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永垂不朽的声音 传奇女诗人和她的叙事长诗《火箭兵三部曲》

八年前,一个诗人,一个已经获得过中国诗歌最高奖鲁迅文学奖的桂冠级诗人,一个穿军装的女诗人,决定用叙事长诗的形式,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创作几部每部超过五千行的叙事诗。这个穿军装的女诗人,名字叫辛茹。

此后的几年里,没多少人在意她的这个创作计划,文学界的同行得知辛茹这个计划,大都认为辛茹疯了。不在意辛茹这个计划,是因为时间的年轮滚到21世纪后,中国这个曾经的诗歌大国,这个曾经产生过《诗经》“楚辞”和“唐诗”的国家,读诗的人早就没有写诗的人多了,诗歌这个文学体裁被关注的程度,已经降到了自西周以来的最低程度。说辛茹疯了,是因为中国的社会进入21世纪后,作家和诗人已经不再是端着金饭碗的职业,万一创作失败,这个作家或者诗人,会因太久没有作品问世,面临丢掉工作,甚而至于饿饭的危险。在金钱日益成为社会人生主宰的时代,辛茹的这个决定确实冒了巨大的风险。

八年后的今天,辛茹竟然为我们拿出了三部每部都超过五千行的叙事长诗:《火箭碑》《杨业功之歌》和《洞天》。这三部长诗,构成了一部诗化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史:《火箭兵三部曲》。

《火箭碑》创作出版于第二炮兵组建四十周年前夕,是一部叙述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全貌的全景性作品。《杨业功之歌》创作出版于导弹司令杨业功从病逝到他两周年祭日期间,是一部以杨业功为主角的描述二炮导弹发射部队成长历史的作品。《洞天》在建国六十年时出版,是一部作者献给第二炮兵工程部队官兵的作品,是向二炮工程部队走过的五十年光荣岁月致敬的作品。这三部作品,都只印了区区三千册,根本算不上畅销作品,其影响力和影响面,基本上还在第二炮兵的内部。因为诗歌被关注度的进一步降低,因为社会的极度浮躁,除了战略导弹部队的官兵,通读过辛茹《火箭兵三部曲》的读者,也许不会超过两百人。这就是辛茹这三部叙事长诗的传播现状。

这种现状毫无疑问是病态的、短视的,是一个曾经有过辉煌历史并且梦想着伟大复兴的民族不应该呈现的。没有诗歌的民族是短命的,不热爱诗歌的民族是呆板无趣的。有了恢宏的诗歌创造而不知道珍视的民族,是注定要付出代价的。作为一个职业阅读者,在仔细阅读完辛茹的《火箭兵三部曲》之后,我可以断言:“如果中国的读者一直不去重视《火箭兵三部曲》这种重要的文学创造,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看看《洞天》里的主人公是些什么样的人吧。辛茹在《洞天》一书的封底上,留下了这样的题诗:“我们可以忍受寂寞和孤独/可以被漫长的岁月和荣耀/埋没,隐藏和淡忘/当然更能忍受艰难和清贫/更能忍受冰雪的/覆盖,烈日的暴烤/天塌地陷的摇晃和摧残/以至忍受战友之间/那种血肉模糊,痛断肝肠的/分别,离别和诀别/因为我们都需要祖国的强盛/都需要祖国隐藏在/大山之中,岩石之中的/雷霆,闪电和风暴/为此我们都愿意/在祖国的崇山峻岭之中/默默地去打造一只只/不锈的剑鞘,把祖国的正义之剑/藏在天地之间,日月之间。”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导弹工程兵。

《火箭碑》和《杨业功之歌》的主人公又是什么人?他们是自1984年10月1日开始公开亮相,手握护国的倚天之剑——战略导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方阵压阵的那些人。因为他们的存在和十年一次的精彩亮相,全世界的华夏子孙才真正拥有了安全感和自豪感;因为他们的存在和十年一次的威慑性亮相,中国在当今的世界才逐步地被看作大国。他们是不怒自威的导弹发射兵。

国威军威看二炮。经过建国三十五周年,建国五十周年,建国六十周年三次国庆阅兵后,十三亿中国人,心里都认可这个判定。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子的时代,第二炮兵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守护神。自然,第二炮兵不是唯一一支人能在依然是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让我们的国人能够安然入睡的护卫力量,但它肯定是最重要的一支力量。这样的判断是不用怀疑的。换句话说,第二炮兵早就成了这个时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角。

翻遍中外文学史,不管一部作品在问世之初是造成过一时洛阳纸贵的风光,还是遭到了无人问津的冷遇,最终能够走向不朽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那些为时代主角立传的作品。如果以作品的史诗品质来衡量,作品以时代主角为主角的,几乎是不朽作品的全部。《伊利亚特》《奥德赛》《罗兰之歌》《格萨尔王传》《江格尔》,这些中外民族的优秀史诗,无一不是讴歌英雄和展示崇高的。

辛茹在选择第二炮兵作为自己描述对象的时候,显然是存有大野心的。她选对了描述对象,她不可能不取得成功。一个女诗人,耗去生命中最美好的八年时光,为一支英雄的部队,写出了一部诗的历史,在当下中国,毫无疑问已经造就了一个传奇。试问,古今中外,有哪一支部队的历史,被诗人用万行以上长度的诗歌吟唱过?没有。因此,也可以说辛茹用这八年的艰辛劳作,创作了一部传奇作品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为一个传奇。在这八年里,辛茹的人生也如导弹工程兵一样,终日与寂寞和孤独相伴,天天和艰难和清贫为邻,甚至曾经和死神擦肩而过,这些经验和体验,都为她作品增添了切肤的真实感。

这里必须评说一下辛茹的诗歌艺术,因为《火箭兵三部曲》是诗,而不是其他的什么文字。作为诗,作为叙事长诗,《火箭兵三部曲》呈现出的丰富的艺术性,是可以作为诗论者的研究课题的。仅以第三部《洞天》为例略作解析,可以窥视一下辛茹的杰出才华和良苦用心。《洞天》的总体结构是师承荷马叙事传统的,它的时间线是按物理时间由远及近的。这种对传统的尊重,带来了《洞天》的坚实有力。然而辛茹创作《洞天》的时代,毕竟和荷马讲述《奥德赛》的时代大不相同了。《洞天》必须呈现出21世纪诗歌的技术特征,必须充分体现出诗歌艺术的现代性。于是,我们在《洞天》中,看到了世界诗歌技术革命的诸多良性影响。《洞天》的叙事视角是多方位的,有全知全能视角抹出的底色,又有儿子灵魂的倾诉画龙点睛,再有孙子视角的未来畅想。《洞天》叙事手段的丰富性,让这个祖孙三代导弹工程兵无怨无悔为祖国打造不锈剑鞘的故事,有了金属的质地和油画一样的层次。这种极见作者才华的艺术独创精神,让《洞天》有了格调,有了品位。

《火箭兵三部曲》是近几年来中国诗歌创作十分重要的收获。因为时代的各种病灶的影响,它可能不会很快流行,成为显学。这部作品可能会被埋没但绝对不会被遗忘。据悉,传奇女诗人辛茹的第四部描述战略导弹兵的叙事长诗即将完稿。希望她能排除一切干扰,沿着既定的创作道路走下去,走得很远,并最终与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一样,走入历史,走向不朽。用叙事长诗为部队写史,是辛茹的发明创造,可算一种当时文体。最后,我用杜甫的这首诗与辛茹共勉:“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010.1于北京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