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洋务自强 水师学堂

太平天国战争之后,中国的军事变革,是一条现代化之旅。无论陆军还是海军,这样的变革,都得学习西方。西方的现代军队,军官和士兵,都要经过培训,而军官的教育培训,尤其重要。尤其进入后装快枪时代,陆军军官,基本上都得经过专门的学校培训,以掌握快速发射枪炮时代必须掌握的技战术。然而,中国的勇营,在换枪之后,军人觉得后装快抢比前装枪更容易掌握,反正需要对付的敌人,无非是国内的造反者,对方只有冷兵器,只要几排枪打过去,就打散了。什么战略战术,操枪操炮的技术,都用不着。所以,军官学校,迟迟不能建立,即使勉强成立了,培养出来的军官生,军队也不稀罕。但是,海军不一样,新式的军舰,就是一座工厂,技术含量很高,如果军官没有经过培训,那么到了舰上,寸步难行。所以,中国人在买了新式军舰之后,开始的时候,只能高价聘请外国人来摆弄。阿思本舰队,给了清朝政府一个教训,后来的海军建设,必须得先学怎么驾船,怎么摆弄船上的枪炮。

严格说,福州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还不能说是海军学校,因为它的主要使命,是培养舰船制造的技术人才,所以,在开始的时候,这所学堂被命名为求是堂艺局。其中的驾驶班,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即便如此,也主要是学轮船驾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中型初级驾驶学校。但是,这所建立于1867年的新式学堂,还是为中国的海军,培养了一批最初的人才。其中的佼佼者,由于被选送英国留学,回国后,成为北洋海军的骨干。

真正意义上的海军学校,是北洋水师学堂。虽然中国当时建的海军是西方式的海军,但中国的海军,还被习惯性地称为水师。直到现在,北洋海军已经自称为海军了,但人们还是叫它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学堂成立的时候,北洋海军,还没有成型,所以,这个学堂,只能是水师学堂。

明明是海军学校,却要叫水师学堂,因为清朝在传统上,只有水师,没有海军。这不是一个称谓的问题,背后,体现的是一个特别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子才能存活。

天津水师学堂,是跟北洋海军配套的。自打李鸿章着手兴办海军以来,就意识到必须办学校了,否则,海军的官佐没地方找。从1879年,李鸿章开始筹办,到1880年8月,学校动工兴办,次年8月,学校落成,一共花了一年多时间。最初,李鸿章兴办这所学校,主要是考虑到当时中国只有一个福州船政学堂,招收的学生,都是福建人。关键是,这所学堂不是他的,他要办一个属于自己的海军学堂。从一开始,中国的新式军事教育,就带有地域和派系色彩。

天津水师学堂,盖得很漂亮,校舍宽敞,宏丽,校园花木掩映。格致(数理化)和专业课程,基本上都是聘的外国老师,个个都是李鸿章通过驻外使馆招来的。课程设置,开始跟福州船政学堂相似,只是去掉了造船,以驾驶为主。后来,又将天津原来就有的水雷电报学堂合并进来,组成水师学堂下面的管轮学堂。再后来,逐渐加上跟海军有关的所有项目,变成了真正的海军学校。即便如此,这所海军学校也必须设置足够多的中学课程,不仅要教汉语,还要教经学和中国古代兵法。在那个时代,所有的新学堂都必须如此,否则政治上就不正确了。

天津水师学堂学制5年,招收13岁以上、17岁以下、读过书的良家子弟,不论任何籍贯,均可报考。李鸿章以自己的名义,出了一个招生告示,说是只要录取了,每名学生每月的津贴4两白银,八口之家都可以得到温饱。还说,从前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现在已经有官至二、三、四品的了,言外之意,我们这所学堂,毕业生出息肯定比他们还要好。但是,水师学堂的招生状况,却比十几年前的福州船政学堂还要差。保守闭塞,风气未开的北方人,即使是贫寒之家,也不乐意让子弟去做海军。或者说,他们弄不明白这个学堂,到底是干什么的。而南方人要么信息不畅,要么不乐意跑那么远去读书。前来报考的,都是岁数偏大,想进学堂混津贴的。所以,第一期学员根本没有招满,幸好,正赶上留美幼童计划中断,被提前送回来的幼童,有十余人被塞进学堂,勉强凑足了三十多人,凑合着开学了。此后许多届,水师学堂的学额,都招不满。水师学堂各个专业,每个专业都可以开设三个班,招120人,但由于招生困难,一般都得凑两三年才能招一届学生,所以,水师学堂的上下届学生,不是一年接一年挨着的。水师学堂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相当时间的实习,直接上军舰做实习生。实习不合格,就不能毕业。

北洋水师海军公所

水师学堂设总办会办负责校务,设监督负责学生管理。下面的驾驶学堂和管轮学堂,也分设总办和监督,另外有一些办杂务的行政人员。每个课程,都设正教习一员,副教习若干。教习中,原来是外国人为主力,后来,留学生回国多了,中国教习也渐次增加。严复(严宗光)就是1880年来到天津参与水师学堂筹办工作的。学堂开办之后,他任驾驶学堂的洋文正教习。

海军衙门成立之后,随着北洋海军成为中国海军的重头,天津水师学堂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888年制订的《北洋海军章程》明确规定,水师学堂的学生,即为海军军官学生,明确了这个学堂培养海军军官的职责。学堂的各项规章制度,得以参照英国海军学校,加以完善。学堂的在校学习的学制,改为四年,毕业后,上舰实习一年,实习期满合格,通过考试,给予把总,即七品官资格。然后返回学堂重新学习6个月,考试合格,再枪炮训练船实习3个月,成绩优秀的,即赏给千总,即正六品官资格。其余的,依旧是把总,七品官衔。随即发往军舰效力,成为海军正式军官。从1886年起,就开始有学堂的毕业生进入北洋海军,此后,历届毕业生,或多或少,北洋海军总能得到补充。北洋海军的官佐,也大部分换成了自己的军官学校的学生。这所军校,对于中国海军的建设,作用显然要比陆军的学堂大得多。

天津水师学堂的学生中,最出名的,要数黎元洪,此人系水师学堂管轮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甲午战后,大难不死,进入陆军,做到湖北新军的协统(旅长),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起义的新军士兵成功之后,群龙无首,遂强推他出任都督。由此契机,进入民国之后,黎元洪做了副总统、总统。在武昌起义期间,外国记者采访他,发现他可以用英语跟英美记者对话。可见,水师学堂用英文授课,别的不讲,学生的英文程度还是可以的。

后来,清政府又在1887年办了广东水陆师学堂,在1890年办了江南水师学堂。鲁迅和周作人兄弟,就曾经在江南水师学堂求学过。特别要值得一提的是,在广东水陆师学堂开办的同时,北京还办了一所专门招收满人贵族的海军学校——昆明湖水操学堂。关于这个学堂,我们以后专门会讲到它。

西方的国家军队,士兵来自于国民,军官则是绅士。中国虽然学西方,海军学得尤其卖力,但整个国家却仍然处于中世纪状态,没有国民概念,当兵,依旧是被人看不起的贱业,只有实在没办法的人,才会选择当兵。即使军校待遇优厚,在人们眼里,依旧是当兵,顶多是做武官,而武官,无论品级多高,都为士大夫所不齿。在这种情况下,海军军校的学生,根本做不了西方意义上的绅士,在世人眼里,还是大兵。所以,西方军校所能赋予毕业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中国的军校无论如何都给不了。

事实上,不仅水师学堂的学生没有这种荣誉感,连教员,后来做到总办的严复,也没有。因为,严复有个族叔,是个举人,总是看不起他这个留学生,这个官拜四品的学堂总办,拿他当大兵。而严复呢,回到家乡,无论薪水有多高,在族人面前,却怎么也抬不起头来。所以,他在1885年花钱捐了一个监生,此后只要有机会,无论是福建省的乡试,还是顺天乡试,他都参加。为了准备科举考试,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堂的公务,因此而马马虎虎。为了缓解紧张的情绪,严复甚至染上了鸦片瘾。连一向看好他的李鸿章,都因此而感到沮丧。但是,为了科举考试花费如此巨大的严复,一直到1905年科举废除,也没有得售。号称当年西学最佳的严复,如此看不开,就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根本看不起当兵的,留学生和洋学堂的学生,都没有地位。在那个时代,但凡叫个读书人,如果没有科名,人家就不当是绅士。在这样的政治文化环境下,军校,是不可能真正办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