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变化,质变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和从质变到量变的质量互变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两者之间是相互转化、辩证统一的。没有无量之质,也没有无质之量。质量互变规律不仅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变化过程,还提供了观察、了解事物的原则和方法。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树牢“数量与质量相统一”的理念,坚持适度原则,善于把握时机,通过量的积累促进质的飞跃,不断提升工作质效,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是质变的必要条件。没有数量上的积累,就不会有质量上的飞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无论哪种成功抑或成长,都是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逐步实现的。***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说:“青年干部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水柔石坚,绳曲木直,从表象上看,石木是难以被水绳改变的,然而通过量的积累,最终却催化了质的变化,达到石穿木断的效果。***总书记指出:“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打铁必须自身硬,干部成长进步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从懵懂稚嫩到成熟稳重,从“三门干部”到行家里手或是卓越的领导者,不仅需要激情和拼劲,更需要沉淀和积累。不注重知识、阅历、能力的积累,久而久之就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倘若缺乏实践的锤炼、岗位的历练和岁月的沉淀,干部自身就会根底浅、阅历少、能力弱,难以挑起重担、堪当重任。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永恒之城”罗马的建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历经岁月雕琢、权力更替、文化积淀,最终渐变为奇迹。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阅历不等于有经验。领导干部要注重思想积累,把好思想“总开关”,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持续增强党性修养,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进退得失、名利荣辱,不心浮气躁、不急于求成,涵养成事的定力和内功。要突出能力积累,保持“空杯”心态,主动融入基层,在一线磨炼中积累阅历、砥砺品格、增加才干,强化政治淬炼、思想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驾驭复杂局面和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增强成事的能力和本领。
(二)从高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区别以往的最集中体现。高质量发展是高速增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无论从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都是我国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必然选择。不失时机地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转向高质量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特别是从1978年到2011年的32年实现了年均9.87%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但速度终有上限,在连续多年创造了高速增长并不断完成“量”的积累后,我们的发展速度也开始下降,特别是随着人口红利减少,资源环境约束加强,传统发展方式的优势逐渐消失。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也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以创新为驱动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由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的发展方式成为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历史上,世界经济强国都经历了从追求高速增长、总量扩张到科技创新、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发展进程。所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完成质变,既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国际国内经济结构变化的必然选择。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表明我国已经在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但尚没有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从“速度”到“质量”的变化意味着发展的主旋律不再是速度,而是质量。也就是说,高质量的发展意味着我们不仅要重视量的增长,更要重视结构的优化;不仅要重视经济的增长,更要重视生态环境、社会文明等多个方面,强调的是“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总书记多次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随时保持防微杜渐的自觉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便有“防微杜渐”之说,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刘备曾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诫和警示后人。这个道理就像在湖中投下一块小石子,起初看似毫无影响,但随着涟漪不断地扩大,终将导致整个湖面水纹的大幅波动。小善虽小,却能涵养品德,体现优雅;小恶虽微,却能损害形象,污浊品行。
祸患常积于忽微,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古话说:“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小事小节正因其小而容易被忽略,但小问题置之不管,终究会酿成大问题,甚至带来灭顶之灾。1485年,英格兰国王查理三世在波斯沃斯战役中,因其马夫在钉马掌时少钉了一颗马钉而导致惨败。此事印证了祸患积于忽微的道理。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体现作风、折射原则,关联群众的评价。小事小节的不慎重,往往会滋生腐败。许多干部就是在推杯换盏中放松警惕、在小恩小惠前丢掉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人格,最终一步步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损坏党风政风的。
小事当慎,小节当拘,小利当拒。口贪香饵,终为钓者所获;翅缚重金,永难振翅高飞。清代名臣张伯行为官廉洁,对来访者的馈送,执意不纳分毫,并撰写了《禁止馈送檄》,高悬堂上,以明其志。领导干部要主动对标对表,注重小事小节,时刻紧绷规矩之弦、纪律之弦、道德之弦,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毫一厘拒之。常存敬畏之心,慎独慎初慎微,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抵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守得住气节。培树家教家风,自觉净化朋友圈、交际圈,管住亲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养成向廉向善向好的习惯,永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