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门内南侧的中国海关,其建筑美学上的追求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左右对称的亭子顶,这是突出民族风格,以体现中国气派;二是整座建筑形成一个巨大的“门”字,昭示出海关的“国门”性质。
关于亭子顶的运用,不仅建筑界内部,社会上其他各方面人士也都有所议论。无论是攒尖顶亭还是正脊顶亭,以及其他形式的中国古典亭子,都是我国当代建筑设计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学资源。关键是在继承这一传统时是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有所发扬呢,还是仅仅出于“你说我民族风格不够,我就拿个亭子顶来凑”。中国海关的亭子顶在形态、体量上,与颇具现代化气势的楼体,配置得还是和谐的。
海关既是“国门”,便将楼体构成一个“巨门”。这是建筑设计中常有的一种思维定式。有人说这是“图解”,或“意识形态化”。其实西方哥特式建筑的高尖顶,最初大都是宗教建筑,那何尝不是图解“朝天通神”的企盼。精美绝伦的北京天坛建筑群,更是当时意识形态的产物。“图解”意念与“意识形态化”在建筑美学上,我以为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大流派,中外的古迹中都有不少这个流派的杰作,足资借鉴。问题是,“图解”与“意识形态化”在美学趣味趋于多元的现时代,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剔眼光,因此,使用这一美学策略时,便应格外富于创新意识,而不能“敷衍成篇”。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中国海关的设计应说是认真努力的,但可惜给予我们的审美乐趣,毕竟还是较为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