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货币之王比特币 §总量恒定

发行总量恒定是比特币的一大重要特征,也是它声誉鹊起的主要原因,称为“天时、地利、人和”中的“天时”一点也不为过。

天降大任于斯币也

当初中本聪推出比特币设想的时候,正是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从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之时,各国政府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干预经济的能力遭到严重质疑。为了及早摆脱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不良影响,各国纷纷推出量化宽松的经济刺激,说穿了就是大肆印钞,注入货币流动性。

比特币的横空出世,多少有一点像孟子所说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味道,肩负着重大的历史重任。它以发行总量恒定的优势,亮相于世人面前,就好比在一堆人面对某个交通事故叽叽喳喳一筹莫展之时,突然交警呼啸而至,大家的眼睛都为之一亮,乱糟糟的场面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纷纷表示愿意听从交警的处理结果一样。

唯一的遗憾是,比特币问世时还没有这样的影响力。它就像被遗弃在路旁的婴儿,几乎没有多少人愿意关注它;直到它4岁时一鸣惊人,才引来全球人的无数目光,但真正念到它发行总量恒定的好。

例如,比特币因为不受政府和银行干预,所以它与当时美国政府向华尔街和底特律汽车公司注入大笔资金救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黄金价格暴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因为在许多人看来,正是政府和银行的不恰当干预才搞坏了实体经济,引发这场全球金融危机;而现在救星来了,一种完全独立于政府和银行的虚拟货币比特币,或许才是找到解决应对政府和银行干预经济的奇妙办法。

带着这样的希望和重任,中本聪在当初推出比特币时,还特地设计了一套“揭露总账”,使得所有人都无法做“假账”,所有账务猫腻都无处藏身;然后再配合发行量恒定这样一个特点,以确保在比特币下不可能出现人人痛恨的通货膨胀,彻底扭转对货币的信心。

要知道,虽然货币有五大特性,但是真正能够充当货币的物质,最重要的还是其稀缺性,而不是其他方面如工业价值、审美价值等。

如果有人说黄金充当货币是因为它金光闪闪的颜色,那纯粹是一种扯淡。在黄金作为货币的时候,这世界上还没有网络;如果有,当时的货币就很可能非发行总量恒定的比特币莫属,不会轮到黄金、白银等。

发行总量恒定的问题解决了,赢得了全世界的普遍好感;可接下来的问题是,所有电子货币的本质只是一种信息,需要面对如何防止重复付出的考验。尤其是电子文本,它有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复制、粘贴,而且没有数量限制。如果是复制、粘贴不重要的东西,多一个少一个还无所谓,可现在的这种东西是电子货币,那就决不能这样随意。归根到底,这些都是“钱”,多了少了都不行,必须解决收付到位问题。否则,仅仅是发行总量恒定还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比特币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要知道,在传统的处理方案中,电子数据要在中心票据交换所汇总成实时总账,用有人刚刚用掉1枚电子货币就必须有人收到1枚电子货币这样的“总账平衡”来防止这一点的,并且还要有信誉良好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监管。可是上面已经说过,比特币是没有政府、银行等第三方机构来管理的,它又如何来做到千万不能重复支付这一点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中本聪采用一种他自己称为“区域链”的办法:让一个个用户(他称为“挖矿工”)乐于奉献自己cpu运算力的办法,来运转一个特别的软件,共同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转和平衡,做到不重不漏。

总量恒定2100万枚比特币的发行总量恒定是2100万枚。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看,在上述运算过程中,运转这个软件的电脑会不断破解不可逆暗码难题;而在这些暗码难题中,则包含着一个个买卖数据——

第一个处理难题的矿工会得到50个数据(比特币)的奖赏,随后让相关买卖区域加入链条。随着矿工人数不断增加,每个难题的难度也会随之提高,从而使得每个买卖区的比特币产出数量保持在每10分钟左右产出50枚。每达到21万枚区域,这种奖赏就折半,也就是产出量从50枚比特币减少到25枚,然后再从25枚减少到12.5枚,如此重复不断,直到2140年减少至0,最终产出的比特币数量为2100万枚上限。[1]

再从时间段看,由于比特币网络中的运算难度是自动调节的,所以在最初4年里会有1050万枚比特币被制造出来;然后,这个数值每4年减少一半,也就是说从第4年到第8年中会有525万枚比特币被制造出来,第8年至第12年则是262.5万枚比特币,直到最终2100万枚比特币被全部制造出来。

有人也许会说,比特币的这种设计不合理;这样做,岂不是早期开采者太占便宜了吗?这一说法看起来有理,其实不然。

总观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有先后次序的,否则岂不是要乱了套?最关键的不是“平均主义”,而是要信息公开、机会均等。比特币的挖采就做到了这一点,它既不是垄断的,也不是偷偷摸摸挖采的,所有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越早开挖的人回报越高,这正好说明这些人善于抓住机遇,是机遇给了他们相对丰厚的回报,这又有什么不合理呢!

这有点像股票投资。第一批挖采比特币的人,就像上市公司中的创业者买到原始股一样,与后来从二级市场上买到股票的人相比,获利回报高一些是很自然的,也是很正常、很公平的。当然,这种公平是相对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如果有不公平,那也不是比特币本身的责任,因为它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它只不过是一种交换媒介而已。

更适合作为投资品

比特币的发行总量恒定,使得它更适合作为投资品来对待。具体地说是,比特币价格的暴涨完全反映着市场供求关系。

一方面,它反映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全球流动性泛滥的不满和担忧,转而关注起了比特币,寄希望凭借比特币的发行总量恒定,来消除这种担忧和担心。

另一方面,这又是货币流动性泛滥本身造成的的恶果。意思是说,正是社会上资金流动性泛滥,才使得有大量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对象,结果就寻到比特币这上面来了。

不管怎么说,两种表述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比特币价格的上涨趋势十分明确。单从“物以稀为贵”上看,因为比特币的发行总量是恒定的,所以每枚比特币的“含金量”应该是不断上升的(因为经济总是在不断发展的),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

如果更进一步,还可以看到,2100万枚发行总量上限这样一种特征,多少弱化了比特币的货币特性,更加突出了它的投资(投机)属性,从而注入许多强烈的投机动机。从比特币问世后短短三四年间能看到,比特币价格的暴涨暴跌,就是这种被放大了的投机功能的真实写照。

并且,只要这一特征不改变(事实上也没法改变),那么,以后的这种暴涨暴跌就会一直存在;而这又会为比特币的投资(投机)带来巨大的风险收益。

归根到底,这是因为比特币不受各国政府管控,所以它的一切轨迹都是没有羁绊、自发形成的,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市场特征;又由于它的发行总量是恒定的,所以更适合市场投资和投机。

【拓展阅读】蔑视政府,揭竿而起

什么是货币?通俗地说,货币就是交换商品或服务的媒介。如果你这里有一种东西,它的标记是“1元”,有人保证你以后凭借这东西可以在其他地方也换到“1元”的其他商品或服务,这个东西就可以称为货币;而不用过多地去考虑这东西是记录在纸上的(纸币),还是口头承诺的(信用),或者是存在电脑里的一串符号(虚拟货币,如比特币),都可以称为“钱”(货币)。

那么,有谁能保证你以后能凭借这东西换到等值的商品或服务呢?这个角色当然只能由发行这种货币的部门来充当了。实体货币是由银行发行的,所以只有银行能担当起这个责任。银行又用什么来担当呢?当然是信誉了;但光有信誉还不够,还得依靠国家强制力,依靠国家机器。军队、警察、法庭、监狱都是政府的,所以政府有力量来推行法定货币。

但无论怎么说,只有大家都认可银行发行的这种货币能够在将来还值这么多钱,才敢用你这货币。银行要做到这一点,最基本的是你自己不能偷偷地加印货币。如果大家都知道你原来发行在外的货币是1万亿元,都在按照1万亿元的规模来衡量社会财富,可是眼睛一眨,你却偷偷地暗中又加印了1千亿元,那么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当然就要随之贬值10%了。年复一年地这样加印,通货膨胀就笼罩着国内乃至全球,并且各国还会争先恐后地竞相贬值。这就是目前各国主权货币的现状。

有什么办法能遏制这种行为呢?可以说,自从纸币出现以后,基本上就没人能杜绝这种行为了,至多也只是发发牢骚。因为发行货币的是银行,银行的背后是政府,政府手里有枪;但牢骚还是允许发的。

又好比几个老头老太在居委会的活动室里玩纸牌,事先大家各兑换了50元筹码,可是半途中发筹码的人又悄悄地塞给某人若干张,到最后兑换时一数多出了不少,谁都收不回原来的本钱了,能不有意见吗?碰到脾气倔的,砸场子的心都有!但现在一看你发筹的人手里有枪,也就只好先咽下这口气了,但下次不相信你了、不来这里玩了总可以吧!

差不多的道理。就在几乎所有人对此感到绝望的时候,一种发行量恒定的货币揭竿而起,它就是比特币;它以最初设计就是恒定的2100万枚总量的事实,蔑视你这个发放筹码的人,取信于所有参与者。

1 哈昊天:《3c故事会:神秘的比特币》,载《参考消息·北京参考》,2013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