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马路边,拣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儿歌大家都熟悉。现实中,相信大多数人碰上类似的情形,也会毫不犹豫地这么做。可是,如果你面对的是百元、千元、万元,你也会毫不犹豫吗?如果你犹豫,这也并不奇怪,因为长期生活、教育形成的观念以及做好事反而遭冤杠的教训都会左右和决定你的行为。
但正是这些犹像和担,决定你够不上是一个悟道之人!
为了证明这个结论,不妨品品《景德传灯录》记载的一个小故事:
澧州龙潭崇信禅师,本(来是)诸宫卖饼(人)家子也,未详姓氏,少而英俊。初,(道)悟和尚为灵鉴所请,住持天王寺,人莫之测。(崇信)师家居于巷,常日以十饼馈之(道悟和尚)。悟受之,每食华,常留一饼(还给崇信),曰:“吾惠汝以荫子孙。”
(崇信)师一日自念曰:“饼是我持去,何以返遗我耶?其别有旨乎?”遂造而问焉。
道悟曰:“是汝持来,复汝何咎?”
师闻之颇晓玄旨,因请出家(为道悟之徒)。悟曰:“汝昔崇佛善,今信吾言,可名崇信。”由是服勤左右。
一口(崇信)问曰:“某自到来不蒙指示心要(佛法)。”
悟曰:“自汝到来,吾未尝不指示心要。”
师曰:“何处指示?”
悟曰:“汝擎茶来,吾大汝接:汝行食来,吾为汝受汉和南(行礼)时,吾便低首。何处不指示心要?”
师低头良久。悟:“见(领悟)则直(当)下便见拟(加以)思即差(错)。”
师当下升解,乃复问:“如何保任(持)?”
悟曰:“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无别胜(更特殊的见)解。”
瞧,通悟和尚的玄法大义就这么简单:别人给茶,我接受,别人行礼,我回礼。而且,只须尽此平凡之心,“无别胜解”。但是且慢,分明他还是有着一个明确的前提的,那就是“任性逍遥,随缘放旷”,而且“拟思即差”。也就是说,遇事但凭直觉,一任自性,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万不可顾这虑那,否则谈不上什么任性逍遥、随缘放旷。而谈不上这个,还谈什么心要大法呢?
而这“任性逍遥、随缘放旷”八个字,在云山雾罩、人迹罕至的深山古刹里或许可一为;若在咱这车水马龙、万头攒动的茫茫人海之中,别说修得这份功夫,只怕是连想一想都是种奢侈呢!不信?那别的不说,就请你朝马路上吐口痰,或者闯一闯红灯,看看会发生些什么!
如此看来,这心要大法,说起来倒真是没什么可难的。平常心是道嘛。但用起来,恐怕至少得先把自自身的环境给变上一变,才有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