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2月,16岁的陈汝壎带着一身稚气,还带着一卷小铺盖,来到了一个叫朱家寨的农村,开始了他长达7年的小学教师生涯。
朱家寨又名朱家楼、朱家宅。虽然历史已进入20世纪20年代,但旧中国的农村还未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朱家寨便是千千万万尚存浓重封建意识和古老传统的农村中的一个。寨中既有秀才,又有举人老爷,还有书香门第之家的遗风。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所受的是新式的师范教育,要在这地方开办一所新式教育的“洋学堂”来取代传统的“私塾”,其难度可想而知。
何谓新式教育的“洋学堂”呢?即复式、单级的乡立国民学校。复式、单级小学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了适应战时需要而创建的,由一人兼任校长、教师、校工。杨行乡立第六国民学校即朱家寨小学,是一所新建学校,只有陈汝壎一个人,既是校长,又是教师,还兼校工。学员都是从朱家寨及附近的村寨被动员来的,大的十七八岁,读过四书五经;小的只有六七岁,还未启蒙。将这样年龄不一、水平参差的30多名学生放在一起,其教学上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所谓“洋学堂”,与传统旧式私塾教育的本质区别,还在于教育的指导思想。陈汝壎在师范讲习所所学的教育理论主要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儿童本位论”,即一反传统教育视教师、教科书为中心的做法,要求在整个教育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教育者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经验,把潜伏在儿童身体内部的能力逐步地引发出来。陈汝壎是杜威教育思想的积极实践者,他将杜威“儿童中心论”的教育理论活学活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使这所新立的乡村小学给人以崭新的精神风貌。
开学了,一大早,陈汝壎就站到学校门口,笑容可掬地迎接新同学。教室里经过陈汝壎的精心布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墙上贴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等标语。不仅这些标语是陈汝壎自己写的,而且还有他亲手画的图画。走进教室的学生们既感到新鲜,更对他们的老师肃然起敬。
开学第一天,按照当时“新法”学堂的要求,必须有校长给学生们作“训词”,这仪式类似于今天的开学典礼。陈汝壎所作的“训词”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新学堂开设的课程:国语、常识、算术、乐歌、自然、世界知识;
(2)求学者应有的态度:学无止境,贵在谦虚好学,持之以恒;
(3)对学生的要求:珍惜宝贵光阴,专心学习,不要把遗憾留给未来。
陈汝壎的“训词”说得很精彩,两位校董——陈克襄和朱建之给予了高度评价。感受最深是学生,尤其是学生中那些读过私塾的大孩子,觉得新学堂不学四书五经,都是些非常实用的课目,而且平等相待、亲如手足的师生情谊是他们以前所不能想像的。他们中的不少人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怀着好奇心,被动员来上新学堂,现在的第一印象,就让他们看到新式学堂跟私塾确实不同,也因此决定留下来了。如果说这是新式学堂教育的胜利,还不如说是陈汝壎教师生涯第一步的成功。
良好的开端即成功了一半。陈汝壎借开学“训词”的影响力,一鼓作气,做了几件很有意义的事。首先是把程度不同的学生,分成一、二、三、四年级,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其次是根据学生的住处,以每个村寨为单位分成小队,上学和放学都排成队伍,并且要求大同学必须帮助小同学,同伴间要团结友爱。第三是成立“学生自治会”,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并且“学生自治会”的成员也由同学们自己选举产生。科学的教学内容、民主的管理方式、博爱友善精神的培养,三者较好地统一了起来,使朱家寨这村新办学校有声有色地成长起来,博得学生家长的好评与上级领导的注目。
这年秋天,宝山县督学王德昌专程来到杨行乡朱家宅来检查乡立第六国民学校的情况。他早已听说陈汝壎办的这所乡学口碑很好,但总怀疑其中可能有言过其实之处。试想想,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刚从学校毕业,一个人“肩旗打伞”,能将正常教育维持下来就已经不错了。他决定要眼见为实。这不,正好是秋季教学大检查,王德昌就亲自来了。他看教室布置,检查教学计划,听课,找学生谈心,都出乎意料地让他感到满意。对这样一位教坛新秀,王督学心里自是欢喜,却也暗自提高了要求,他要来找找毛病了。从哪找呢?学生的作业最能反映问题。让他分外惊喜的是,作业批改得认真,仔细,富有独创性,很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正面引导的教学原则。譬如,对优秀的作业,陈老师写了鼓励性的评语,告诫更上一层楼;对差生的作业,在文理、字句上,都按学生自己的原意将表达不清的地方加以修改,使之文通字顺,能抒情达意。王督学还特别将差生的作业作了一次纵向的检查比较,发现经过陈老师的几次评改后,学生都有了明显进步。他不能不佩服这位“少年教师”的教学有方。在对学校各方面情况都作了详细考察后,王督学非常满意地对陈汝壎说:“小伙子,干得不错。全县新办的农村小学有四五十所,还没有一所能比得上你办的这所学校。你好好地总结总结,我要向全县推广你的教学经验。”
王督学回到县里,向教育局全面汇报了陈汝壎的办学情况。县教育局通报表扬了陈汝壎的办学情况,号召全县教师向他学习。接着,江苏省教育厅又在全省通报表扬了陈汝壎。这给陈汝壎以巨大的鼓舞,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得更好,把杨行乡立第六国民学校办成全省第一流的学校。
放寒假了,陈汝壎离家也有一年了。平日里忙于教务,还不觉得如何,现在学生都回家了,他也受到感染,渴望快快回到南翔的家里,一是向父母家人汇报自己一年来的工作,让他们也分享他的成功喜悦;一是担心家里的情况。童年时代与宽弟在老屋里挡驾提灯笼讨债人的情形又浮现在眼前。听说陈汝壎要回家过年,校董朱建之从河塘里捞起了几斤重的一条大鱼,又用红头绳把一只老母鸡的脚扎起来,还做了一只足足有脸盆大的糖年糕。朱建之还亲自请村子里农民用独轮车将这些“年货”送往南翔。朱建之对陈汝壎说:“你干得不错,给我们朱家寨赢得了荣誉,这是一点心意,就算是‘谢师礼’吧,你必须收下。”陈汝壎非常感激朱校董的鼓舞,紧紧握着他的手。平日在课堂上谈笑风生、出口成章的“秀才”,此时却说不出一句感激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