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分别在1967年买进国家产险公司、1972年买下喜斯糖果、1977年买下《水牛城日报》、1983年买下内布拉斯加家具店、1986年买下斯科特·费策,我们都是趁它们难得求售时才得以买进的。当然,也因为它们的开价我们认为可以接受。当初在评估每个案子时,我们关心的不是道·琼斯工业指数的走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动向或是总体经济发展,而是这些公司本身未来的前景。而如果我们觉得这样的方式适用于买下整家公司,那么每当我们决定要通过股市买进一些好公司部分的股权时,为什么就必须采取不一样的做法呢?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不准备持有10年的股票不要买。股市不是也不该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所以,投资者购买股票的着眼点应该放在该股票本身的发展前景上,而不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4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过去买入国家产险公司、喜诗糖果公司、《水牛城日报》公司、内布拉斯加家具店、斯科特·费策公司等,依据的都是这些公司的内在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而不是道·琼斯工业指数的走势,或者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政策动向,甚至也不是美国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这种考察方式既适合于整体买入某家公司,当然也同样适合于买入该公司的部分股权。
巴菲特为什么会认为股市不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呢?要知道,长期以来尤其是在中国,总认为股市能起到反映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宏观经济晴雨表作用的。
巴菲特是一个注重实证考察的人,所以这里可以用2001年11月10日美国《财富》杂志发表的巴菲特的一篇文章中的观点来加以论述。在这篇文章中,巴菲特以翔实的历史数据论述了1899至1998年的100年间美国股市的整体走势与国民生产总值(gnp)走势完全背离的现象。
巴菲特在文章中重申,长期来看股市与美国经济的整体成长性是相关的,过分高估或低估的股票价格肯定会回归到其内在价值。
巴菲特的研究表明,美国股市的长期平均年复合回报率大约为7%左右。不过,如果从某个特定阶段看,由于受利率、投资者预期收益率、心理因素等影响,股市的投资回报率会忽高忽低。这就是巴菲特经常引用他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说的一句话:“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台投票机;但从长期看,它是一台称重机。”
例如,1964至1998年间,美国股市的整体走势就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走势完全背离。这个期间一共有34年,其中道·琼斯工业指数在前17年的走势就与后17年完全不同。
从前17年看,1964年末的道·琼斯工业指数为874点,1981年末为875点,17年只增长1个百分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是谁都不敢说这17年间的美国经济也是原地踏步的,因为这不是事实。研究表明,在此期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73%。
从后17年看,1981年末的道·琼斯工业指数为875点,而1998年末达到9181点,17年间增长了9.5倍,属于典型的大牛市行情。同样毫无疑问,在这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也绝对没有这么快。研究表明,在此期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177%。
如果把考察期间扩大到整个20世纪,可以看出经常如此。在这100年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实际增长702%。而如果继续把这100年划分为10个10年期来考察,再扣除1929至1933年的经济大衰退和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是持续增长的。如果股市能够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话,那么在这10个阶段中,美国股市都应该是不断增长的,但事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例如,1900年的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1996年的4073美元,1920年的这一指标相当于1996年的5444美元,增长了33.7%。可是在这20年内,道·琼斯工业指数只是从当初的66点增长到72点,增长了9%,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只有0.4%。1964至1981年,美国股市中又出现了与此非常相似的一幕。
而在接下来的1920至1929年9年间,道·琼斯工业指数却从72点一跃而上攀升到381点,增长了429%。紧接着,1930至1948年间,道·琼斯工业指数又几乎下跌一半,1948年末只有177点了,而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却增长50%。类似的情形,以后又重演过好几次。
股市走势为什么会和宏观经济环境有如此大的反差呢?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教科书上都无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而实际上,这本身也确实不是用宏观经济波动能够解释清楚的,更与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波动导致股市相应波动的说法相矛盾。
对此,巴菲特的解释是,这种反常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率、预期投资收益率、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其中尤其是利率因素最关键,它就像地心吸引力一样,吸引着全球所有资产的价值。而用这一学说对照巴菲特所分析的上述各个阶段的股市走势,确实非常吻合。
限于篇幅,关于利率、预期投资收益率、投资者心理因素等内容这里不加展开,本书后面将会有详细阐述。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股市并不会像大家公认的那样成为宏观经济晴雨表,实际上它受利率、预期投资收益率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更大。所以,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更应该考虑的是该公司的实质表现,而不是整个宏观经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