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推出了“奥运金融支持工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结果引起许多金融机构的热切关注。他们从中异常敏感地看到了金融在北京奥运会中的商机所在,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抢钱”。
800亿元资金从哪里来
2001年9月,首都发展研究院接受北京市政府委托,成立了“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金融支持工程”课题组,专门研究如何利用金融手段为北京奥运会筹集资金、推动整个金融产品的创新。
据测算,2008年北京奥运3000亿元相关投资额中,北京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达到1800亿元。由于政府已经向世界承诺,不向企业和个人进行募捐,那么,除了其中各家银行答应为奥运会贷款的1000亿元以外,剩下的将近800亿元资金又从哪里来呢?
尽管北京市政府已经承诺,将为北京奥运会提供财政支持,但是,过分依赖政府融资肯定会加重财政负担。况且,2001年北京市的地方财政收入只有454亿元,所以,奥运组委会不得不利用商业化运作的手段来筹集资金,各家银行也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抢占1800亿元的大市场。
考察这1800亿元用途,其中有900亿元用于修建地铁、轻轨、高速公路、机场等;有45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兑现绿色奥运的承诺;有300亿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奠定数字北京的基础,初步实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化社区和远程教育,兑现科技奥运的承诺;其余150亿元用于水电气热等生活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不可否认,这800亿元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特别是需要推出新的金融和证券产品来实现。事实上,金融部门也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不动产证券化的设计和推出
“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金融支持工程”课题组的研究重点,是怎样利用金融创新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具体手段包括国债额度、市政债券、收益权质押贷款、专项建设个人信托计划等等,其中“不动产证券化”被放在核心地位。课题组负责人何小锋教授,其本人就是一位资产证券化方面的研究专家。
所谓“不动产证券化”,是指以不动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为基础发行证券的行为。“奥运不动产证券”,是北京奥运建设融资中筹集企业和个人资金的一个优先选择,它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减轻北京市奥运支出的财政压力;而且,通过“奥运不动产证券”的操作,能够为北京市培养一大批金融人才。
在各种融资设计中,“奥运建设市政债券”的可操作性最强。所谓“市政债券”,是指由地方政府以其税收或自有资产为担保发行的比较安全的债券。市政债券通常分为直接为政府日常开支应急补缺的“责任债券”和用于市政建设项目、并以该项目收益偿付的“收入债券”。
相对于我国目前只有一种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市政债券在品种上将会有所扩大。
在深圳和上海股市中,现在已经存在了不少的类似股票,所以,这种融资方式运用起来不会有多大障碍。
巨大的承销收益令人动心
尽管“奥运建设市政债券”还没有推出,但是可以预计的、规模巨大的奥运债券承销收益,使得一些金融机构对此承销权之争已经预热。
例如,国家开发银行的领导对奥运债券的承销就非常重视。自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开发银行投资业务局便成立了专门的奥运债券承销研究部门,与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的“奥运金融”课题组建立了密切联系。
有消息说,国家开发银行的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开发银行愿意掏出500万元购买“奥运建设市政债券”的承销权。
为什么会出如此豪言壮语?因为在此以前,他们已经多次取得承销企业债的成功经验,所以底气十足。
早在其他银行还没有“觉醒”的时候,国家开发银行就为被称为“申奥大道”的北京四环路贷款40多亿元,目前四环路产生的经济效益每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由此每年给他们带来了10亿元的稳定还款。
尝到了对“申奥大道”贷款的甜头以后,国家开发银行对北京奥运会展开大手笔就不足为怪了。他们通过与北京市政府签订500亿元的奥运基础设施贷款授信协议,准备在未来6年内,把近500亿元贷款投入奥运基础设施及场馆建设中去,不愧为是一招妙棋。
具有丰富经验的国外证券公司,更是对此垂涎三尺。
例如,摩根士丹利等外资证券公司都对“奥运建设市政债券”的承销虎视眈眈。某些外资证券公司正在加紧与内地证券公司的合资步伐,其真实意图不言而喻。看一看他们明确把“奥运建设市政债券”的承销列入重点承销范围,就知道“奥运概念”已经受到了券商的热烈关注。
奥运建设收入债券
根据目前的设计,“奥运建设市政债券”包括两个品种,一是一般债务债券,二是收入债券。
所谓收入债券,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代理机构和授权机构发行的一种债券。奥运建设收入债券,就是指为北京奥运建设这一特定目的而发行的市政债券。
最理想的模式是,北京市专门成立一个政府授权机构,把它作为对奥运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投资的企业的融资渠道。
例如,北京市政府成立一个奥运体育场馆建设管理委员会,定性为事业单位,授权其为投资奥运体育场馆建设的企业融资。
具体的运作程序是:
首先,奥运体育场馆建设管理委员会对拟修建的奥运体育场馆进行出售和出租的公开招标;
其次,奥运体育场馆建设管理委员会以奥运体育场馆的出售收入(一般是分期付款)和租金收入为基础,发行奥运建设市政债券;
第三,在收到投资企业的付款后,将这些钱款付给债券持有人。
在这种模式下,尽管奥运体育场馆建设管理委员会是名义上和法律意义上的债券发行人,但实际举债人是企业,这些企业将负责偿付债券,而奥运体育场馆建设管理委员会只起一定的担保作用。
奥运代理银行浮出水面
北京奥运需要融资,北京奥运也有能力给金融机构带来财富,但是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
怎样利用北京奥运会的机遇,加快我国金融服业务创新步伐,尤其是银行和保险业务的创新,同样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其服务网点的设立、信用卡的发行和服务、外汇业务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挑战。
再例如,对于保险业而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绝对离不开商业保险。其中,包括为参加奥运会的所有运动员及相关人士提供的人身保险服务、为奥运会所有场馆和相关设备提供的财产保险服务等。
事实上,虽然我国保险业对北京奥运会给自身带来的发展机会进行了理论研究,但是由于缺乏实战经验,所以对于如何设立奥运保险的险种、提高保险服务水平还是一头雾水,需要赶快掌握主动权。
在这方面可以说,谁掌握主动谁就赢得商机。谁迟到一步,谁就会在那里徒唤奈何。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2001年7月,北京刚刚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对基础设施信贷有着丰富经验的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便立即约请各方面的专家商讨奥运给自身带来的商机。
在那次研讨会上,成立“中国建设银行奥运支行”的方案受到了建行领导的重视,同时,根据奥运场馆的布局,调整建行网点设置的意见也被采纳。
2002年3月20日,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就向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提供了50亿元的贷款授信额度,用于奥林匹克公园奥运场馆北区2.91平方公里土地的一级开发,以及其他土地储备项目。
建设银行如此巨大的授信额度令各界瞩目,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行长张恩照亲自出席了签约仪式。
与此同时,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研讨和介入奥运商机方面也各有动作。
应当指出,根据国外举办奥运会的经验,成立单独的“奥运代理银行”势在必行。这不但可以扩大这些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尝试进行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同时可以创新自身的金融产品,例如信用卡产品。
当然,设立“奥运代理银行”需要获得奥委会的授权,这就意味着银行要缴纳一定的特许费,而不是自身就可以作主决定的。
个人也可以投资奥运会
以上所介绍的不动产证券和奥运建设收入债券等等,都是适合于普通个人投资的品种。因为北京奥运建设项目不仅需要银行方面的支持,同样需要吸引个人投资。
以上方案一旦付诸实施,作为个人的你就可以在一级市场上认购、在股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也就是说,普通老百姓和投资人都可以参与奥运债券的交易。
发行奥运债券最好的方法是,由政府公布具体奥运建设项目、由专业部门发起基金、政府先买断所有股份、发行详细的集资说明书、向全体投资人发售。这样,个人投资北京奥运会就会象投资股票一样方便快捷。
根据测算,通过发行奥运债券预计可筹措将近800亿元资金,而奥运项目涉及到的水、电、热包括场馆等,都是可靠的资金回收保障,相信回报应该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