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货币之王比特币 §贮藏手段

所谓贮藏手段,是指货币可以贮藏起来作为财富的象征,而不仅仅是“即时消费品”。因为可以贮藏,所以以后照样可以拿出来当货币使用。

贮藏手段的作用,主要是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蓄水池”。具体地说,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货币就会自动退出流通领域贮藏起来(进入蓄水池);而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部分被贮藏的货币则会(从蓄水池里)回流到流通领域。

贮藏并非必须金银货币

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充当贮藏手段的必须是实实在在的金银货币,而且必须足值;道理很简单,纸币不值钱。就好比说,你现在如果把纸币放在家里,100年或200年后还能不能当“钱”使用谁也说不准。可是,足值的黄金白银到时候就一定还会是“钱”。

有人也许会说了,我存在银行里的纸币难道就不是钱吗?当然是。但这只是纸币的储存手段,而非贮藏手段,这是两个不同概念。

略微展开一点说。贮藏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后,依然能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仅仅是指保护、存放、管理。贮藏的侧重点在于收藏,目的是免遭遗失或损坏,时间较长,并且贮藏的物品都是些暂时用不到的;而储存的侧重点在于存放,时间较短,甚至随时都可能会用到。它们的主要区别是:贮藏的货币基本上已经退出流通领域,可是储存的货币基本上还在流通领域中。

从科学理财的角度看,如果是长期不用(退出流通领域)的钱,一般应首选实业投资和不动产投资;只有暂时或短期内不需用到的钱才会存在银行里,而这些钱一般并没有真正脱离流通领域。

言归正传。“贮藏必须是金银货币”的说法在比特币出现后就不成立了。比特币同样可以用来购物或兑换成实体货币,其价值含量和财富象征不言而喻。所不同的是,比特币来源于电脑,同样是贮藏在电脑上的,并非是像金银那样存放在保险箱或银行金库里。

那么,比特币贮藏在电脑上是否安全呢?可以这么说,只要电脑硬盘上储存的比特币文件没有遭到破坏,没有被盗,这些比特币就不会丢失。当然,如果万一丢失了,它们也就永远消失了,就再也不会出现在比特币市场上,这是它与实体货币的最大不同。

这听起来有些让人害怕,但实际上不用过于担心。因为从理论上说,所有货币都是不安全的——放在家里,有被盗的危险;存在银行,有贬值的风险;存在借记卡上,有遗失的担忧。从小到大没有丢过钱物的人有吗?安全不安全不是货币本身的责任,恰恰是货币之外的人的责任!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说,你的观点不对,因为比特币和实体货币不一样,存在电脑上早晚有一天会被足够的计算力所攻破。这样的担心对于不懂比特币的人来说很正常,但其实,这恰恰是比特币最安全的地方。

究其原因在于,无论多么强大的计算力,只要一加入p2p网络就会自动成为它的一分子,它的计算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超过整个p2p网络的:个体一定小于整体。就好像无论威力多大的一块冰,都不会压坏水面、只能浮在水面上一样。

从目前看,p2p网络的计算力早就超过全球所有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计算力总和。试问,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谁有能力破坏它呢?[1]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比特币地址只是一串字符,难道就不能复制吗?当然,字符是可以复制的,可是复制了你也不能用。就像你抄下了别人的信用卡账号,依然无法到银行里去取到钱一样。

真正的比特币是绑定在账号上的,这种绑定关系的确认有赖于整个比特币网络,你很难破解的。就好比说,别人都知道这个信用卡号不是你的,你拿了这个卡号也没用。除非你能黑掉大部分人的比特币地址,才能让别人相信你这一点,而显然这又是无能为力的。[2]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两点:一是比特币虽然是虚拟货币,但同样可以作为贮藏手段,只不过它是贮藏在电脑上的;二是你只要做好了事先备份,就完全不用担心它的安全问题了。

虚拟货币无需黄金支持

虽然上面已经解释了这么多,但一定还有读者不明白:这一连串数字背后完全没有黄金的支持,真的会有“含金量”吗?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虽然比特币现在还不是“黄金”,但不表明将来它不会成为“黄金”;或者说,比特币就是比特币,它为什么非要成为“黄金”呢!

想当初,印第安人挖金子也是令人怀疑的(因为当时黄金还不是货币),可是后来又怎么样了呢?如果实物黄金是现实社会中的天然货币,那么比特币就是网络时代中的天然货币,彻底取代其它各种虚拟货币也并非没有可能,这和主权货币的天然属性是不一样的。

这种天然属性,对黄金来说就是,如果它不是货币,同样可以使用于许多领域,如电子工业、化学工业、航天工业、传统工业(如照相或制笔等)行业;可是,你却不能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比特币,因为它是虚拟货币。实体货币是物质的,它当然可以有工业用途;比特币是虚拟货币,如果你也要求它有工业用途则毫无意义,是会贻笑大方的。

就好比说,q币你能说它不是钱吗?那么,它又能在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上派什么用场呢?很好笑。

有人接着会问:比特币既然没有黄金支持,那么这“一串串数据”凭什么就能成为货币呢?很简单,两点,一是它的稀缺性(总量恒定),二是信用(无法伪造、不能撤销、没有假币)。

货币的真正价值是信用

全球各国的所有货币,尤其是纸币,完全是靠政府信用支撑的。如果失信于民,这种货币就缺乏牢固的根基,直至变得一钱不值。

从根本上说,比特币来源于电脑挖采,这种挖采是有成本的,包括硬件设备、电费和矿工的精力投入,这些软硬件投入都是信任的体现;没有信任,谁还愿意去这样做呢?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自发的信任比任何强迫的信任更加可靠、更有价值。

所以,如果有人一定要说比特币没有价值,那就不妨顺水推舟:任何一种货币都只是交换媒介,它本身是不需要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就是充当交换媒介;而交换媒介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人们对它的广泛认同、信任以及公平交换上,如此而已,与有没有黄金支持无关。

从历史上看,货币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先是初期的实物货币阶段,接着是漫长的金属货币阶段,一直到现在的现代货币阶段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并存。自从纸币(纸质货币)出现后,它就完全体现为发行者的一种信用,与金银无关了。因为这时候的金本位体系已完全崩溃,再也没有人要求它与黄金挂钩了。既然如此,你又怎么能要求现代货币中的比特币再去寻求黄金支持呢!

又好比抵押贷款。抵押贷款属于存款货币,是现代货币中的一种。一个企业究竟能贷多少款,过去主要是看提供的抵押物值多少钱;而现在不看抵押物或没有抵押物有时候也能贷到,它凭的就是企业信用!

虽然各国中央银行都声称它们的货币发行量与黄金拥有量是持平的;但事实上没有哪个国家不在不断地增发货币,竟相货币贬值。不仅如此,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朝代不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因为这些货币都由一个“中央银行”在那里掌控;任何机构一旦失去监督,光靠“良心发现”必定成问题。中央银行就好比是一个病灶,没有它不行,有它也头疼。

直到出现比特币,完全没有了中央银行,这病才会痊愈。就好比扁桃腺经常发炎一样,你把它割了,才会以绝后患。这正是比特币去中心化的优势所在。彻底铲除货币增发机制,才有真正的信用可言。

【拓展阅读】

去中心化的另一面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是其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优点;可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也就是说,去中心化也有可能成为其缺点,甚至是致命缺点。简单说就是,比特币如果一旦搞丢了,就可能永远无法找回来了,这是它的贮藏难题。

我们知道,比特币的密码是坚不可摧的,可是它默认的路径却是储存在电脑的电子钱包里。当比特币还不是那么值钱的时候,这个问题并不突出;可是当比特币变得非常值钱的时候,储存比特币的电脑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一台电脑才多少钱?可是储存在这里的比特币的价值却要比这高出成千上万倍!

为了克服这一薄弱环节,一些人只好创建多重备份,又是加密,又是储存在u盘、保险箱或不上网的电脑里,试图确保其万无一失。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依然不能绝对保证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

例如,斯蒂芬·托马斯原来有三个比特币备份,可是一不小心删掉了两个。本来只要有一个备份就够了,悲催的是他却忘掉了第三个备份的密码,这使他不得不损失了7000枚比特币,市值14万美元。他说,“我花了一周时间试图修复它,真是太痛苦了。”为什么?因为最终依然无功而返。[3]

当然,除了保管不善之外,比特币因为网络攻击被盗也已经发生过多次。虽然这两者的原因大相径庭,可是其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原来属于你的财富现在归别人了,并且查无对证,你连个挂失、投诉、报案、诉苦的地方都没有,只好打落牙齿自己往肚里咽。

1 李笑来:《比特币之答疑解惑:为什么有人对此着迷》,腾讯科技,2013年4月27日。

2 valest:《挖的是坑不是币!比特币内幕大揭秘》,太平洋电脑网,2013年5月6日。

3 本杰明·沃兰思文、易雨译:《比特币出炉记:谁是中本聪,完美货币存致命弱点》,载《青年参考》,2011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