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中各家企业的循环经济实践,很好地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原则”。3r原则是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普遍而实在。
循环经济的3r原则,我们每天都接触到。想一想吧,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制造生活垃圾。这些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在亚洲,每天的生活垃圾总量高达76万吨,造价相当于2座纽约帝国大厦。专家预计,到2025年,亚洲每天产生的垃圾将会达到180万吨。这么多垃圾,不要说怎么处理,仅仅是堆放在哪里就是一个大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垃圾都一定要扔掉,其中相当一部分可以回收利用。
不用说上面提到的可以回收利用的旧报纸、玻璃瓶、旧铝罐等,即使是那些已经发霉、发臭的烂蔬菜,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把它种在庄稼底下,用土壤、树叶、割下来的杂草混合在一起,这些腐烂的、奇臭无比的“垃圾”,味道马上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这上面长出许许多多的微生物来,很快就变成一大堆混合肥料 2。
3r原则的利用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3r原则,循环经济核心内容
3r原则的理论并不深奥,实际上,无论企业还是个人,有意无意之中都在时时刻刻实践着3r原则。所不同的是,有意而为当然要比无意之为效率更高、效益更优,对和谐经济、和谐社会的贡献更大。
3r原则具体指的是什么
循环经济的3r原则,其主要内容是:
①减量化原则(reduce)
减量化原则要求用比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达到原来的生产目的和消费目的,从经济活动的源头上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为此,在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将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以此来达到减量化目的。同时,要求对产品包装尽可能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以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
②再利用原则(reuse)
再利用原则要求所制造的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反复使用,尽可能延长产品使用期,推迟更新换代。这是对一次性用品的反动。
为此,要将产品和包装容器设计成一种日常生活器具,就像我们平常所见的餐具一样,可以被反复使用。
③再循环原则(recycle)
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包装,在完成了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可以再次利用的资源,循环使用。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办法:一是原级再循环,也就是将这种废品用来生产同类型的新产品,例如用旧报纸打碎后生产出再生报纸、旧金属融化制成新的金属材料,等等。二是次级再循环,也就是将废品用来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
显然,在减少原材料消耗方面,前者比后者的效率要高得多,因而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
例如,用旧纸张而不是砍伐新树木造纸,可以节省64%的资源;用融化旧铝罐制作新铝罐,可以节省95%的资源。不但如此,资源再生使用还会更环保,再生纸对水的污染比原来会减少35%、对空气的污染比原来会减少74%。全球每年有6亿吨垃圾被再生使用,商业价值高达1.6亿美元 3。
3r原则得到推广的主要动力在哪里
3r原则得到推广的主要动力在于企业。3r原则不仅能让企业改变环境形象,更能从中得到实在,从而从被动转为主动。
从欧美国家的实践看,这方面值得我们借鉴的主要模式有 4:
①杜邦化学公司模式
杜邦化学公司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组织方式主要是企业内部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
20世纪80年代末,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把企业当作试验循环经济理念的实验室,创造性地把循环经济的3r原则发展成与化学工业相结合的“3r制造法”。他们通过放弃使用某些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减少一些化学物质使用量、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终于在1994年使该公司生产造成的废弃塑料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70%。同时,通过在废塑料中回收化学物质,开发出了耐用的乙烯材料等新产品。
②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企业之间循环经济,组织方式主要是把不同企业联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从而使得一家企业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和能源。
在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石膏板生产厂。以这4个企业为核心,相互之间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作为自己的生产原料。这样,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费用,而且还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直到现在,这个工业园区仍然是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的最典型代表。以水资源循环使用为例,炼油厂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每年可以向电厂输送70万立方米的冷却水;整个工业园区由于水循环使用,每年可以减少25%的用水量。
过度包装,减量化处理难度大
3r原则要求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这一点在产品包装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过度包装问题非常严重,减量化处理难度很大。
过度包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虽然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正在研究制定中的《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中,都提到了“包装减量化,减少商品过度包装”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
总体来说,产品包装分为功能性包装、装饰性包装两大类。
功能性包装有3项基本功能:一是保护商品不破损、不变质、不被污染;二是方便运输和携带;三是对产品作简单的介绍和说明。装饰性包装的主要功能是装饰和美化,以更好地吸引消费者、提高产品附加值。
从生产企业角度看,功能性包装必不可少。为了节约生产和运输成本,企业一般都会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用料;相反,倒是政府需要监督企业不能偷工减料,以免影响产品质量、卫生。而对于装饰性包装,由于包装得花里胡哨有助于提高产品售价,企业拼命在这方面增加投入,结果导致华而不实,需要政府加以遏制。
所谓过度包装,是指产品包装的装饰性功能已经超出实际需求范围,不仅提高了消费者经济负担,而且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从全社会角度看得不偿失。
这方面最典型的是礼品包装,尤其是绝大部分保健品和食品包装。从外表来看,包装盒尺寸很大,非常气派,可是打开一看才发现,里面的东西少得可怜,与包装盒的比例极不相称,使用者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5。
包装循环回收渠道成问题
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角度出发,旧包装回收非常重要。然而,由于旧包装价值不高,很难调动回收积极性,回收渠道越来越少。
以应用最广泛的纸包装为例。在现代包装四大材质(纸、塑料、玻璃、金属)中,由于纸和塑料的价格便宜、便于加工,而且原料来源广泛,不像玻璃那样易碎、不像金属那样重,因此,纸和塑料包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塑料包装材料不易自行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国际权威专家量化评估认为,纸是最具前景的绿色包装材料。纸张人均消耗量,也已经成为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虽然我国的纸和纸板产量逐年增长,包装纸及纸板占全国纸及纸板总产量的50%以上,可是在品种及质量上仍然有1/4缺口依赖于进口。一方面,纸包装循环利用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经发展到衣架、乒乓球拍、垃圾桶、课桌、园林护栏、公园小木桥、鞋中底等方面;另一方面,纸包装的回收利用却严重不足。
虽然国内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发出了新型废弃复合纸包装回收再生利用生产线,并且已经投入使用,可是这些生产线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最大的问题是“吃不饱”——当环保意识还没有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时,一个牛奶包装盒价值才只有几分钱,一句“不稀罕”,随手一扔,再循环就没了希望 6。
三原则中,再利用关注很不够
除了“减量化”以外,“再利用”是目前3r原则中最重视不够的内容,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很少提到。甚至有人把它与“再循环”相混淆,以为废弃物的再生就是“再利用”。实际上,尽可能延长产品使用周期、在多种场合使用,是最值得推广的。
产品使用周期有长有短很正常
再利用原则承认,任何产品的实际使用周期都是可长可短的。使用周期无论长短,都是有道理的,是符合实际需要的。
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中,产品就是为了满足使用者需要而生产的。只要有人买,就说明生产者付出的劳动已经得到社会承认;只要有人使用,哪怕使用的时间再短,也说明它“曾经”满足过使用者的需求。
哪怕产品的使用时间再短,再利用原则都会尊重买主对产品的支配权,并没有从伦理道德方面提出诸如“厉行节约”、“物尽其用”之类的要求,而只会从减少废弃物、降低环境污染的角度出发,向使用者提出尽可能延长产品使用周期的要求。
使用周期长短有其现实原因
产品使用周期长短,除了产品本身的耐用性外,与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有关。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同样的产品,在消费层次较高的人手中使用时间较短,在消费层次较低的人手中使用时间较长。尤其是一些更新换代比较快的高科技产品,就更是如此。
究其原因在于,使用者的使用目的和动机各不相同。使用者在使用任何一项产品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与自己所在的、或自己所希望的那个阶层和团体的人相比,以便大家保持“一致”。因为只有这样,他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自尊需求、社交需求才能同时得到满足。为了满足上述需求,他“必须”这么做。
这项研究表明,消费者的经济条件不同、所处人文环境不同,对同一件产品的使用周期会相差很多;即使经济条件相同、人文环境相同,产品使用周期也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前者表现为,消费者与自己相同阶层的人在消费上的“合群”;后者表现为,消费者与自己相同阶层的人在消费上的“另类”。这两种情形,现实中都是存在的。
不习惯从循环使用角度看问题
循环消费的“再利用”原则,要求在设计产品时,尽可能地延长产品使用周期、尽可能适合在多种场合使用。适合多种场合使用,在国外称之为循环消费——某些产品在某些使用者眼里已经“没有”了使用价值,想把它扔掉,可是对于其他使用者来说,却“仍然”是有使用价值的。只有这件产品对“所有人”都没有使用价值时,才能作为垃圾回收处理。这就是再利用原则的实质内容。
可是,对于这一点现在我们做到了吗?完全没有。我国古代的“物尽其用”、现代的“厉行节约”意识,充其量是从珍惜劳动果实角度出发的,并没有包括减少资源投入量、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对自然环境影响程度的含义在内。
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家用电器的社会保成量为7.1亿件,其中大部分是消费者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购买的。如果按10年左右的使用周期计算,这些家电已经进入报废高峰期,每年需要报废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600万台洗衣机,相当于海尔集团一年的产量。如果这些家用电器的使用周期延长1年,不仅可以节约几百亿元自然资源(2003年海尔集团年销售额806亿元),而且可以减少铅、铬、水银、溴化阻燃剂等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污染 7。
消费主义,阻碍3r原则实行
循环经济本质上要求“循环”,而消费主义的本质在于“消费”(不循环),甚至鼓吹盲目攀比、铺张浪费,两者是背道而驰的。
消费主义思潮正在抬头
从理论上讲,消费是公民的一种私有权,“只要他花自己的钱,谁也管不着。”这里的“谁”包括法律。但从社会发展看,由于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问题越来越多,私法自治、私权自由的绝对性也正在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极端消费主义,对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都是有害的。从法的目的看,只要是对人类和公共利益造成整体危害的行为,就应该受到法律规制 8。
遗憾的是,虽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是“未富先奢”的消费主义泛滥,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所谓消费主义,是指20世纪以来在资本主义经济推动下,为了满足经济增长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消费形态。它要求人们把消费当作人生意义,通过自己的消费档次求得别人承认。
消费主义的特征表现在:反对勤俭节约、反对“小家子气”,鼓励人烧掉、扔掉、穿坏;要求人们不要把消费看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环节,而是把它当作人生的根本意义所在。这就是通常能听到的“人活着就是要用的,现在不用,将来还带到棺材里去呀”之类的话。在他们看来,消费就是“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的根本途径。
消费主义阻碍循环经济发展
消费主义的盲目、“积极”消费,必然导致大量生产和废物排放,与循环经济的3r原则相背离。具体表现在以下3方面 9:
①减量化原则难以贯彻
消费主义不但追求消费,而且追求时尚消费、高消费、大量消费、扔掉型消费,这样虽然会“刺激”消费,可是却是一种“不当刺激”。为了满足这种消费,社会在总量上必须大量生产、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背道而驰。
②再利用原则半途而废
再利用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用尽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为再循环作铺垫。然而消费主义追求的却是用坏、烧掉、扔掉,不是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时尚消费和品牌消费。许多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就成了“废物”,加剧了环境恶化和资源衰竭速度。
③再循环原则受到阻挠
再循环原则要求对减量化、再利用基础上产生的废弃物,通过技术手段、经济手段、生物手段,使得它们变废为宝,成为再生资源。而消费主义追求的是时尚、品位、原生态,反对废弃物再循环,拒绝使用再生资源,从而使得资源再循环受阻。
1 本案例参考了官新民:《构建生态产业链》,2006年1月4日中国环境报。
2 《简约化、再利用、再回收:环保生活的3r原则》,2006年3月30日中国·家。
3 《简约化、再利用、再回收:环保生活的3r原则》,2006年3月30日中国·家。
4 彭寿:《循环经济与中国平板玻璃工业发展》,2005年第9期中国建材杂志。
5 《中国过度包装的减量化度难量》,2006年2月21日中国食品产业网。
6 《食品饮料业:循环包装还缺哪些环节》,2005年8月18日国际包装网。
7 《谈谈再利用原则》,2006年1月24日中国旧货报。
8 叶轶等:《抑制消费主义、发展循环经济》,2005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2005年11月11日中国环境法网。
9 叶轶等:《抑制消费主义、发展循环经济》,2005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2005年11月11日中国环境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