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长安街上的几栋建筑,北京市民中存在着讥讽性的评价,说一栋是“帽子”,另一栋是“肚子”,再一栋是“裤子”。普通市民不懂建筑美学,也基本无缘进入这些建筑里面去体验其功能性效果,他们往往只是就其外观发表朴素的感想。这些感想值不值得重视呢?我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现在群众的眼睛感觉到某些建筑的“帽子”“肚子”“裤子”不那么让人舒服,并且直截了当地把感受说了出来,我以为从建筑师到规划部门及其他相关人士不但不能充耳不闻,而且应当从中引出一些必要的思索。
被戏称为“肚子”和“裤子”的两栋建筑我已在前面议论过。现在来看“帽子”。这就是位于东单十字路口西边南侧不远的外贸部新楼。这座建筑由中间的主楼和相对称的两侧辅楼构成,大体上是中高边低的“金字塔”构图。整栋楼的楼体处理非常平庸,稍有特色的也确实只剩那些楼顶上的“帽子”。平心而论,那些高低错落的“绿帽子”,与全楼体的比例还是和谐的;其努力摆脱仿古式“亭子顶”的创意,也值得给予一定的鼓励。主楼的“帽子”是“船形帽”,辅楼的“帽子”则有点“滑雪帽”的感觉,承托“帽子”的支础,做了“砍角”处理,因此也颇有点俏皮的趣味。
外贸部原有建于50年代的,具有中式歇山顶的临街办公楼,现仍保留,白色楼体的新楼耸起于灰黑色旧楼的后面,主楼大门豁然向街,上面是圆弧形的处理,并且有一部分使用了暗色玻璃弧幕,使新旧楼间产生出一定的色彩联系。
这栋建筑的设计虽非高明,却也不能说非常失败。所以我建议过往的路人多给它一些体谅的眼光。不过,它与离其不远的“肚子”“裤子”连在一起成为嘲讽的对象,倒也说明市民们的“集体无意识”里,积淀着一种对自己城市中大型公用建筑的更高的期望,那就是不要仅是用一些“刺目”的建筑元素来“惊心”,而要用更具创意的建筑语言,来营造出一种令市民感悟到“这城市属于我们”的自豪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