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郭沫若全集 文学编 第十八卷 §水与结晶的溶洽

这本是二月四日写给某君[1]的一封信,写到中途不记得是被什么事情打断了,没有写完。后来把某君的地址也丢掉了,连消息也没有通。朋友们见了我这封残信,说可以拿来公开。我顺从了大家的意思,特补写出这几行以明原委。

1936年10月14日

某某兄:

接到你的信已经五天了,因为要等《盍旦》[2]四期,所以直等到今天才来回答你。《盍旦》,今天接到了。周金的批评[3]我已经看过。我现在拉杂地写些意见在下边,如可用时,便请摘要发表吧。

郭沫若2月4日

我那次的讲演为时间与环境所限,有许多的话,没有说出。《国闻周报》[4]所载的记录是从《留东新闻》[5]转载的,那篇记录和我的原辞大有距离。《东流》[6]上另有一篇比较正确一点。周金先生假如看到了《东流》上的那一篇,或许可以减少一些忧虑吧。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上海《质文》月刊第二卷第二期。

等质的文化容易溶洽,如清水之与浊水。异质的文化不易溶洽,如水之与油。我的讲演所包含的不外是这个命题,而且记得当场也曾说过和这约略相同的话。然油与水并不是完全不能溶洽,用高度的压力可以使它们生出emulsion乳融)。这高度的压力便是revolution(革命)。而我十年来所关心的、所主张的还不仅只是这水与油的溶洽,而是水与结晶的溶洽。《东流》的记录最后的几句:

利用我们的优秀的头脑,

批判地接受既成文化的精华,

努力创造出更高一级的新的文化。

这儿所呼唤着的便不外是要溶洽水与结晶。

“接受资本主义文化”这个问题,在中国并没有“过去”。在中国目前是应该如何接受。有人主张“中国本位”的,这是半封建的意识。有人主张“全盘接受”的,这是买办意识。我们目前应该“批判地”来接受,接受遗产中的精华分子。要说没有接受的必要,或那样的问题是过去了,那却不免犯了点子kinderkrankheit(幼儿病)。

我要请周金先生安心:我从不曾“把历史发展的一般法则抹杀”过,更从不曾“完全从历史唯物论走开”过。就如周金先生所说“就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背了千百遍,结果也是枉然”的一样,我们须当把一切的资料占有起来。向公式的归纳也好,由公式的演绎也好,总要求公式是正确的公式。好在我们的先觉者们已经替我们归纳出了好些正确的公式来,我们目前就来做一个忠实的“公式主义者”,也是可以不必怕人笑话的。精确科学的数学,不是经常在使用公式吗?……(下缺)

[1]最初发表时为“孙席珍”。孙席珍(1906—1984),浙江绍兴人。作家。

[2]综合性月刊,主编管舒予、齐燕铭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五日在北平创刊。

[3]指周金《评郭沫若讲〈中日文化之交流〉》一文,载《盍旦》月刊第一卷第四期。

[4]综合性周刊,上海国闻周报社编辑。一九二四年八月三日创刊,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停刊。

[5]综合性周刊,东京留东新闻社编辑出版。一九三五年六月在东京创刊。

[6]文艺月刊,主编林焕平。一九三四年八月在上海创刊。自第二卷第一期移至东京出版。一九三七年七月终刊。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