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会拯救信者
心理学认为像“信者得救”“心诚则灵”这类乐观的想法是正确的。因为只要相信对方,愿望成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他拿着小学生的名单在上面随机选取了五人,并向他们的班主任鼓吹道:“这几个孩子将来会成为天才。”他一边利用事先进行的“智力测试”的结果做掩护,然后随意从名单中挑选五人。尽管没有任何依据,但罗森塔尔仍旧做出一副专家的模样,在班主任面前大肆称赞那些孩子所拥有的“潜在能力”。
“这个孩子虽然现在看起来很普通,但他具有超常的深度知觉。”
“这孩子所拥有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不一般啊。”
……
班主任看这位极具权威的学者都如此断言,自然对这些预言深信不疑,内心充满期待:“这些孩子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因为他们都是不平凡的孩子……”
“期待”将成为“现实”
一年后,令人惊讶的是,那五个学生的成绩与预言一样,“确实”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与其他“并没有受到过多期待”的学生相比尤为出众。只不过获得了老师的信任,“期待”就这样成了“现实”。
顺带一提,罗森塔尔等人在这一年里,还仔细观察并记录了班主任是如何对待那些“被期待的学生”的,这是为了与“普通学生”的对待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那些被指明“将会成为天才”的孩子,虽然不太明显,但的确每天都会受到来自班主任的一些特别关照。
比如会优先让他们挑战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在课堂中提问他们的次数更多,就算一时回答不出来也会耐心地等待。就这样,一年中班主任都在为他们营造能够促进“高效学习”的环境。
也就是说,如果打心底里相信并期待对方,为了让“被期待方”实现自己的期待,“期待方”就会积极地提供帮助,这并非因为心有灵犀,而是多亏了“期待方”的实质性助攻。
这个“心诚则灵”的现象,被罗森塔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国王,他爱上了一座雕像,并为“她”做饭,和“她”聊天,坚信“她”是真正的人类。爱神阿芙洛狄蒂非常同情他,便赋予这件雕像生命,就这样,皮格马利翁的愿望成真了,这便是罗森塔尔将上述现象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缘由。
小知识
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1933—):出生于德国(后赴美国)的心理学家,将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作为其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预测”及与其相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