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风起苗舞:苗族卷 第一章 顺着风的方向走

足音笃笃五千年

五千年前,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以北的济水、淮河流域一带,也许是一片森林,也许是一片荒原,也许是一片沼泽……苗族的先民——九黎部落联盟就散居在那儿。或者说,苗族的家最先就在那儿。

这是一个强大的部落。与当时的以黄帝轩辕为首和以炎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并驾齐驱,史称中国古代三大部落联盟。

可想而知,九黎人的居住地,应该是一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否则九黎就不可能聚集这么多的人,统领这么大的地盘。那时,那个地方应该有很多禽兽出没于森林或荒野之中,这是他们生活的来源。他们骑着马,整日地捕猎野兽。他们狂野的身躯像风一样在丛林或荒野里蹿来蹿去,呐喊声像雷一样在半空滚来滚去。时不时会听到野兽惨烈的叫声和烈马的嘶鸣声。猎人的呐喊声则变成了欢笑声,也像风一样刮来刮去,刮得心旌摇荡。

●苗山梯田

入夜,篝火四起。篝火边,有人头晃动,长发飘飘。烤肉的香味不断从火苗上飘出,腥味又引得周边野兽围拢了过来。只见黑夜里,一双双绿荧荧的眼睛游动不定,还有看不见的一条条淌着口水的舌头……

此刻,在西北陕甘一带过着往来无定、迁徙无常生活的炎帝和黄帝的部族,也许正在长夜中,与寒风抗争。

很多时候,战争往往因为生存而引发。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开始了向黄河中下游的发展。九黎部落也向上游扩张。在逐鹿(河北逐鹿县),一场难免的战争爆发了。九黎部落先后抵挡住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冲击,以无数的生命代价守护着家园的完整。尤其是那英勇的部落首领蚩尤,使出浑身法术,曾使得黄帝的“军士皆昏迷”(《史记》),“九战九不胜”(《太平御览》)。想必此时的黄河边长江岸,是污血遍地,尸首纵横;烽烟四起,鸡飞狗走。最终,因寡不敌众,九黎的首领蚩尤被杀,部落落败,余部纷纷向南迁移,占据长江中下游一带,渐渐又形成新的部落,史称“三苗”、“有苗”、“苗民”。他们凭借洞庭湖、鄱阳湖和衡山、汶山(今江西吉水县)一带的地理优势,独霸一方。但在其间,又经历了尧、舜、禹部落的长年冲击,三苗部落不断地被驱赶到西北、西南的荒野和群山之中。苗人从此开始了背井离乡的迁徙生活。

苗人迁徙的脚步是沉重的。苗族民间古歌曾这样唱道:“日月向西走,山河往东流;我们的祖先啊,顺着日落的方向走,跋山涉水来西方。”

他们只知道往日落的方向走,这是他们迁徙的信念。日落的时候天已经凉了,鸟已经归巢了,天边的云霞是最绚丽的,大地是最宁静的。他们一定十分向往这样的时刻,也一定十分向往西边这样的景色。因此他们世世代代都要西行。他们的足音带着眷恋、无奈、忧伤和悲痛,像风一样到处飘荡。他们无处是家,但又处处是家。在长期的入侵和镇压之下,他们不得不长时间、大幅度、远距离地逃亡和迁徙。渐渐地,他们在崇山峻岭中安下了家。自隋唐以后,他们就从蛮族中分离出来,并“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群体在中国之南、西南书写着自身的民族历史”(《苗族源流史》)。

据查,目前居住在广西的苗族,主要是在融水、隆林、三江、龙胜及资源、融安、南丹一带。这可是五千年前黄河边长江岸留下的足音啊!

●贝工苗寨

蚩尤祭

苗家人都应该知道蚩尤。

蚩尤是苗族的祖先。

也许我们无法描绘五千年前蚩尤的样子,但他在我们心目中一定是个英雄。英雄很神奇,英雄的名字可以流传很久,英雄的故事可以传得很远,英雄的灵魂可以长生不灭。

●东汉铜镜上蚩尤持兵器纹饰

那时候,蚩尤是多么的神气啊,传说他有八十一个兄弟,这些兄弟个个“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威震天下。他们八十一个兄弟组成了八十一个部落,紧紧跟随着蚩尤,将东方的大片疆土守得严严实实,营造得红红火火。他们最先发明了农耕稻作,过着丰衣足食的农业定居生活。从山东大汶口出土的距今四千至六千年的大量窖藏粟米就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也最先发明了武器。《世本作篇》有述:“蚩尤以金作兵”,“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在蚩尤以金属(铜)做武器的时候,黄帝、炎帝部落还以木为兵。那时,九黎部落人人可以参与祭祀,家家都能进行巫术活动。巫鬼教初步形成。后来汉族所用的五刑、兵器、甲骨,以及信奉的鬼神教,就是来源于苗族的三大发明。苗族祖先——九黎人的智慧,照耀天下。

●拉鼓

因为治邦有方,蚩尤在部落中就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民间对他有这样的描述:“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氏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述异记》)他还“明乎天道”,善于观测日月星辰,呼风唤雨。蚩尤在臣民的心目中,简直就是神。

但是,战争中断了这个“神”的神话。

黄帝最先统治了华北平原。但九黎部落不服黄帝的统治,进行了反抗。在逐鹿,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爆发了。战争中,蚩尤显出了作为首领的作用。他“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利用巫术,大败黄帝。那时,黄河边上,旌旗猎猎,人马狂奔;刀光剑影,箭矢纷飞;烽烟漫漫,血流百里。每一次厮杀,都是震撼山河的壮烈。毕竟,双方都是为了生存而战。原始社会部落之间的战争,往往是形成阶级、民族、国家的催化剂。最终,九黎部落寡不敌众,蚩尤本人被擒杀,九黎的辉煌从此失去了光泽。

蚩尤死了,但九黎部落在长期的迁徙中派生出了一个民族——苗族。没有蚩尤,也许就没有九黎的神话;没有九黎的神话,也许就没有苗族的故事了。

所以,今天的苗人没有忘记蚩尤。云南的“踩花山”最先就是祭祀祖先蚩尤的;广西融水每七年或十三年都要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契鼓脏”(拉鼓节),也是为了祭祀祖先姜央(苗语译音,即蚩尤)。

蚩尤没有死。蚩尤的神话还在继续流传着。

永远飞翔的脊宇鸟

苗家往往依山而居。

这些山,多是泥山,善养草木,故而,山山野草丰茂,林木繁盛。沿山路走去,闻得花香几许,听得鸟语声声,拂过清风阵阵,十分怡人。

入得山寨,往往见得空地一片;空地中央又往往竖有一根粗大的木柱,木柱顶端又往往雕有一只飞翔状的大木鸟。

这块空地是过年过节时踩芦笙用的;空地中央的木柱是芦笙柱,柱顶上的木鸟叫脊宇鸟,是苗家的崇拜物。

这只脊宇鸟不是一只单纯的鸟。它不但会飞,而且会永远地飞,要飞多高有多高,要飞多远有多远。它还不会死,它和日落、日出一样,是每一天必不可少的景色。

●芦笙柱头的脊宇鸟

——因为它是苗族始祖姜央的奶妈呀!

在苗族,最崇拜的自然物是枫树、蝶母(蝴蝶妈妈)、脊宇鸟。因为,枫树心孕育了蝴蝶妈妈,而蝴蝶妈妈和泡沫结合生下了十二个蛋,其中一个蛋孵出了苗族的始祖姜央。枫树梢则变出了脊宇鸟,脊宇鸟和蝶母是姐妹,它帮助蝶母带大了姜央。

——这是苗家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故事。这也反映了一种民族心理:对祖先的崇拜和怀念。

苗人是纯朴的。这种纯朴在崇拜的行动中,表现得具体、真实和真诚。他们每迁徙一地,必先种枫树,枫树成活了才定居。汉人“居不可无竹”,苗人则是“居不可无枫”。因为他们认为枫树是护寨树,可以驱瘟祛病,保佑平安。他们使用的农具如杀牛的撬棍、拴牛的神柱、祭祀的木鼓,都是用枫树做的。枫树不能随意砍,即使死了,也没有人去动。

——因为枫树是脊宇鸟的母亲啊!

●苗寨芦笙柱

如今,桂北的苗寨一般都有巨大的枫树。枫树高大挺拔,树叶状如手掌,棱角分明,纤巧清秀。深秋,一经寒露,枫叶就会由绿变红,落得满地鲜艳,有一种饱经风霜的神韵。苗寨掩映于丛林之中,独享绿意,又得红枫点缀,更见抒情和秀美。

这是枫树对苗人的回赠。

脊宇鸟,这个由枫树梢变出来的孩子,也同样得到苗人的宠爱。他们将脊宇鸟雕在芦笙柱顶上,立在苗寨的中央,成为村寨中最显眼的标志。如果说种植枫树是一种习俗,其含义鲜为人知,而脊宇鸟则是苗人把自然崇拜物转化成了艺术品,比较直接地表现了他们的艺术审美情趣。这只脊宇鸟高高在上,有些孤独;又久经风吹日晒,已变得发黑。但每一天,它都能体察到寨子里的喜怒哀乐,兴衰荣辱。每当节日来临,看见欢庆制造的热闹,它就会兴奋,就会冲动。它是一只不怕惊扰的鸟。

脊宇鸟陪伴着苗人历经风雨。它不仅仅是一个标志,也是一个思想者。

●坡节吹芦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