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儿童文学课程学习指导书 §§四、重要的名词解释和需补充的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儿童的年龄特点——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年岁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化程度的综合表现。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因素,它为人的活动提供最基本的条件。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人体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状态等。

心理因素——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

社会化——指人由“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以取得社会适应性的过程。社会化过程最核心的是人际交往。

文学接受——指读者注意文学作品、初步阅读或听讲作品、以至产生兴趣的过程。

(二)需补充的知识点

1.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与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

以儿童为读者的文学,必须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以此为基础来划分的儿童年龄阶段和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一切社会化措施(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尤其是教育与儿童年龄阶段的结合,决定了儿童接受教育的阶段性,而教育的程度又决定了儿童的阅读水平,使儿童文学表现出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大层次。儿童年龄阶段、教育水平与儿童文学的关系,可从下表中清楚地看出:

几点说明:

(1)由于婴儿期儿童还很难接受简单的儿歌以外的文学体裁,又与幼儿期同处于学龄前期,因而将这两个时候的文学合称为婴幼儿文学。

(2)童年期文学以小学生为对象,又称“小学校里的文学”,是儿童文学的核心与主体。

(3)少年期因其所受教育的水平不同,又有少年前期与少年后期之分,因而教材有少年前期文学与少年后期文学之称。但应该说少年期的整体特征还是十分明显的,即从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从依赖成人过渡到独立于成人;其最大特征是半儿童半成人、半幼稚半成熟。正因如此,一般都将整个少年期作为一个文学阶段,即少年期文学;而在具体论述时,可以有前、后期之分。

将儿童文学划分为三大层次,即婴幼儿文学、童年期文学、少年期文学,是儿童文学界所普遍接受的。

2.儿童的社会化

人由“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必须有一个社会化进程,而这个进程是在儿童期完成的,因而又被称作“儿童的社会化”。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与动物不同,还有一个“第二次成人过程”。动物只有一次性生成过程——在母体中的那种一次性生成过程。人在母体内也有一个成人过程,从受精卵到人的降生,复演了人类亿万年的进化历程,即人的机体形成过程。但母体所生之人乃是“自然人”,既不会说话走路,也没有思维,更没有自我意识和道德感。总之,还没有人所应有的知性与理性。要从“自然人”发展到“社会人”,其间还必须有一个转机,这个转机就是尽可能多地获取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成果,完成向“社会人”的过渡。完成这个过渡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教育。所以,儿童从会说话、能走路的3岁开始,就进入幼儿园,社会关系从儿童——母亲——父亲的三角关系逐渐转向寻求社会上的伴侣,在民族的文化背景中获得最有利的发展。此后的小学教育(6~12岁)、中学教育(12~18岁)等,实际上都是通过教育手段,加速儿童的社会化进程,最终仍然是获得社会的认同,成为社会中的一分子。儿童社会化进程的阶段性是儿童年龄特点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