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展到今天,财商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决不是一句空话、套话,而是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
大家都知道,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社会,相对富裕的家庭越来越多;再加上独生子女时代,家庭消费的重点倾斜在孩子身上,许多家庭对孩子是有求必应,这种情况在前几代人中是根本看不到的。
就拿我来说,我们这样的人小时候兄弟姐妹很多,普通人家有三四个孩子,多的甚至有八九个。出生时正值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交替的“大饥荒”刚刚结束,稚嫩的心灵中纷纷留下了受冻、挨饿的记忆。
那时候几乎没有广播、电视,更没有广告,不像现在这样到处疯狂宣扬提前消费;每家每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甚至只有到过年时才能吃到一点荤腥,只有过生日才能吃上一枚鸡蛋。而现在,有的家庭在孩子还没出生时就给他买好了价值上千元的电动轿车,10岁时就带他周游世界,18岁时甚至会送给他一辆私家车作为生日礼物。
时代在变,如果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变,那就有刻舟求剑的味道。这也是许多父母感到苦恼的根源之一。
美国学者曾经针对电视台报道过的人物,在其中选择一部分进行长达两年的研究,着重分析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如彩票中大奖、巨额遗产继承时,为什么有的人会安之若素、有的人则彻底疯狂,从而提出了“多少钱会毁掉一个孩子”的问题。最终得出结论认为,这和个人对金钱的态度与财商高低有关。具体地说就是,和他们的金钱个性有关 1。
中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从来就严重缺乏财商教育的内容。在我国古代,教育是一种贵族活动,女孩学琴棋书画,男孩学舞刀弄剑,似乎这样组成家庭后就合成了“文武双全”;而现在,教育成了一种规范化学习活动,主要侧重于智力培养。可是,仅仅是智力包括部分体力,已经远远无法应对未来在家庭、社会责任方面的挑战。
在现在这样一个物质社会,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甚至,虽然你也有钱,并且还不少,可是如果比不上别人就会被人瞧不起。这就是现实。
如果孩子从小缺少财商教育,将来在个人和家庭的财富积累、运用方面就会是一条短腿。毕竟,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所要注意的是,财商教育并不是宣扬“金钱主义”、“拜金主义”、“物质至上”,财商也并不就是指财富,它是一种认识并驾驭财富运动规律的能力。
孩子如果具有较高的财商,虽然不能保证他就能“大富大贵”,却可以证明他将来具备了合理安排个人和家庭财富、避免陷入财务困境的能力。父母希望孩子幸福,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物质基础保障呢?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金钱至上,做什么都和钱挂钩;或者用钱大手大脚、盲目攀比;或者参加工作后由于缺少起码的理财技能,而被沦为“购物狂”、“月光族”、“啃老族”、“房奴”、“卡奴”等等,那就充分表明了他们在财商方面不是存在着空白,就是已经步入歧途,而这都与他们的父母直接相关。
财商教育空白,不用说是父母的疏忽和失职;财商教育步入歧途,也可能与父母对孩子的误导,以为一切都可以用钱来办事,把金钱和财商混为一谈有关。
从理论上说,所谓财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理财能力。由于家庭财富的升腾动力主要在投资,而投资的难度也最大,所以财商还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投资收益能力。财商的英文是financial quotient,简称fq。
财商包括观念、知识、行为三个层次。这里的观念,是指它对金钱、财富及其创造是怎样认识和理解的;知识,是指驾驭金钱运动能力方面所需要的一切才能,尤其是财会知识、投资知识、法律知识等;行为,是指观念和知识在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实施,也就是说怎样把这种观念和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三个方面是互相支持、互为补充的,从而构成一个整体上的财商概念。
应该注意的是,财商教育应该和孩子的智力教育、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符合他的年龄和认知规律,符合身心成长规律,并把它当作今后孩子自立于社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来看待。
所以从这一点上看,我们的父母千万不要眼睛只盯着孩子的作业、学习、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后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怎样与金钱打交道。
要知道,既然自己过去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那么就再也不能让孩子也错过了。
须知,在当今这样一个物质社会,孩子具备足够的财商才能有望看到他将来过上幸福、富裕、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1 关于金钱个性,本书第三章有具体分析。