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神南庄公寓前停了近十辆警车和各媒体的新闻报道车。
一接到村越均突然死亡的消息,蓑浦警察立即驱车赶来。平时寂静的公寓喧闹声四起,走廊上挤满了记者。
管理员拿来备用钥匙打开房门,刑事侦查警察和技术警察涌入房间开始对现场调查取证。
技术科的法医警察及其助手,首先对尸体进行查验。
“枪弹直穿死者心脏,人已经死亡。这是德国造的勃朗宁二十五毫米口径的微型手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这种手枪大量涌入日本。”法医警察说。
蓑浦警察仔细端详了一下手枪,把它递给负责指纹检验的技术科警察。过了一会儿,技术科警察查验完毕,说:“这上面都是死者的指纹,没有其他人的。”
蓑浦警察要搞清楚这支手枪的来历,便一一询问了高桥夫妇和公寓管理员,是否知道村越有这支枪。他们摇头说不知道。
蓑浦警察便向部下发出命令,调查枪的来龙去脉。接着,向管理员和高桥夫妇详细打听当时的情况。
现场结论都指向村越为自杀:
一、死者指纹与手枪上的指纹一致;
二、枪响前没有任何人到过凶手的房间(管理员说,没有看到陌生人进入公寓;高桥夫妇说,他们在自己房间里没有听到隔壁有客人来访的声音);
三、村越均房间的门内侧和窗内侧,上了锁或插销。
村越均住的房间在公寓一楼的东端,北边和东边都朝着院子,南边紧贴走廊,唯有西边与居住在隔壁房间的高桥夫妇有一墙之隔。门只有一扇,面朝走廊,北边和东边都是厚实的砖墙。
北墙上有一扇窗,东墙上有两扇窗,都镶嵌着透明玻璃。也就是说,整个房间只有一扇门,三扇窗。房间里既没有天窗,也没有烟囱,不要说人,就连耗子也钻不进去。说得再确切一点,现场是一间密室。
“你怎么看?如果是自杀,必须查明原因。”
刑事侦查一科的安井科长用深沉的语气对蓑浦警察说,他当然知道蓑浦警察一直在跟踪村越均。蓑浦警察默默不语。
说村越均自杀,也没有什么不可能,不值得怀疑。种种迹象表明,村越均完全有自杀的动机。如果村越均确系杀害姬田吾郎的凶手,加之蓑浦警察的紧密跟踪引起的惊慌,他最终走上自杀身亡的绝路。
尽管从现象上可以作出如此判断,可蓑浦警察的思路与他们完全相反。
理由之一——死者没有留下遗书。倘若村越均是凶手,理应留下一份坦白遗书。类似这种性质的自杀者,不留下任何遗书尚属先例。
蓑浦警察翻箱倒柜,再翻阅书架上的各种书籍和死者的日记本,依然没有找到遗书。虽没有发现遗书,警察却在现场发现一根白色鹅毛。那根鹅毛夹在死者的西装与背心之间。鹅毛的三分之一被血染得通红。由此可见,有人在村越均死后把它插在那里的。
姬田吾郎生前也曾经两次收到过夹在信封里的鹅毛。由此可见,村越均不是杀害姬田吾郎的凶手,他与姬田吾郎一样都是受害人。姬田吾郎和村越均的相继被害,出自同一个凶手。
没找到遗书却发现了被血染红的白色鹅毛,说明村越均的死不属于单纯的自杀。
为此,警察局立即召开会议成立专案小姐,调查村越均的死因。该专案组的组长,由一级警督中村警部担任。
就如何调查村越均死亡的原因,中村警部与蓑浦警察商讨侦查方案。
“这起案件的焦点是村越的‘密室’,因此调查难度很大。再者,村越不是自杀而是他杀。他的房间看似密室,门窗内侧都上了保险,可以说万无一失。看来,这一切是凶手制造的假象。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密室杀人是完全可能的。”
“是呵,根据我的调查,这背后必有阴谋。必须尽快查清!我想再次讯问村越在公司里的那些同事及其朋友。”
在刑事侦查一科,蓑浦警察被同事称为徒步侦查能手,他与中村警部商定先着手调查村越均身边的情况,再深入下去。
“好,就这么办。你立即调查姬田和村越的被害原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可先从他俩周围的亲朋好友那里着手,展开详细调查。”
中村警部很了解蓑浦警察的侦查手法,十分信任他。
“我们不能忽视村越的那个朋友,也就是叫赞岐大吉的奇怪画家,他手里肯定掌握着什么重要情况。我看,应该找他了解一下情况,如果发现什么可疑之处,立即扭送当地警局。”
村越均死后的第二天,即十二月十四日上午,蓑浦警察一大早就去了日暮里赞岐大吉住的地方。小房间里空荡荡的,显得凄凉寂寞。
他急忙向附近邻居打听。
“十二日那天我们看到他外出,可没见他回来。”
那家伙可能是凶手?无论怎么疯疯癫癫,一连三天不回家确实可疑。
蓑浦警察转而一想,又觉得赞岐大吉没有杀害村越的理由。
无论如何要找到赞岐大吉,同他交谈一次。蓑浦警察当机立断,开始寻找大吉的踪影。他首先到赞岐大吉常去的垃圾堆场,又到浅草那一带寻找,却连赞岐大吉的影子都没有见着。
次日,即十五日的早晨,人们在距离千住大桥一公里的下游处,也就是隅田河里发现了赞岐大吉的尸体,死因是溺水身亡。经过调查,赞岐大吉没有自杀动机,尸体上也没有发现可疑的白色鹅毛。
一个接着一个的凶杀案,使蓑浦警察陷入了痛苦的思索。第六感告诉他,制造三起凶杀案的罪犯是同一个人。
被自己视为布控目标的村越均和赞岐大吉,相继遭到杀害,与其说自己在跟踪犯罪嫌疑人,倒不如说犯罪嫌疑人在暗中跟踪自己。其杀人手段狡猾而又残忍,完全超出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