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寻找快乐 洋人洋货

故宫里有一个钟表馆,这是它的骄傲了。里面收藏着18世纪、19世纪的珍贵钟表,绝大部分是来自欧洲的产品。法兰西的、英吉利的、意大利的名匠杰作,几乎都可以在故宫这个展馆里找到。小部分是当时得风气之先的广东工匠们的仿制品,也是制作精巧,和洋货并无差别的。总之,整个展馆精美绝伦,花样百出,装璜豪华,珠光宝气,是中国一绝。

大清王朝,是十分尊孔崇儒的。他们依靠这份精神力量,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并以此来抵制外来势力及其影响。但是你走遍故宫,孔夫子的色彩并不浓烈,子曰诗云的气味,即使在皇帝读书的乾清宫,也被琴棋书画抢了镜头。当然,统治者用孔孟之道,是为了愚弄老百姓,自己哪怕做做样子,也可以不必的。但一个极其内向,极其封闭,对番邦外国视若洪水猛兽的政权,十分害怕洋人,却又十分喜爱洋货,这种言行的极其矛盾而又能高度统一,并存不谬,我不知道是不是国人的一个特色?

这些钟表,一是外国使臣贡献的礼品,数量不会大;二是宫廷派员出洋购买,谅也不会多;三是奴才对于主子的孝敬,才使今天故宫有了一个钟表馆。看来,当时从皇亲国戚,到王公大臣,到富商豪绅,到贵妇名媛,乃至于小凤仙那样的高级妓女,都以摆弄钟表,表示身份、级别,炫耀财富、势力,是一种时尚。和今天某些人驾私家车,持大哥大,付信用卡,揣洋护照,那种得意洋洋的心理是差不多的。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这类消费是很平常的事情了,而且也没人见怪,因为花的是自己挣来的钱。连那些拿着公款到境外红灯区一掷千金,染上爱滋病者,也不以为奇了,只当是付学费而已!在大清朝,闭关锁国,海禁未开,谈夷色变,避之唯恐不及期间,我真佩服那些率先用洋货的勇敢者。一些大臣正经向皇上奏本:什么葡萄牙、西班牙、美利坚,实为一国,换着名字来骗咱们的。有一位大学士,更是荒唐,他认为外国人不肯行跪拜礼,是由于洋人的膝盖弯不了,以后和洋人交战,就用竹竿将他们拨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的。尽管这些大老们如此愚昧,如此无知,畏夷如虎,恨夷入骨,但他们府上,叮叮当当的夷人造的自鸣钟,是准少不了的。

我想,这也许就是中国能够前进的一个重要因素,要都恪守孔夫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话,很可能直到今天,我们的后脑勺,还拖着一根大辫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