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重生三国当废帝 正文 第14章 武库内外

交待完事情,又见樊稠等人退去,刘协带着王鼎下了城,张辽得到了张仁的旧部,他也不能对一边的王鼎不理不睬。思索来去,现在也没什么能给他,刚好他的兵器被樊稠打出了缺口,于是决定亲自带他去长安武库或宫内的府库挑选一件新兵器。

大汉的赤龙旗还在城楼上猎猎飞扬,路上将士眼含热忱一路欢送,看得出这些日子以来的战绩和封赏,已经折服了他们的心。

毕竟,没人和钱过不去。

这次前往武库,倒是没有人再阻拦,守护武库的将士很干脆的推开了沉重的大门。

武库内都是一排排的兵器架,架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兵器、防具,但细看之下,很多兵器不仅落满了灰尘,而且大多有些陈旧损坏。

甚至,刘协还看到一些生了锈的长剑,又想到汉朝的一路危难,和目前关中大地的局面,不禁长叹了口气,引得王鼎说道:"陛下不必忧心,王鼎不用自寻一件普通兵器即可。"

刘协摇摇头道,

"我哪是叹你的一件兵器啊。我是看武库先是黄巾时被父亲取走了一部,后又有董卓开兵库,取精良甲胄兵器分予其部众,如今昔日满载兵戈的武库,竟只有这等破铜烂铁。兵者,不祥之物也,不知道那些流落的兵器,如今已经饮尽了多少关中军民的血,以后,又会屠戮多少无辜啊!"

"陛下!"王鼎忽然单膝跪地,道:"臣定为陛下讨伐叛逆,助陛下重整宇内,还百姓安歇。"

这一番话说的极度诚恳,实则也是他的真心实意,他自小起于平民,黄巾之乱时,才得以从军,一路积攒军功做到了校尉。

这些年辗转平叛,先后是黄巾、董卓,他才是对民间疾苦感受最深的人。

刘协轻轻搀扶起王鼎,道:"洪德有心了,若他日朕真能重整宇内,肃清海外,说不定少不了洪德一个王侯之位。"

这番话,刘协重点在王爵。

但王鼎关注的,却是陛下终于喊了他的字,说明他总算是像张辽、荀攸那些人一样,得到了陛下的看重。

"虽然可能没有,良固还是先看看吧,若是没有,我再带你去皇宫中的府库看看,不过遭逢了董卓之乱,皇宫府库也没多少神兵了。"

正说着,刘协眼角余光忽然撇到一排手弩。

手弩上已经落满了灰尘,显得很是陈旧。

刘协拿起一把手弩,用袖子小心擦掉上面的灰尘,放在手中端详。

这是仿秦弩制的强弩,用的是铜弩廓,拉力很强,上面的弓弦虽然有些散脱,但应该还能使用,而且,这种远射程的弓弩不是应该能克制骑吗?

于是刘协举起这把对王鼎问道:"为何这种东西不拿来使用?"

王鼎仔细看了看,道:"陛下,此等器具为先帝仿秦制所造,本欲拨给未经弓手操练的新卒,以平黄巾之乱。但一来士卒难以上弦,二来此弩射程比起踏弩也远远不如,也就难以说克制骑兵了。故此除了少量将士,并未实用。"

是了,刘协忽然想起来,冷兵器时代弩用的更多的其实是固定在城墙上的弩机或者装上轮子的大型弩车,再次也是需要坐在地上,用脚抵着弩臂上弦的踏弩。

这种不过一只手长的手弩,虽然携带方便,但上弦难度和踏弩有的一比,射程又远远不如踏弩,也就被废弃了。

但别人用不了,不代表刘协也用不了,他在瞬间就想到了两种改造方案,一种是在手弩旁边加上个绞盘,加速这种强弩的上弦速度,二是改造为前压式上弦,变为连珠弩,也就是诸葛连弩。

思来想去,刘协决定将其制作为连弩,万箭齐发之下,它对于骑兵有着绝对的威慑力。

"陛下,末将已经选好了。"

这时,王鼎忽然拿起一把长枪道。

刘协看了一眼,是镇铁长枪,看来这里还是有些好东西的。点点头,便领着王鼎离开武库,临走也没忘了带上那把手持强弩。

刚出了武库大门,正好新任尚书令荀攸前来禀告道:"荀攸参见陛下,长安军粮贪腐一案,臣下已经调查清楚了。"

"嗯。"

刘协微微点点头,然后挥退左右,王鼎也很识趣的拱手告退。

很快,侍卫们都远远的站开,武库前只剩下刘协和荀攸二人。

荀攸做了个揖,道:"陛下,微臣已经查清,此事乃王允之侄王凌所为,除他以外,涉案的可能还有六名***,以及太仓令属吏共计十三人。"

"王凌为什么要贪墨军粮?他贪墨的军粮都到哪里去了?"刘协更关注的反而还是军粮去处。

"军粮已经被王凌转卖给了关东诸侯,这件事自董卓

未死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目的应该是王凌感于天下大乱,意图结交关外诸侯,将来好找个去处。"

"也就是说,军粮追不回来了?"

"追不回来了,陛下。"

"目前城中的粮草还能撑多久?"

"能支持军民二十日余。"

打仗可不是只有士兵参与,往往不论是攻城方还是守城方,都要召集大量的民夫来修建攻城器械或者是城墙的防御工事,因此粮草其实是军民一起算的。

刘协皱起眉头,左手下意识抚住自己的佩剑:"也就是说,战斗要在二十日之前结束,还要抢到李傕等人的粮草,否则城中定会缺粮?"

"是的,陛下,周围郡县应该已经被劫掠干净,就算敌军撤去,一时也难以筹措粮草。另外,还请陛下定夺,王凌等人该如何处理?"

"公达以为如何?"

"此事乃董卓之前,想来哪王凌也是无心损害汉室,并且王司徒毕竟诛杀了董卓,陛下可夺其权,却不能逼之过甚,否则天下人会以为我大汉不念旧臣。"

刘协轻笑道:"你是想说,否则天下人会以为,朕又是一个灵帝吧?"

此话一出,荀攸大惊失色,慌忙跪地道:"微臣怎敢对先帝不敬,妄议先帝。况且陛下恩威并用,文韬武略兼备,实乃天纵,比之历代帝皇犹过之。"

"起来吧。"刘协满脸无所谓,顿了顿说道:"天下人都说他是独夫,其实我也是这么看的!不过这话就我们两个说说而已,至于贪腐一事,剩下的***不要再查了,从王凌手下跳出几个属吏杀掉。王凌本人,死罪可免,活罪难饶,终身不再录用吧。"

"是,陛下。"

"对了,公达,我还有一事要交托于你。"说完,刘协拉着一头雾水的荀攸又进了武库,吩咐了羽林侍卫取来一张布帛和笔。

刘协将布帛摊开在放置手弩的架子上,就看着眼前的手弩落笔,在布帛上画起了连弩的设计图。

一旁的荀攸看的啧啧称奇,除却恩威并施,行军打仗,陛下居然还有这么好的画工,真乃天佑大汉也。

很快,连弩的设计图就被画了出来。这东西对于古人来说其实相当复杂,但刘协对于古代兵器多有研究,早就记得滚瓜烂熟,唯一难的,只是连弩的骨架基础必须符合眼前的废弃手弩罢了。

刘协将连弩设计图交给荀攸,脸色郑重道:"公达,此物名为连珠弩,六息之内可射十发,根据弓弦,弩矢能射出百余步到两百步之远,如果使用得当 "

"朝廷破李傕等人便手到擒来!"荀攸夺过连珠弩设计图,一边看着,一边不可思议道。

"对。公达,我要你在十日内给我赶制三千张连珠弩,城中一应物资、人手都归你调度,但此事务须保密,不能让城中奸细得知。如此,我军必能大胜。"

"微臣必不负陛下所托。"荀攸也是斩钉截铁的答道。

见此,刘协满意点点头,正要离去,又想起一件事,忽然说道:"对了,王凌的属吏,就说是贪墨军粮,并以此联合军将,勾结李傕。那两个军将名字是王方和李蒙,一并砍了,他们的部下交给王鼎。"

荀攸一愣,刚刚燃起心,忽得有些微凉,脑海不禁闪烁,帝王依旧还是帝王,何其无情?也不知道两人究竟哪里得罪了陛下。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