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的假期生活可谓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各种类型的兴趣班、训练营层出不穷,不仅能让孩子在假期中学习到新的东西,还能让他们有个去处,减轻家长的负担。因此,很多家长在假期时,都愿意给孩子报个班。
石头今年11岁,眼看暑假即将到来,妈妈给他报了个“童子军”的训练营活动。因为妈妈觉得,儿子哪里都好,乖巧又听话,就是胆子小了点儿,不像同龄的男孩子们那样,虽然少了几分闹腾劲儿,但过于安静似乎也不是什么好事。于是,抱着想要给儿子增添点“男子汉气概”的想法,妈妈给石头报了这个训练营。
石头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训练营中已进行的训练项目。
训练营的最后一个项目是野外露营,这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环节。为了保证安全,在进行野外露营活动之前,训练营就已经提前联系好了救援人员。但不幸的是,在进行野外露营时,还是发生了一些意外,石头走失了。
一开始,对于石头的走失,带队的教官虽然重视,但并没有那么着急。一方面,他们选择的露营地并不是什么深山老林,而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露营区,并没有什么危险;另一方面,这里的救援队经验丰富,寻找一个走失的孩子也不是多困难的事情。然而,一天过去,石头半点儿踪影都没有,这回教官是真的慌了,立即联系了石头的父母。
最后,在救援队地毯式的搜索下,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他们才找到奄奄一息的石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找到石头的地方,救援队其实已经经过了数次,而石头每次看到救援队的人,不仅没有求救,反而还会躲开,以至于错过了数次获救的机会。
对于儿子的举动,妈妈也感觉很奇怪,便问石头:“你这孩子,看到救援队的叔叔阿姨,为什么不出声?”
结果没想到,石头却说道:“妈妈你不是告诉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吗?……我不认识他们,我怕他们是坏人……”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很多家长想必都曾对孩子有过这样的叮嘱,但实际上,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是非常容易误导孩子的。因为这句话给孩子传递的信号就是:陌生人都是坏人,他们都很危险。而在孩子的认知中,“陌生人”就是一切他们不熟悉的人,他们不会自己去分析,这个陌生人是什么职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危险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又是安全的。
石头就是这样,因为从小妈妈就一直在给他灌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样的概念,所以在石头的观念中,陌生人就等于坏人。于是,在自己迷路遇险的时候,哪怕见到了救援人员,也因为他们是“陌生人”而感到害怕,一次次错过了获救的机会。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类似这样的误区还真不少,而这样的教育误区实际上非常容易误导孩子,让孩子陷入危险的境地。比如有些家长会叮嘱孩子,在需要帮助时,可以率先选择老人和妇女。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老人和妇女是“弱势群体”,他们比强壮的男人更安全。但实际上,在诸多拐卖儿童的刑事案件中,实施犯罪的一线人员往往就是妇女。更何况,如果真的遇到什么危险,“弱势”的老人和妇女未必就真能帮助孩子逃离险境。
安全教育任重而道远,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尽可能帮助孩子把危险存在的情况,以及应对方案分析清楚,教会孩子辨别危险、应对危险,而不只是靠几句没有前因后果的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