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是一个人展示能力素质的平台,也是一个人干事创业的舞台。责任是岗位赋予个人的应当承担的使命、应当完成的任务、应当做好的工作。岗位和责任无处不在,父母养儿育女,老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人在社会中生存,都必须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尤其是身居“重要岗位”、手握“权力公器”的领导干部,承载着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重任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更应把岗位和责任统一起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一)岗位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
岗位是责任的载体,责任是岗位的要求。党和人民把干部放在岗位上,既是对干部的信任,也是赋予其责任。任何干部,不论年龄大小、资历长短、职务高低,一旦走上了“岗位”,就意味着重任在肩,而且职务越高,要求也就越高,责任也就越大,就更需要勇担当、善担当。但现实中,有的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负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浑浑噩噩、尸位素餐,见了好处就上、遇到困难就让,追逐权力多多益善、承担责任越少越好,既对不起岗位职责,更辜负了党和人民的重托,无异于依附在党的肌体上的“寄生虫”,是名副其实不担当的“官油子”。他们有这些想法和做法的根本原因就是忘记了责任,把职务当成了待遇,当成了享受,当成了炫耀。领导岗位不是休息场所,只有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担其责、成其事,才能无愧于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才能在从政道路上行稳致远。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总书记指出,党看干部主要就是看“肩膀”,看能不能负重、能不能超负荷。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正是因为无数党员干部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战役”面前,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不畏艰险、英勇奋战,夺取了伟大胜利。在“十四五”开端的关键时期,领导干部能否担当尽责,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福祉。人在岗上,心在责上。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只有始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上尽责,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扛起岗位重任,做素质过硬的担当者。“为官避事平生耻”,能否做到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要磨砺担当的宽肩膀,增强“铁肩担道义”“敢为天下先”的胆识,积极主动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尤其是急难险重任务,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问题面前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关头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斗争。敢于负责,不但体现在认真履职尽责上,还体现在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上。要有直面错误的胸怀,敢于承认,主动承担,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诿,及时纠正和改正。要用好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好各级干部敢啃“硬骨头”、敢蹚“地雷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争当敢抓敢干、敢于负责的改革促进派、创业实干家,在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中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
(二)岗位和权力是用来干事业的,而不是用来谋官求显、当老爷的
***总书记指出,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共产党人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但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有的干部热衷于规划升迁路线图,把岗位当作升官跳板,把权力当作谋利工具,一门心思想做官、做大官,不想干事,即使做点事情也是为了给自己“涂脂抹粉”,最终目的还是做更大的官;有的干部认为当官就是“当老爷”了,对群众高高在上,对下属颐指气使,处处唯我独尊,天天呼来喝去,竭力鼓吹“官大一级压死人”。凡此种种,都源于权力观、价值观、利益观的扭曲,只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却忘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官”是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替民办事的工具。新中国成立前夕,黄炎培以“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婉拒出任政府公职的邀请。***对他说“现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黄炎培听后才欣然答应。***用一句话诠释了共产党人为官用权的真谛。与过去相比,领导干部的工作条件要好得多,权力也大得多,个人待遇也有很大提高。但权力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副担子,意味着领导责任。只有牢记“权重不忘责任大,位高不移公仆心”,把手中的权力当作为民干事、为民服务的有利条件,当作施展自己才干的“翅膀”,扑下身子,一门心思干事创业,扎扎实实为民做好事、办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得到组织的信任。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事还是做官,表现出不同的人生境界和价值追求。做事的人,把心放在事上,以能做事、会做事、做好事为追求,敢于负责、无私无畏;“做官”者想的是功名利禄,图的是“官途光明”,甚至不惜为此耍手段、搞阴谋、讨巧卖乖。古话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论官职大小、岗位高低,都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从岗位职责要求的每项工作做起,从关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点滴小事做起,主动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在为民服务中历练淬火,在应对复杂情况的过程中摔打磨砺,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干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个人的升迁是组织的事,自己无权设计和安排。不可设计升迁路线,而须精心设计干事路线,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到干好工作上,积极应对各种难题考验,提升自己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以一流的业绩接受组织挑选,在干好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逐步成长为组织放心、群众拥护的好干部。
(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同志在《从政杂谈》一文中写道:“当官,当共产党的‘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古代官员尚有“一枝一叶总关情”“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民本情怀,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更应把岗位当作为党的事业奉献、为社会发展谋利、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机会,担起“造福一方”的重任。造福者民敬之,祸害者民恨之。唐代宰相狄仁杰任魏州(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刺史时,兴利除弊、夙夜在公,当地百姓为感怀他的政绩和恩德为其建立了生祠,但其子狄景晖在魏州任司功参军时非常贪婪暴虐、被人痛恨,狄仁杰的生祠也因此被毁。可见,民心不可欺、民情足可畏,为官者当以此为鉴。领导干部在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时间更有限,只有倍加珍惜在位时间,尽职尽责,有所建树,才能在从政之路上不留悔恨与遗憾。
要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回顾党的历史,若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健康,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将充满生机活力,社会矛盾减少,群众幸福感增强;反之,若政治生态恶化,权力与资本就会与民争利,不正之风就会泛滥成灾,甚至贪污腐败现象盛行,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就难以有序开展、高效推进。为官一任,首要任务就是净化政治生态,建立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培厚优质的“政治土壤”,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
要为民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总书记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当干部就要有政绩,没有政绩的干部是立不住的。政绩不仅是评价领导干部所作所为的“刚性”指标,还是把上级各项大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恪尽职守、勤勉工作。要把精力用到谋发展上,把心思用到求实效上,把劲头用在抓落实上,能“出活”,出实效。有的事业不一定在任期内就见成效,要甘当“铺路石”,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和境界,不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应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不含水分的政绩。
要破解困扰群众的难题。民之所忧,官之所思;民之所思,官之所行。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深怀亲民之心、爱民之情、为民之志,时刻把群众的疾苦冷暖挂在心上,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始终与人民心相印、同甘苦、共奋斗。要怀着深厚的人民情怀到群众中去,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民请命、为民解难,让服务直达“神经末梢”,坚决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