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爸爸出差不在家,妈妈因为医院的病人有突发状况也赶去加班了,10岁的谭谭只好一个人在家。
夜里,睡得迷迷糊糊的谭谭突然听到客厅里有窸窸窣窣的声音。谭谭揉着眼睛坐起来,刚想张嘴喊“妈妈”,却发现客厅里似乎没开灯,他顿时感觉情况有些不对,便轻手轻脚地走到房间门口,从门缝里偷偷往外看。
虽然客厅没开灯,但是因为窗帘没拉上,外头路灯的光从窗户透进来,所以勉强能看见东西。
谭谭看到一个陌生的男人正鬼鬼祟祟地在他家客厅里四处摸索、东找西找。那个男人有些驼背,个子比爸爸矮一些,非常瘦,身上穿了一件花格子衬衫。谭谭很害怕,他知道,如果自己被发现,那就糟糕了,他可打不过那家伙。
就在这时,谭谭突然想起以前爸爸和自己玩过的捉迷藏游戏,爸爸扮演坏人,负责抓他,他则要保证自己不被坏人抓到。于是,谭谭又冷静了下来,轻手轻脚地退回到床边,躲到了床下面。为了提高安全系数,谭谭还用毯子把自己裹上一圈,挡了个严严实实。
这一夜,谭谭都不敢出声,哪怕客厅里已经没有了声音,他也没敢爬出来。
第二天一早,妈妈刚回家就发现情况不对劲,冲进谭谭房间一看,床上空空如也,不由得惊慌失措,大声喊起了儿子的名字。听到妈妈的声音后,谭谭从梦中惊醒,这才睡眼惺忪地从床底下爬出来,把昨晚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
母子俩很快报了警,根据谭谭给警察提供的线索,小偷也很快就落网了。
事后,谭谭的爸爸妈妈一阵后怕,如果那天晚上谭谭没有机智地藏起来,而是因为受到惊吓发出声音,引起小偷的注意,他们根本不敢想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这件事情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帮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孩子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急能力是多么重要。
人在遇到危险时,因为受到惊吓,大脑往往可能一片空白,下意识就做出一些非常危险的反应,比如大喊大叫。成年人都可能如此,更别说孩子了,而这样的反应不仅无法帮助我们摆脱危险,反而可能让我们落入更可怕的境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未雨绸缪地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孩子在遭遇危险时的下意识反应,让孩子学会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应对眼前的危机。
在日常生活中,危险可能会不期而至。有这样一条新闻:某地一名小学生不慎落水,旁边很多孩子前去施救,结果八名孩子溺水身亡。说到底,这出悲剧的发生,就是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意识以及正确处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现在,很多学校和家庭都会有意识地普及安全知识,培养孩子树立安全意识。有些学校甚至还会组织演习活动,来告诉孩子们在遭遇火灾时该如何逃生,在受伤时该如何处理等。
除了这些,父母也要注意。就孩子的安全状况来说,只靠掌握安全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此前说过,很多时候,人在遭遇突如其来的危险时,大脑往往一片空白,根本没办法理智地去慢慢思考应该如何应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多组织孩子参加安全演练,或者通过做游戏等方式,来训练孩子的应急能力。
就像谭谭的爸爸,他正是通过捉迷藏的游戏方式来教导孩子,在遭遇类似的危险状况时应该如何处理。也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训练,所以在自己突然遭遇这样可怕的危险时,谭谭才能镇定自若地做出很好的反应,把自己藏得严严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