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0月7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赣西南特委在吉安召开庆祝胜利的群众大会,宣布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朱德、曾山等五十三人为执行委员,本地人曾山为主席。退出长沙前,红三军团曾宣布李立三为湖南省主席。
这时,中共中央六届三中全会已经落幕一周多,李立三正在上海接受批评并作自我批评。不过,省政府公布的告示里,唱的仍是李立三定下的调子。
尽管***内心里深知攻打中心城市是进了一条死胡同,但他身不由己,还得去走。
10月13日,***同朱德在吉安签发了红一军团移师北上的命令,规定红一军团向袁水流域推进。
此行的目的仍是“相机攻取南昌”。
10月14日,***在吉安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的名义给中共中央南方局写了一封长信,信的末尾,对即将进行的行动作了很有可能是为了不被李立三挑剔的解释,他报告说:红一军团于10月18日可抵清江与红三军团的红五、红八军汇合,尔后“即行占领南浔路进攻南昌,在那里将有大规模的决战”。
据《***年谱》载,10月17日,***同朱德率一军团进抵峡江,主持召开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全体会议。会议讨论了对时局的估量和行动问题、土地问题。三天前,***报告说立即发起抢占南浔线的作战,而在这次会上讨论时局问题时他指出:统治阶级的军阀混战,暂时决不能调和和停顿,但也不会继续扩大到底。“我们不能离开阶级立场来分析,以为军阀混战会扩大下去,继续到底,要知道阶级矛盾超过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时,反动统治阶级必会联合起来进攻革命。”
这种高瞻远瞩的分析,在当时可以说目光独具。李立三倡导的冒险,就是以军阀混战会没完没了这一判断为前提的。
在讨论红一方面军的行动方向时,***又指出:不要继续攻打大城市,而要东渡赣江到革命根据地内部关门打狗。在敌强我弱和湘敌强赣敌弱的情况下,要避实就虚,以弱胜强。赣江西面夹在湘江、赣江之间,机动范围小;赣江东岸则地跨闽、浙、赣边界,有大山,回旋余地大,在根据地内发动群众参加战争,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从***的这番谈话中,今天的人们不难看出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和人民战争的理论雏形”,但***在这次总前委会上仍是曲高和寡。《***年谱》载:“10月19日,鉴于部分军团、军的领导坚持要进攻南昌,同朱德在峡江发布红一方面军命令,规定红一方面军先歼高安敌旅,占领高安。部署红三军团于24日占领高安城,红一军团第四军协助歼敌。”
名不正则言不顺,自古皆然。
何况,在总前委会议召开的途中,湘东特委的特派员也赶到了峡江,再次重申了中央要红一方面军攻打南昌的指示。
让后来人咀嚼不尽的是,就在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开会的同一时间,上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项英、***、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九人组成苏区中央局。***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这次会上正式得到以瞿秋白、***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肯定。这时候,***已经在思考农村包围城市以及人民战争的重大理论问题了。
***对中国革命的实质性问题的认识总是超前一步,高人一筹,但那时他在党内的排名又总在第十位以后。八七会议后,当过政治局候补委员。过了半年,因没带秋收起义的残兵去攻长沙,被开除出政治局。六大,只当选了中央委员。
***此时握有兵权,可这个权又被他自己定下的“党指挥枪”的铁律约束着。***在军事上的影响力也不在全局方面,前几年只能影响红四军,几个月前才有影响一个方面军的可能。
历史还在选择着。
10月22日,***随一军团到达清江地区。红军还在赣江以西,还在***称之为两江相夹的狭窄区域里。他只能寄希望于时局的变化。
这天晚上,***得到一个确凿的消息:***在山东、河南大败冯玉祥和阎锡山,中原大战***获胜已成定局,***一些精锐部队已沿京汉铁路南下,目标很可能是红一方面军。
***敏锐地意识到,***大胜后,红军已经不可能像过去一样选着中心城市去打了。长江南岸原先坐山观虎斗的军阀,此时必将以实际行动向***表明态度。打红军是他们不用学就会的“秋波功”。
***敲开朱德的房门,讲了上述情况后,以毋庸商量的口吻道:“形势危急,高安不能打了。如今两个军团相距太远,我意一军团迅速北上靠近三军团,以应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