍不出香港那个时期殖民气息。
刘申说可以请香港人做监制。《中国合伙人》是香港导演拍的大陆片,陈可辛请的就是大陆导演黄建新做监制。
他们拒绝你有一万个理由。
回去的路上,刘申一边开车一边说:“韩寒也要拍电影啦。”
“什么电影?”简宁问。
“《后会无期》,这次比郭敬明《小时代》晚一步,净瞎鼓捣。”
“人家赛车怎么啦,也拿过几个冠军好么。”
“还是喜欢看他骂人过瘾。”
“人不能总叛逆,年纪大了终要回归主流社会。”
“现在是人都来拍电影。”
“对韩寒的电影我还是有期待的。”
“人家有资源,有影响力。”刘申叹了口气。
当简宁把剧本和策划拿给小倩看,他依然自信爆棚: “简宁和于争在南非世界杯听到《光辉岁月》开始,简宁向于争讲述黄家驹和beyond,同时用家驹的画外音推进故事叙述......我巧妙将曼德拉最精华的事迹揉进家驹的故事叙述中去,这不是讲两个故事,而是借助曼德拉推进剧作进展,升华家驹的精神内涵。家驹和曼德拉两条故事线始终交织,最后汇合。电影开篇2010年6月中旬,南非世界杯开幕式曼德拉没有出现,电影最后世界杯闭幕式曼德拉出现在世人面前......6月30日,转场香港,于争来到家驹的墓前,这是第一次表现家驹的死亡。”
小倩给简宁泼了一头冷水:“辅线故事和主线故事相辅相成是不错,剧作有两条线推进:主线是黄家驹的故事线,辅线是曼德拉的故事线。曼德拉的故事线及其精简,只占极少的篇幅。但是曼德拉这条线很多余,他只会让观众抽离。最后黄家驹和曼德拉在《光辉岁月》这首歌里交集,意义不大。一看到曼德拉,观众就会想到主旋律,年轻观众是排斥的。”
这令简宁措不及防。
小倩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优秀好莱坞故事两条腿走路:“一、细腻的情感。家驹和初恋女,要细致刻画;据说《喜欢你》和他的绝唱《海阔天空》都和初恋女友有关。家驹和beyond其他三子之间尤其是和贯中的兄弟情深,家驹和经纪人陈生的纠葛,都是看点,你都没涉及。黄家驹太正能量,但正能量, 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人生有时候需要负能量:用积极的心态安于现状,承认自己的渺小,懂得隐忍,知道契机该出现的就会出现,不出现也不会勉强,明白应该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年轻观众对这些更有共鸣。这也就是好莱坞另一条腿:饱满的人生哲学感悟。”
简宁想起一次听一位老师讲电影元素中的正能量和负能量,他说中国主旋律电影都是灌输式始终充满正能量的类似心灵鸡汤,那时他还想着将来他要做一部有负能量的主旋律电影。
简宁再看自己的剧本,渐渐惭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