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新时代高素质党员干部三十六种理念 一 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所谓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所谓人民性,是从人民利益的角度而言的。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前提条件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保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政治本色。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本质上是根本利益的一致,是价值追求的一致,是前途命运的一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党和人民始终是命运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守的重要准则,这是党的事业行稳致远的源头活水,也是人民利益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

(一)党和人民是最硬的“靠山石”

有梯子才能登高,有舞台才能“唱戏”。刘伯承同志曾说:“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领导岗位是党和人民对干部的信任和重托,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担任何种职务,都离不开党的培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如果不操为党尽职的心,不干为民造福的事,就对不起党员的“党”字、干部的“干”字。

组织是最大的靠山,人民是永远的上级。组织是核心、组织是基础,组织是土壤,一旦离开了组织,我们将一无是处,这就是组织的威力所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如何摆正自己与组织、自己与群众的关系,决定着干事创业的方向和成效。陈毅同志深有体会:“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领导干部要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人,把手中权力切实用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经济社会发展谋出路上,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绝不能官升脾气长,头越抬越高,架子越摆越大。

一切服从组织,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表明,那些自认为了不起、脱离群众、无视组织、对抗组织、干见不得人的勾当的人,都是没有任何出路的,都没有好下场。党员干部要有身份意识、党员意识、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敬畏组织、感恩组织、忠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把执政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一起奋斗。

(二)党性和人民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根本性的立场问题。从本质上说,党性和人民性没有大小之别,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从这个角度看是党性的东西,换个角度就表现为人民性,这是基本的政治常识。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党性。一个政党的党性和人民性是否一致,关键看这个政党是依靠谁、为了谁。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为最高标准。在我们党看来,人民的立场就是党的立场,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就是党的初心和使命。

党性是人民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既代表人民的眼前利益,也代表人民的长远利益;既代表人民的局部利益,也代表人民的全局利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对每一件事情的看法和主张。应该说就是人民愿望、要求的充分体现,就是人民的看法和主张。”党性包含着人民性的深刻内涵,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是对人民性的充分反映和集中体现。如果不讲人民性,也就谈不上党性了。那些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搞碎片化的论调,在思想上是糊涂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必须加以廓清和纠正。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总书记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立场不牢,地动山摇。只有站稳了人民立场,党的根基才立得住、血脉才打得通、力量才聚得起,否则,就会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最终走向失败的境地。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同志深刻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极端恶劣的社会条件下生存下来、发展起来、壮大起来,归根结底就在于它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殚精竭虑地工作着、奋斗着。民心所望,施政所向。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才能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持。

一心向党守初心,一心为民践宗旨。***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的。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更是领导干部人民情怀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必须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千方百计为民服务解难题、尽心尽力为民做好事办实事。

(四)爱党就要心中有党、信念坚定,爱民就要心中有民、为民服务

***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爱党、爱民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每个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要求,也是全体党员干部的安身立命之本。心中有党才能做到信念坚定,心中有民才能做到为民服务。爱党,就是要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化作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利益奋斗终身的实际行动;爱民,就是要把权力用于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忠诚于党是绝对的,在党言党是永远的。忠诚不是空洞的口号、高调的表态,必须用行动说话、用实绩作答。***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在所有忠诚中,对党绝对忠诚是最重要的。忠诚于党必须做到知行合一,归根到底要在事业发展中来检验。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都要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人,不当“两面人”、不耍“两面派”,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始终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人民公仆身份永不变。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总书记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坚持民生优先,多做暖人心、稳民心、得民心的工作,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增福祉,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要为群众解决急事难事、分担琐事小事,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每项工作中、每项政策里,落细落小落实落地,用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